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07 留住整个东北地区的人口仅约40万人,当时的人口组成主要有满人、汉人和蒙古人。 -----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18 有人说朝阳话总的来说是干面子味,我感觉与赤峰那边口音很像
猫曈 发表于 2012-4-13 22:30 在北京,路上一打听,十有八九祖上也是山东人或者河北人~~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19 我周围很多沈阳人,呵呵,沈阳话都卷着舌头说 zcs不好分
冷笑 发表于 2012-4-13 23:11 满清之前的历代王朝人口不是这么少的。
冷笑 发表于 2012-4-13 23:14 杜若,这个干面子味是什么味?
冷笑 发表于 2012-4-13 23:17 沈阳往南,辽阳、海城、鞍山、瓦房店、大连这一路,几乎是部分平翘舌的,越往大连口音越重,以至于大连庄 ...
莫冉 发表于 2012-4-15 10:56 我父亲祖上就是从山西来了,至今还沿用着山西王家大院的族谱。
莫冉 发表于 2012-4-15 10:57 南国佳人多塞北, 中原名士半辽阳。 这句诗听着怎么就这么顺耳呢?
杜若 发表于 2012-4-15 11:00 从山西过来的啊 还有族谱
莫冉 发表于 2012-4-15 11:04 大概是清末的时候吧,文革之前还有家祠供奉族谱,文革之后都被烧了。
莫冉 发表于 2012-4-15 11:09 我小弟是我们这一支“中”字辈里唯一一个男孩,压力老大了
杜若 发表于 2012-4-15 11:13 呵呵,你小弟一定非常得宠
天晴 发表于 2012-4-16 21:27 六十耳顺。呵呵。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08 能找到五十人以上到辽东开垦荒田的人视能够带来人的多少,分别封官知县、州同、州判等,武授千总、百总,而 ...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10 耕而食与贾而食,在山东不是谋生方式的差异,而是道德上的善与恶、美与丑之分。所以经济上破产的农民要么扯 ...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11 东北人与山东人性格上有近似之处,但东北人好像多了一些狡滑?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12 江南和中原文化人的介入,给东北带来了温温的文化,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文化高于西北地区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5:17 到了1958年,中央决定开发农垦,十万退伍军人奔赴北大荒,主要是抗美援朝退役的铁道兵,为了解决他们“单干 ...
吴策 发表于 2012-4-13 19:35
冷笑 发表于 2012-4-13 23:15 天晴兄,你这是 三,你的一和二都发哪里去了?
莫冉 发表于 2012-4-15 12:51 也不是很得宠,家里什么事都得他撑着,有什么好啊?
天晴 发表于 2012-4-22 13:19 责任,对男人一定是好处。我这样认为!
天晴 发表于 2012-4-22 12:49 你得有人缘,还得有说服力,毕竟,中国人重土难迁。
天晴 发表于 2012-4-22 13:13 这个,主要是流放,清朝前后来到东北的流民有150万,度过应激其以后,这些人的文化使命开始抬头,好多人从 ...
杜若 发表于 2012-4-23 16:12 可是东北这儿并没有太杰出的文字 有个尹湛纳西,写的小说又是抄袭红楼梦的
天晴 发表于 2012-4-24 12:05 比较西北,东北文化还是略高一点。 我们六星,东北人可能能有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