北斗六星网

标题: 【艺文品经典】之——说说《史记》中的范蠡 [打印本页]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5 22:14
标题: 【艺文品经典】之——说说《史记》中的范蠡
本帖最后由 莫冉 于 2012-4-5 22:18 编辑

      徽地文狐在《被点名而闲说孔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史记》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真实再现,之中也有文人“意淫”的结果,所谓严肃历史很难存在,因为即使是《史记》都不一定能真实的记录历史。文字,终究是一个让人幻惑的东西,太多的水分掺杂其中,写的人、读的人,无一不是。
      
      深以为然。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范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的范蠡比较神秘。他与越王勾践谋划了二十年,卧薪尝胆、等待时机,终于助越王打败夫差。然后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自称“鸱夷子皮”,与儿子在海边耕做生产,积累了万贯家财。齐人欲尊其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又来到陶地做起了买卖,“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一不小心又成了巨富,“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这是一个看破凡尘、淡泊超然的陶朱公。

      回头翻一下疑似左丘明的著作《国语.越语》,范蠡以天、地、人之论规劝于勾践等待灭吴良机,又以此论牢牢把握战机,一次次平息勾践的怒火,取得最后的胜利,俨然是一个充满智慧、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形象。《国语》中对于范蠡最后的结局只有短短的六个字——“莫知其所终极”。也就是说,作者无法考证范蠡最后的归宿。

      那么从这两部著作分析,我倒认为《国语》中的叙述比较客观和真实。

      原因有三:
      一、从时间上看,司马迁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开始写《太史公书》的时间是汉武帝太初元年,三年后成书,即公元前104年。此时距越国灭吴(公元前473年)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民间百姓和文人墨客对范蠡这样的正面人物给予了充分的尊敬与同情,还有对他最后结局圆满的憧憬,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相互混杂,更有范蠡与西施泛舟西湖之说,引发学术界诸多争论。司马迁虽然据实写史、不以个人好恶而隐匿真相,但是事隔久远,其中还是真伪难辨。而《国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末期,对于事件真相还未加渲染,所以应该最接近历史事实。

      二、从作者的意愿看,不管《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还是先秦的史学家,在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他们普遍都有一个意愿,就是归隐。作者也不愿意去深究范蠡最后到底怎样,而是功成身退,完成自己精神上的回归。范蠡的“莫知其所终极”显然是残缺不全的,但这恰好符合作者的想法和意愿;而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不但没有成名,反而遭受宫刑,这种奇耻大辱在他身上就产生了一种向往,文中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这是司马迁内心的呼唤,他也期望遇到勾践这样的明主以报效天下,所以他把范蠡写成一个神人,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散尽家财淡然超脱,这无疑也是作者的向往,因而有很多“塑造”的成份。      

      三、从时代的思想看,战乱时期法家学术思想盛行,《国语》中的范蠡不但是一国谋士,也是严谨缜密的思想家,他的形象代表了百家争鸣时期充满智慧的文人,而各国之争的胜败也是人们瞩目的焦点,所以《国语》着重描写了他运筹帷幄反击吴国的情节,对于其他,只一笔带过;而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正是发展经济、百废待兴的时期,范蠡善谋略、巧经商、看破红尘与生死,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极为吻合,所以司马迁在《越王勾践世家》中用了大量笔墨来写陶朱公,其目的可见一斑。

      于我来说,我倒情愿相信,范蠡与西施最终泛舟西湖,生儿育女,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但是那些咬文嚼字儿的史学家一定不能同意,大学问家五十学易和冷笑醉笑等人更不能同意,我姑且在我狭小的思想空间里,再塑造一个范蠡吧。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2-4-6 08:43
我有时坐在蠡湖旁,就作你所想{:soso_e100:}
确实觉得如此。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4-6 09:10
小莫这个考据的不错。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4-6 09:12
太史公的《史记》也是愤激之书,用所谓的正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09:25
徽地文狐 发表于 2012-4-6 08:43
我有时坐在蠡湖旁,就作你所想
确实觉得如此。

对于历史,我们**的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自然就在心里形成自己所认为的真相,其实事实未必如此。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09:25
为什么ben neng 这俩字儿就是打不出来呢?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09:26
徽地文狐 发表于 2012-4-6 08:43
我有时坐在蠡湖旁,就作你所想
确实觉得如此。

多谢文狐启发灵感,我发现与知识人交流真长知识。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09:26
冷笑 发表于 2012-4-6 09:10
小莫这个考据的不错。

{:soso_e160:}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09:28
冷笑 发表于 2012-4-6 09:12
太史公的《史记》也是愤激之书,用所谓的正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看来司马迁“不以个人好恶而隐匿真相”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滴呀。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4-6 09:39
莫冉 发表于 2012-4-6 09:25
为什么ben neng 这俩字儿就是打不出来呢?

莎朗斯通有个著名的电影,就叫《本.能.》。

弱智的敏感词屏蔽,应该和这个有关。

就像百度贴吧里打不了 “校鸡”。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4-6 11:06
莫莫好文啊,赞一个{:soso_e179:}
八十年代有个电视剧拍勾践范蠡,由吴海霞演西施,由梁波罗演范蠡,梁波罗演的范蠡真叫一个情种啊!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2-4-6 12:00
  小莫的考证文字很专业!{:soso_e179:}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13:21
冷笑 发表于 2012-4-6 09:39
莎朗斯通有个著名的电影,就叫《本.能.》。

弱智的敏感词屏蔽,应该和这个有关。

荒唐!
人类失去本.能,世界将会怎样?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13:23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4-6 11:06
莫莫好文啊,赞一个
八十年代有个电视剧拍勾践范蠡,由吴海霞演西施,由梁波罗演范蠡,梁波罗 ...

百度一下去,我怎么没看过呢?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13:31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4-6 11:06
莫莫好文啊,赞一个
八十年代有个电视剧拍勾践范蠡,由吴海霞演西施,由梁波罗演范蠡,梁波罗 ...

范蠡的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对人性最深刻的揭露,这么理性的人,我相信他不是情种。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13:32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4-6 12:00
小莫的考证文字很专业!

在六星呆久了,胆子也大了,连《史记》都敢质疑了{:soso_e113:}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13:33
冷笑 发表于 2012-4-6 09:39
莎朗斯通有个著名的电影,就叫《本.能.》。

弱智的敏感词屏蔽,应该和这个有关。

弱弱滴问一句,什么是“校鸡"?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4-6 16:40
莫莫写这样的文章,就算不见功底也增厚了功底,况且还真有功底呢!

发现最近莫莫的文笔都有考证的痕迹,真不易啊,佩服了。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4-6 16:51
嘿嘿,史记啊,那可真是一座全方位伟大的丰碑。

余秋雨尤史记而引发的感慨,既丰富,又美妙,且奇崛,令人百看不厌。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18:25
天晴 发表于 2012-4-6 16:40 莫莫写这样的文章,就算不见功底也增厚了功底,况且还真有功底呢! 发现最近莫莫的文笔都有考证的痕迹, ...

功底没有,还请天晴大哥多指点。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6 18:32
天晴 发表于 2012-4-6 16:51 嘿嘿,史记啊,那可真是一座全方位伟大的丰碑。 余秋雨尤史记而引发的感慨,既丰富,又美妙,且奇崛,令 ...

天晴大哥推荐,我一定好好读读,看余秋雨品史记会不会比易中天品三国好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4-6 19:51
小莫分析得确有道理,时代久远社会背景不同再加上各个时期的文学精神体现形式不同,一定存在着很大差异!春秋末至战国时期正是百家争鸣研究学术盛行之时,西汉时期百业待兴需要人文精神行天下,体现形式自然就不一样,真需要带着考证的眼光看待历史!   

家伙的,你考证起来一丝不苟,真不像个女儿家~~{:soso_e113:}
作者: 云飞雪落    时间: 2012-4-6 21:55
于我来说,我倒情愿相信,范蠡与西施最终泛舟西湖,生儿育女,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


不是不可行!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7 11:52
芥末 发表于 2012-4-6 19:51
小莫分析得确有道理,时代久远社会背景不同再加上各个时期的文学精神体现形式不同,一定存在着很大差异!春 ...

像关西大汉{:soso_e113:}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7 11:53
云飞雪落 发表于 2012-4-6 21:55
于我来说,我倒情愿相信,范蠡与西施最终泛舟西湖,生儿育女,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

现在不喜欢看历史,倒喜欢看童话,因为童话到最好,都是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soso_e113:}
作者: 背影留给昨天    时间: 2012-4-7 17:24
范蠡啊范蠡,呵呵。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7 19:05
背影留给昨天 发表于 2012-4-7 17:24
范蠡啊范蠡,呵呵。

呵呵,背影欲言又止呢?
作者: 梦m    时间: 2012-4-9 10:17
冉冉写的严谨{:soso_e179:}
作者: 梦m    时间: 2012-4-9 10:19
我们这里的蠡湖也就是文狐静坐的蠡湖
传说就是范蠡和西施隐居的地方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9 11:08
梦m 发表于 2012-4-9 10:19
我们这里的蠡湖也就是文狐静坐的蠡湖
传说就是范蠡和西施隐居的地方

有朝一日去蠡湖,一定也学文狐静坐一下。

作者: 猫曈    时间: 2012-4-9 22:41
范蠡是个挺想得开的男人,在道德,纲常面前,丝毫不介意谁谁的看法,也不介意西施不算清白的历史,最终两人做了神仙眷属。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10 14:26
猫曈 发表于 2012-4-9 22:41
范蠡是个挺想得开的男人,在道德,纲常面前,丝毫不介意谁谁的看法,也不介意西施不算清白的历史,最终两人 ...

在男权社会,范蠡将西施当做一枚棋子,为他实现理想铺开道路。看来,再怎么清高的男人,在利用女色这点上都不算君子。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10 17:00
小莫好惊艳的文字{:soso_e163:}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10 17:02
喜欢范蠡

有才智又懂进退,智慧的人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10 17:02
喜欢范蠡

有才智又懂进退,智慧的人
作者: 凌云享耳    时间: 2012-4-10 19:06
欣赏莫冉的精彩解读,学习了{:soso_e160:}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11 09:06
杜若 发表于 2012-4-10 17:00
小莫好惊艳的文字

{:soso_e121:}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11 09:07
杜若 发表于 2012-4-10 17:02
喜欢范蠡

有才智又懂进退,智慧的人

嗯,他是智者。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11 09:08
凌云享耳 发表于 2012-4-10 19:06
欣赏莫冉的精彩解读,学习了

欢迎凌云临贴!{:soso_e163:}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11 17:59
喜欢范蠡的不迂,灵气,机变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08:58
杜若 发表于 2012-4-11 17:59
喜欢范蠡的不迂,灵气,机变

在某种程度上说,范蠡也是英雄。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25 16:05
莫冉 发表于 2012-4-25 08:58
在某种程度上说,范蠡也是英雄。

我喜欢这样变通的,活的阳光积极的人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