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聊聊李鸿章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3 20:52
标题: 聊聊李鸿章
          梧桐前几天展示了她们同学在刘公岛的聚会照片,背椅刘公岛,面临大海,书生意气,正是中年好时光。威海的刘公岛离青岛也就一箭之地,我一直很想去又一直不敢去,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孩子要去荣成看天鹅,于是去了一趟威海,归途中,同学说,去刘公岛吧,于是就去了。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隔海相望大连、旅顺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大清京畿北防的门户。从市区坐轮渡,也就半个小时。上面有大量的北洋水师炮台,还有丁汝昌纪念馆、甲午战争纪念馆,老驴低着头仔仔细细看了那些战争遗迹,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海口,不禁想起了100多年前的那场空前海战......

        1894年9月14日,北洋水师的5艘军舰冒着滚滚黑烟与日本的联合舰队不期而遇,一场号称19世纪最大的海战一触即发,定远号首先开炮,2分钟后日舰进行还击,5个小时后,北洋的五艘军舰沉没,而日本联合舰队虽有5艘舰艇被重创,但无一沉没。北洋水师逃回威海湾,避而不战。

        而日本随即在辽东半岛登岸,如遇无人之境,1天时间则攻克淮军重兵把守的旅顺军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1895年2月,日军顺利登陆威海湾,半个月占领刘公岛,军港内的26艘军舰几乎全部击沉。耗费360万白银,号称亚洲第一舰的定远号自炸沉没,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7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2个月后,李鸿章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看看那场战争,看看那款条约,老驴扼腕长叹,悲鸣不已。老驴可以接受任何失败,但唯独不能接受对日之失败,老驴可以接受任何条约,但唯独不能接受马关之条约。

      那么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输的如此之惨,作为淮军当家人的李鸿章,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



作者: 碧箩春水    时间: 2017-9-23 20:57
搬个小板凳,竖着耳朵,仔细聆听,为什么会输那么惨?
作者: 碧箩春水    时间: 2017-9-23 20:57
搬个小板凳,竖着耳朵,仔细聆听,为什么会输那么惨?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9-23 21:03
期待!

故事都很熟悉,但很欣赏老驴的文笔。


作者: 五十学易    时间: 2017-9-23 21:04
我都没好意思跟,寻思给三味留几层楼先续。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9-23 21:09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7-9-23 21:04
我都没好意思跟,寻思给三味留几层楼先续。

我在安徽合肥居住过。合肥两个名人故居,一个是包拯,一个是李鸿章。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3 21:35
     李鸿章生于1823年,属羊,安徽合肥肥东人。有意思的是,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袁世凯都属羊,这5个人的历史,几乎可以展示整个晚清的历史。而晚清在西方人看来,无疑是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晚清之屈辱,运也,命也!

     李鸿章自幼聪颖,16岁中秀才,25岁中进士,27岁朝考得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清朝的科举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如果要走仕途,一般必须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关,殿试分三甲,一甲就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的人数就比较多了,李鸿章那年是二甲第13名。这个成绩应该是很不错了,他的恩师晚清大儒曾国藩是屡试不第,后来才取得了三甲第58名,他的死敌左宗棠则一生没有取得进士的功名,左宗棠引以一生之憾。殿试及第的考生称为进士,进士的优良者进翰林,翰林的优良者称为庶吉士,庶吉士的优良者则可授编修。从上面这些分析来看,李鸿章的文采和书法都是非常优秀的,但他常被后人称之为不学无术,看来有失偏颇。

     当然李鸿章素有大志,不会被一个编修的职位所蒙蔽终生,故纸堆里求功名不是李鸿章的理想。我们来看一下他20岁进京赶考时候写的一首诗。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吴钩是一种兵器,红袖杂谈以前的一个砖手就叫手把吴钩。这首诗展现了李鸿章远大的志向,他要永垂青史,封相拜侯,李鸿章少年从自比霍去病,所以投笔从戎是必然的。

    1859年,李鸿章给他的恩师曾国藩写了一封信,投入曾府门下。晚清的官场非常讲究关系门第,朋友圈分为四种,师生,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同乡,婚姻。其中师生关系和同年关系最为官场所看重。那么李鸿章与曾国藩是师生关系,同时,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年,有了这两层关系,李鸿章在曾国藩那里得到重用,看来不成问题、

    那时候的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节辖五省,湘军的当家人,当时在安庆设营,是大清最为倚重的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军。

   李鸿章年轻气盛,曾国藩却非要杀杀他的威风。曾国藩凡事讲究一个早字,他在《曾国藩家书》里面就要求家里的内眷要5时即起,洒扫庭除,那么他的大营,也是4时即起,5时开灶。李鸿章很不适应早起的习惯,曾国藩就更狠,你不起床,全军大营不吃早饭,干嘛?等着你啊!这叫叫李鸿章很不好意思,从那时候就改变了晚起贪睡的习惯。

    李鸿章作为幕僚,主要给曾国藩起草重要的文件,比如上奏。但是李鸿章一直不满足于此,另外他对曾国藩用人和军事方面的布局也多有看法。譬如曾国藩启用李元度,但李鸿章认为李元度言过其实,马谡第二,不堪大用,另曾国藩准备把大营安扎在祁门,但李鸿章认为祁门地势低洼,属于死门。于是两人就多次争吵,李鸿章也负气出走了两次。

    李鸿章就像一只大雁,他太想飞向蓝天,自由翱翔,终于一个机会来了。

作者: 香樟树下    时间: 2017-9-23 21:42
北洋水师之所以惨败是因为用了哑炮的缘故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7-9-23 22:00
置顶开聊吧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3 22:19
      1861年,太平天国的精锐部队忠王李秀成率12万大军进攻上海,当时的上海是巨商云集,富甲天下。而当时上海的守军只有3万绿营兵和1000多名华尔的洋枪队。于是上海富商就推荐几人千里乞援,哭倒在安庆大营。曾国藩沉吟良久,准备出兵相助。原因有二,第一是进攻上海可以有效牵扯南京之守敌,第二就是为了筹饷。大清的部队很有意思,出兵作战,国库不出钱,全靠自己筹措,这是因为大清借鉴明朝失败的原因,薄赋税政策。我们看一下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知道,一个仓10多个村子,只设一名征粮官,征完粮即走。所以大清的赋税还是很轻的。那么作为湘军,他们穿的衣服后面是一个勇字,这种地方武装,所谓团练,更是需要自己筹措粮草。打完仗后,曾国藩需要带着账簿到户部那里去报销账务。当然镇压太平天国的所有花销,慈禧太后御笔一挥:实报实销。这就让湘军和淮军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为里面的猫腻太多了。

       那么派谁去上海呢,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这是第一人选,可是人家是准备打下南京的,慈禧太后说了,谁打下南京给谁封侯,上海那地,曾国荃看不上。左宗棠?也是理想人选,可惜浙江战事正紧。鲍超,这是员虎将,可是进攻南京的打援离不开他。命运之神终于降临到李鸿章门前。

      李鸿章主动请缨,曾国藩同意了。三个月后,李鸿章从安徽带来了一只部队6000余人,这就是淮军的雏形。

     豫东、鲁东南、淮北,自古属于黄淮泛滥区,灾民最多,乞丐最多,骗子最多,土匪最多。河南人民因此现在还遭受很多不实的骂名,这都是因为历史原因所造成。那么淮北也是一样,自古民风彪悍,朱元璋起兵也是从淮北招募壮勇。

    李鸿章回到淮北老家,仅仅三个月,就招募了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等几股地方匪勇,带到安庆后,曾国藩又亲自按照湘军建制进行训练、曾国藩参考戚家军的方法训练士兵,所以湘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曾国藩除了亲自训练淮军,还陪嫁了很多优秀的指挥官,特别是赠送给李鸿章一支虎军——程学启部。

    就这样,影响晚清40年的淮军成立了。掀开大清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靠八旗军打天下,绿营兵削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淮军保疆护京,后来的淮军打了一系列恶战,彪炳历史。不过现在他们只有6000人。

   上海富商花了18万两白银,雇了7艘英国的快艇,千里运兵,从太平军眼皮底下运到了上海十六里铺。为什么要雇佣英国快艇呢。因为那个时候,英军宣布中立,清军和太平天国都在拉拢英国,对英租界,天平军是秋毫无犯。但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䜣跟英国达成口头协议,英国有中立改为支持大清剿匪,但是太平军以同是天主教,天下皆弟兄的思想在极度拉拢英国,所以英国虽然偏向大清但与太平军并没撕破脸。

   当李鸿章千里运兵,抵达上海的时候,踌躇满志的李鸿章却遇到了当头一棒。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17-9-23 22:35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3 20:57
搬个小板凳,竖着耳朵,仔细聆听,为什么会输那么惨?

把你的小说发过来吧,很想看!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3 23:22
       憋了几天几夜的淮军一下船,是衣衫褴褛,满嘴脏话,浑身臭气,上海的绅士淑女们看了以后是大失所望,掩鼻而去,“来了一群叫花子兵”。松江府知府吴煦也非常的失望。不过李鸿章不为所动。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

      上海的外围作战,主要是靠的绿营兵和洋枪队,不久他们就纷纷战败,太平军进逼到了上海的近效虹桥。李鸿章对淮军将士们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弟兄们该我们上阵了! 李鸿章亲自坐在虹桥桥头指挥作战,面对2万多气势汹汹的太平军,李鸿章是不允许后撤一步,过桥则斩。淮军将士的战斗力表现出来了,是大败太平军。

     不靠洋枪队就能打败太平军的消息很快传遍上海滩,淮军一战成名。后面又经过机场恶战,淮军终于在上海立住了脚跟,赶走了太平军。李鸿章顺理成章的由署理江苏巡抚成了实授。

    巡抚比现在的地方大员权利要大的多,从二品,兵权,财权,吏治,狱讼四大权利于一身,是真正的上马打仗,下马安民的大官。李鸿章做了江苏巡抚后,对淮军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洋枪洋炮的配置率达到十之六七。

    曾国藩对此深不以为然,曾认为,士兵战斗力靠的是忠勇,与利器干系不大。但李鸿章却不这么认为,他亲自观摩了华尔的洋枪队作战,对于洋枪洋炮是崇拜的五体投地。

    上海解围后,淮军出兵苏州,在苏州,李鸿章做了一件军家之大忌的事情,那就是杀降。守卫苏州的八大王,杀了幕王谭绍光,向李鸿章投降。李鸿章同意了,洋枪队的首领戈登作为见证人。

     然而在授降的过程中,李鸿章程学启部却在宴席上把太平军的八大王全部杀掉,然后对驻扎在苏州的8万太平军进行了屠杀,一时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苏州杀降。

     曾国藩听后,不置一词,默许之。洋枪队的戈登却不让了,提溜着枪直接找李鸿章拼命。英国人还是有他们自己的操守,但是李鸿章却被太平军的诈降弄怕了,别的不说他的哥哥李翰章差点被降兵杀害。李鸿章找了他的好朋友,英国人赫德,当时他是中国税务司司长,从中说和,并且给了戈登1万大洋,给了洋枪队60万大洋,这件事情才平息了下来。不过从此李鸿章跟洋枪队结怨,后来李鸿章瞅准机会裁撤了洋枪队,其辎重武器全部武装了淮军。所以当时的淮军战斗力是湘军中最强的。

     打下苏州,打下常州后,下一步打哪呢?南京!可是南京是曾老九的禁脔,人家已经围了2年了,李鸿章好意思抢人家到口的鸭子吗,所以李鸿章对刘铭传部下达命令,远远驻扎在南京城边,只看不打。曾国荃打下南京城后,曾氏兄弟对李鸿章是感恩有加。

    曾国荃打下南京城后是烧杀抢掠,太平天国的府库也被一哄而抢,里面到底有多少银子,谁也不知道,天文数字。反正打下南京后,曾国荃的湘军是个个发了大财。

    李鸿章当然眼馋,但是不敢得罪曾氏啊,于是李鸿章出兵向西打嘉定嘉兴了,进了浙江地界。浙江是人家左宗棠的地盘,你来干什么,左宗棠是大为不满,从那时以后,李左交恶,势成水火。

   李鸿章一生有两大死敌,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翁同龢。这两个人跟李鸿章打的是不可开交。李鸿章拿掉了左宗棠的左膀右臂的胡雪岩,而左宗棠也打败了李鸿章取得陆权派的胜利,左宗棠得到了新疆,李鸿章丢了琉球。那么翁同龢,作为帝师,跟光绪帝交情深厚,对北洋水师是处处掣肘,定远的号的维修军费是迟迟批不下来,致使定远号7年未有大修,大东沟之战,定远号第一炮只好,竟然自己震碎了舰桥,甲午战败后,那笔军费才批了下来。后来李鸿章失运后,翁同龢托袁世凯向李鸿章讨要文华殿大学士的职位,被李鸿章怒斥。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00:10
     1864年7月20日凌晨三点,一匹驿马累死在储秀宫外,800里加急的快报,送到了慈禧的门前。慈禧这人讲究矫情镇物,面对800里加急,她不慌不忙,让太监宫女梳洗打扮了整整一个时辰,她才从太监那里接过了快报:南京城已破!

      南京城已破当然是好事,大清的心头之患解除了,同时作为议政王的奕䜣还非常迫切南京府库的银子来充实大清的国库。大清的国库真的是太穷了,就是在乾隆最富的时期,库银不会超过7000万两,而同治初期的国库常常不到1000万两。而大清所需要的花销又实在是太多了。不要说别的,就一个内务府每年的花销没有200万拿不下来。大清整个皇宫的花销,并不是直接从国库中开支,而是通过内务府。所以即使皇帝的用支也是紧巴巴,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因为和珅作为内务府总管他会理财,他能带来银子。但是从嘉庆,道光时候,这两位皇帝就非常的节约了。慈禧后来要建颐和园,也是从内务府开支,但是内务府没钱,于是慈禧从醇亲王那里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260万两,虽然这260万白银后来还给了北洋海军,但就是这次挪用,慈禧被史学家诟病至今。

     上面说了,慈禧和奕䜣眼巴巴的盼望着南京伪政权的国库来解决大清的燃眉之急,但是等来的确实曾国藩长篇累牍的封赏名单和厚厚的一大摞报销账单,唯独没有等来银子。

     这件事,慈禧没说,奕䜣没说,不过曾国藩睡不着觉了,为什么?不要说曾国荃在南京城烧杀抢掠,影响极坏,就单单湘军尾大不掉的事情就够大清皇帝猜忌的了。

    曾国藩这人是儒家立人,道家治事,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急流勇退向来被道家所推崇,于是曾国藩开始裁撤湘军,湘军十之八九被曾国藩撤掉了。

     但是李鸿章不以为然,他呢,一切是实利主义者,淮军是他手中的一把王牌,他不仅不裁撤,而是却到处扩军。

     湘军裁撤后,捻军四起,曾国藩临危受命,镇压捻军,但是曾国藩指挥不动淮军啊,再加上曾国藩对来如风,去无踪的捻军是束手无策。清政府只好派李鸿章出来围剿捻军。李鸿章作战灵活,根据捻军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针锋相对的措施,几年之后,东西两部捻军全部剿灭。

    从剿灭捻军这一点来看,李鸿章的作战能力已在曾国藩之上,那么还有一件事就更展示了李鸿章傲人的才华。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00:39
           法国人很有意思,人家英国来是为了通埠,日本人来了是为了要钱,而法国人就是一门心思的传教。

    1870年,天津的一座法国教堂被天津人一把火烧了,同时法国的传教士数名被天津人杀了,而凶手不仅仅有平民百姓,还有当地的衙门要员。这可棘手了。曾国藩当时署理直隶总督,这事自然归他处理。曾国藩经过调查,传言中的中国婴儿被法国传教士当做治病标本的事,纯属子虚乌有,死掉的孩子是因为瘟疫流行而死,传说中的挖鼻割耳根本没有这回事。

      面对大沽口外气势汹汹的法国舰队,面对天津义愤填膺的中国子民,曾国藩是左右为难,最后的裁定是一命换一命,准备杀掉带头闹事的20多名中国人,一时舆论大哗。曾国藩遂以眼疾为由辞掉直隶总督仍回到了两江。

    那么接替曾国藩的正是李鸿章,李鸿章来了以后,充分展示了他的痞子作风,最后这件事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答应给法国重修一座教堂,然后从监狱随便提溜出几个死刑犯杀掉后,这件事就平息了。

    实话说,这件事李鸿章做的漂亮,当然他也占了一个光,不为别人所道,那就是李鸿章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正赶上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法国在欧洲自顾不暇,远东中国的那点事,已经没有心思去追究了。

   李鸿章因为天津教案,得到了大清的赏识,所以以后很多的条约签订,基本上都落在了李鸿章身上。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7-9-24 01:14
深夜读史。
楼主辛苦了。

期待下文,晚安。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7-9-24 01:14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17-9-23 21:42
北洋水师之所以惨败是因为用了哑炮的缘故

败说话,看着得了。
作者: 碧箩春水    时间: 2017-9-24 05:45
把枯燥的历史讲成津津有味的故事,三味先生做到了。
作者: 碧箩春水    时间: 2017-9-24 05:51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17-9-23 22:35
把你的小说发过来吧,很想看!

谢谢这位朋友,我的小说《我的绯闻男友》,害怕大家笑话,没敢发过来,发个链接吧,还望前辈多指正。http://bbs.tianya.cn/post-1178-475-1.shtml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9-24 06:04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4 05:51
谢谢这位朋友,我的小说《我的绯闻男友》,害怕大家笑话,没敢发过来,发个链接吧,还望前辈多指正。http ...

春水人美文字也美,常来玩啊!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17-9-24 07:24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4 05:51
谢谢这位朋友,我的小说《我的绯闻男友》,害怕大家笑话,没敢发过来,发个链接吧,还望前辈多指正。http ...

发过来吧,准受欢迎!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7-9-24 08:10
来看了,好!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7-9-24 09:30
六星百家讲坛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7-9-24 10:00
老驴不错。

没有曾国藩,大清这条破船早沉了;有了李鸿章,修修补补,苟延残喘了一段。

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世之英雄,无论后人如何评价。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0:12
感谢各位回帖,我先继续更新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1:08
        耶鲁大学的名人堂里,在小布什和克林顿的相片之间,有一张中国人的照片,这个人就是容闳。容闳广东香山人,在美国传教士的资助下,他成为耶鲁大学,当时还叫耶鲁学院的毕业生,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容闳毕业回国后,被曾国藩所看中,做了两件为后人称道的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为江南制造局购买机器。

      1864年,曾国藩给了容闳75000两白银,远涉重洋到美国采办能制造机器的机器,主要就是制造军火的机器。因为当年李鸿章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型火炮的炮弹就是30两白银,一支来福枪就得50多辆白银,这太贵了。容闳不辱使命,来到美国,当时美国正值南北战争,战事正酣,但容闳还是设法采购了100多种机器,运回上海。李鸿章得到这批机器后,着丁日昌督办。江南制造局实行官体商办的运行方式,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当时江南制造局制造一支步枪,成本大概是20两白银,而西人却只有10两。

    后来李鸿章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等等,都是这种官体商办的模式,说白了就是国有企业。但是同期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却很快产生了三菱、三井、友和等大的私有制企业,生产力与大清不可同日而语。

    大名鼎鼎的0式飞机就是三菱的代表作。

   第二件事,就是留美幼童
   在容闳的极力撮合下,曾国藩和李鸿章先后派出120名中国幼童远涉美国新英格兰学习西学,这批孩子个个资质聪慧,很快就克服语言关,其中22名考入耶鲁大学,4名考入麻省理工学院,1名考入哈弗大学,2名考入哥伦比亚大学,

    这批孩子受到了格兰特总统的欢迎,也受到了马克吐温的欢迎,也受到了美国康省居民的欢迎,因为他们太优秀了,他们很快学会了棒球,划船,各方面与美国人无异。当然这批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他们越来越感觉到大长辫子的束缚,越来越感觉长袍马褂的约束,所以他们平时都把辫子挽起来藏在帽子后面,穿的是西服,打的是领结,等到大清官员过来检查的时候,他们才恢复原样。这逐渐惹怒了大清的守旧实力,弹劾之书雪片般的飞到李鸿章的手里。终于因为几个孩子跟着当地的家庭参加教堂礼拜把矛盾推向了终点,1881年,李鸿章一道命令,留美幼童全部终止学习,提前回国。

     留美幼童实际上最后一直是李鸿章全力打造的,因为曾国藩死的早。所有经费全是李鸿章筹办。李鸿章定的宗旨就是:中体为本,西体为用。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大清的思想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到你们美利坚学的只是技术、所以李鸿章只允许这批孩子学习工程,铁路,电报等等专业,什么法律,医学,文学、神学统统不学。当这批孩子把蓄发当做一种耻辱,把信教当做一种时尚的时候,李鸿章们认为我们出钱资助的这批孩子学成后还能为大清服务吗,他们忘本了。

    就这样,蓓蕾刚要绽放,青果已经开始,却被李鸿章掩杀在襁褓中。容闳在1921年的《容闳自传》里对李鸿章是破口大骂。

    2010年,中国《幼童》摄制组到美国耶鲁大学实地采访的时候,耶鲁大学的档案馆兴奋的把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照片和衣物拿出来给他们展示,令摄制组惊讶的是,里面竟然有大量日本孩子的照片。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几乎全体西华,无论文化还是制度都已经渐渐向西方靠拢。1873年因为朝鲜江华道事件,日本派公使到天津会见北洋大臣李鸿章。带着三眼花翎的李鸿章看到日本公使一身西服革履的时候,楞了!

     你们日本人明治维新,老夫很佩服,但是你们连衣服也换成了西装,这难道不是一种令老祖宗耻辱的事吗

日本公使回答,我们日本现在所做的事,一切欣欣向荣,即使老祖宗在世也会欣然同意。

    李鸿章遂批示道:数典忘祖,不可共语,多说无益,滚吧、

    留美幼童回国后,大部分去了天津电报局,铁路局,也有的去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幼童中只有四名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学业,其中学习铁路工程的詹天佑,成了中国的铁路之父。还有唐绍仪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一届总理,还有很多成为北洋大学,北京大学的校长.......


    容闳为大清带来了技术的革命,带来了文化的革命,可惜都被李鸿章们给扼杀了,但是日本却正在迎头赶上,这个时候,你还在为甲午战争失败找一舰一弹之缘由吗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7-9-24 11:34
这个时候,你还在为甲午战争失败找一舰一弹之缘由吗?

这句话有水平。
作者: 五十学易    时间: 2017-9-24 11:45
很有意思。期待更新。
作者: 五十学易    时间: 2017-9-24 11:45
很有意思。期待更新。
作者: 五十学易    时间: 2017-9-24 11:50
曾国荃的政治眼光与曾国藩差得太远,不然历史就要改写了。
但是算他听从曾国藩的劝诫守卫上海,恐怕也没有李的能力和眼光进行下一步扩充和发展吧。

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个人也怪有趣,曾国藩似乎一直以大局为重,隐忍左的胡闹。
作者: 五十学易    时间: 2017-9-24 11:52
刘公岛的照片不是梧桐发的,好象六星集会姑苏转发的。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1:57
         大清的言官可谓浮浮沉沉,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喜欢之,雍正恨之,乾隆喜欢之,嘉庆恨之,到了慈禧时代,慈禧对言官是喜欢的紧,所以晚清是言官四起,清流当道。

        那年殿试,主考大臣把卷子呈给慈禧看,慈禧看到一篇帖子是才华横溢,慷慨激昂,最为得心,于是把这人提拔成二甲第三。因为二甲第三可以直接进翰林。这个人就是晚清最为著名的清流斗士张佩纶。

      张佩纶这人确实有才华,锋芒毕露,每天都要参入,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对于洋人,你敢让半步,我就要你的脑袋搬家。

    换阁后的军机处,真是烦死这人了,好吧,你不是厉害吗?着船政大臣,开赴马尾前线,主持中法之战去吧。

    张佩纶官府朝靴来到福建,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犹如当年马谡住高望远:待贼至,我们自高而下必能势如破竹,大势可定。

   一声炮响,法国舰艇开炮了,我的天啊,张佩纶捂着耳朵,哆嗦不成个,我的娘来,跑吧!张佩纶是撒丫子就跑,连朝靴都跑丢了。


   失地者斩!大清律例!这个不含糊。好歹李鸿章欣赏张佩纶的才华,替张佩纶说了几句话,张佩纶才来了个充军发配。

   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做官,是智商很高,情商也很高,我做好我自己的事,对于别人心中的小九九并不去触犯。曾国藩每次上京,都带着足够的银两是上下打点,李鸿章对清流也是敬而远之。但是这两个人都对清流之道嗤之以鼻,但对清流之人还是佩服有加。

   张佩纶充关三年回来后,李鸿章把自己的女儿菊藕给他做了续弦,这个菊藕真是大家闺秀,不但长得好看,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张佩纶以败军之将,竟然因祸得福,娶了李中堂的女儿,人生之幸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

    李鸿章1896年访问美国,美国的记者采访李鸿章,你们大清女孩子接受教育吗,李鸿章回答道,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自己的女儿聘请私塾,当然穷人家的孩子是上不起学的。

    这个菊藕是李鸿章最宠爱的女儿,我看了李鸿章的孩子目录,似乎是唯一的女儿,自幼家学渊源,接受了很好的教育,22岁嫁给了张佩纶,37岁就守寡。

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张志沂。守寡后的鞠藕对张志沂的教育几乎到了严苛的程度,打手,罚跪,家常便饭。所以张志沂多年以后还能对论语倒背如流。

   张志沂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爱玲。张爱玲对他这位父亲很是不感冒。说他好吃懒做,喜怒无常,张爱玲从小挨了不少打,所以他的父爱几乎没有。那么张爱玲的母亲跟他父亲也是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张爱玲的母亲还曾经负气出国,所以张爱玲的母爱也没有多少。张氏家庭带给张爱玲的感受就是没落贵族的那种内心极度的自卑,好歹张爱玲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对红楼梦几乎能倒背如流。张爱玲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阴风飒飒,令人不寒而栗,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也几乎没有一个完美的正面形象,我想这与张爱玲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我以前在红袖说过,论拍砖,男人我喜欢鲁迅的狠毒,女人我喜欢张爱玲的凉薄。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9-24 12:24
最喜欢看三味兄聊侃历史了。容俺细细看来再留评。。。。。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3:41
说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这人就是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生于1841年,比李鸿章小18岁,但伊藤博文发达之际正好对位如日中天的李鸿章,所以我们再简单聊一下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生在日本的长州藩,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关西棋院,这个长州藩就在本州的最西端。关西现在不如东京发达,不过明治维新就是从关西首先发起的。签订马关条约的所谓马关就是在长州藩。

伊藤博文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但是他从小有大志,5岁的时候,完成了赤足走完大山的壮举。这个在日本现在还保留这种教育,小孩子很小要接受譬如冬天裸雪的培训用来锻炼意志。

伊藤博文从小调皮捣蛋,但是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1863年被长州公派去英国念书。但当时长崎没有直达英国伦敦的通航船,于是伊藤博文借道上海,到达上海后,他感受到上海非常的繁华,羡慕不已,决心重振日本赶超大清。伊藤博文到达英国后,又亲切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日本的巨大不同,所以伊藤博文回国后,力主开国向西方学习。

1882年,伊藤博文赴德国学习宪法,回国后致力于日本宪法的建制,被称为日本宪法之父。

1884年,大清的定远号访问日本,日本上下被这艘7000吨的巨轮所震惊,伊藤博文下定决心打造日本的新式海军。日本大量从英国购买铁甲船,船体虽然比大清的小,但船速比大清的要快很多。

老驴仔细比对了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年录表,发现两人有惊人的相似、

李鸿章修铁路时,伊藤博文也修铁路,李鸿章建军工厂,伊藤博文也建军工厂,李鸿章在大力发展海军的时候,伊藤博文也在抓紧筹备联合舰队。

但是两人又有一些不同,伊藤博文多次出国,接受西方文化,李鸿章固步自封,以中国脾斯麦而沾沾自喜,伊藤博文主张思想革命,力主西华,而李鸿章却大江中体为本。伊藤博文完成了日本的第一步宪法,日本从此走向君主立宪制,而李鸿章却大谈中兴之道,洋务运动,师夷制夷,不知道宪法为何物。伊藤博文奢色如名,艺妓缠身,一生之蓄全部花在女人身上,死后身上不足5万日元。李鸿章是奢财如名,身上曾无八卦绯闻,死后为家人留下千万家资。

但是两人最大的不同是伊藤博文的背后是一个崭新的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处处是新思想,新革命,生产关系、生产力相得益彰。而李鸿章的背后是一个昏昏沉沉的大清王朝,倭仁、徐彤之流连一个同文馆也大加指责的封建王朝。

另外,梁启超还比较过,两人之最大不同是伊藤多次出国接受西方文化,而李鸿章却一直在大清天朝里唯我独尊。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叫郭嵩焘,李鸿章的同年,同样也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儿女亲家。他曾经作为中国公使出使英国,他的感想和伊藤博文惊人的相似,于是写就《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大清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西人的船舰利炮是片面的,大清应该积极学习西人的政治与经济,一时舆论大哗。后来郭嵩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就了《使西纪程》,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力主大清学习和模仿。但是郭嵩焘被国人唾骂,因郭嵩焘向巴西总统站立问好,被国人认为是丧权辱国,堂堂天朝怎能向一个巴西低头呢。因此郭嵩焘黯然回家。左宗棠还趁火打劫,把自己的亲家落井下石,又参了他一本,把福建按察使的职位硬生生从郭的手上夺给了自己的部下。

后来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这位亲家,带着5000银票去访问郭嵩焘,郭是闭门不见,把5000两银票原封不动的退给了左宗棠。

郭嵩焘晚年凄惨,死的时候,一块土堆埋葬了自己而已。老驴看到郭嵩焘拒绝左宗棠的时候,是击节叫好,君子不喝盗泉之水,何我郭嵩焘乎,有骨气!!

那么讲到甲午海战的时候,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坐镇北洋,遥控指挥,伊藤博文作为日本首先是坐镇大本营,出谋划策。

当战事正酣时,日本的明治皇帝是捐献了自己的两年俸禄全力备战,大清的慈禧正在戏曲练练为自己过60大寿,花去千万银两。

当战事正酣时,日本民众敲锣打鼓送自己的儿子走向前线,中国的臣民是哭爹喊娘,恋恋不舍看自己的孩子去做战死鬼。

战事正酣时,日本将士是万众一心,视死如归,大清的将士是一触即溃,拼命逃跑。

战事正酣时,日本是全国众志成城,出钱出力不惜一切,大清是南洋自保,不肯出借一条轮船。

甲午之战,大清是北洋对日本全国,岂能不败。

大清的淮军是李鸿章的淮军,李鸿章任人唯亲,丁汝昌竟然是陆军出身、李鸿章视淮军为自己的李家军,作战的时候,别人又何必去舍身助你呢。

甲午之败,早成定数,何必又去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

马关条约签订后,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笑道:我早就跟你说了要改革内政,否则日本早晚赶上,10年后日本果然赶上,中堂有何想法。李鸿章苦笑道:

维时闻贵大臣谈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深佩贵大臣为变革俗尚,以至于此。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当时贵大臣相劝云,中国地广人众,变革诸政,应由渐来。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盛。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48
        今年六月,我和黄山丁四驱车600公里去合肥瞻仰李府,李府在合肥市中心,门前灯笼高挂。李府是标准的徽派建筑,高墙无窗,靠天井采光。李府中厅,客厅,福寿堂,走马楼一应俱全,李府家宅半合肥,李府田产半安徽,李鸿章兄弟到底赚了多少钱,容闳说有4000万银两。老驴大致研究了李鸿章的赚钱之道,但不想去细究,为官之道,自古皆然,否则苏州园林又怎能成当世华景。

      李府展现了 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展现了这个大清裱糊匠为大清殚精竭虑的一生,我们应该来赞美他呢还是应该来唾弃他呢,无论如何李鸿章可以称得上是晚晴第一重臣。

    甲午战争以后的李鸿章已经走下了人生的巅峰,1896年风采无边的出使欧美六国,无异于回光返照。在俄罗斯签订了中俄密约,他得了300万卢布,中国的东北差点丢了大连和旅顺,中国东北的铁路建设权也归给了俄罗斯。不过这也没办法,俄罗斯毕竟帮助大清从日本手里要回了辽东半岛。同样的是,在德国,跟脾斯麦惺惺相惜了一阵子,除了从克虏伯公司又订了大量的军火后,又把青岛租借给了德国,这也没办法,德国也为辽东半岛的索回出了力。在英国的朴茨茅斯,为那里军港的军舰感叹不已。朴茨茅斯也是1905年日俄条约的签订地,俄罗斯在辽东南段的铁路归了日本,库页岛的南段归了日本,北千岛群岛归了日本,不过二战中的波茨坦公告,俄罗斯又把库页岛给要了回来,把南千岛群岛也要了回来,世事变化就是这么诡异和无端。在法国也受到了隆重接待,人家元首唱国歌《马赛曲》,李鸿章没国歌啊,于是唱了黄梅小调,这也是很滑稽的一幕。去了美国,美国总统立刻停止对一个国家的访问,急急回来接见李鸿章。格兰特总统的遗孀还把李鸿章喜欢不得了的那把手杖转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回国途中,转到日本横滨,楞是不下船,利用木板搭接才晃悠悠的登上了中国的舰船,誓死不踏日本半步,还表示出了一点骨气。

1899年,李鸿章出使两广总督,会见过康梁,会见过孙中山,密谋广东独立,不过随着8国联军的枪声,李鸿章又不得不回京收拾慈禧留下的烂摊子。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辛丑条约》几乎是无条件的条约,只要保住慈禧的性命,其余的任你们开价。当年的俄罗斯和日本最为热心,俄罗斯挟持了李鸿章,日本挟持了庆亲王奕诓,4亿5千万两,每个中国人身上背一两,以示侮辱。俄罗斯得到了最多,9700万两白银,就在李鸿章弥留之际,俄罗斯大使还逼着李鸿章为一个条约签字。日本也得了不少,不过45年后,日本也签订了无条件条约,唯一的要求就是保住裕仁皇帝的姓名、

李鸿章到死的时候,才看透俄罗斯的险恶,但奕无能为力。

弥留之际,李鸿章口述,他的儿子李经续代表,写下了遗言:

”奏为臣病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复患泄泻,元气大伤。入都后,又以事机不顺,朝夕焦思,往往彻夜不眠,胃纳日减,触发旧疾,时作时止。迭蒙圣慈垂询,特赏假期,慰谕周详,感激涕零。和约幸得竣事,俄约仍无定期。上贻宵旰之忧,是臣未终心事,每一念及,忧灼五中。本月十九夜忽咯血碗余,数日之间,遂至沉笃,群医束手,知难久延。谨口占遗疏授臣子经述恭校写成,固封以俟。
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暝。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优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计谟,臣在九原,庶无遗憾。至臣子孙,皆受国厚恩,惟有勖其守身读书,勉图报效。属纩在即,瞻望无时,长辞圣明,无任依恋之至。谨叩谢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另外留下一首七绝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

李鸿章死后终于得到了侯的封赐,算是完成自己毕生之夙愿,但谥号文忠比曾国藩的谥号文正,差了一个等级,慈禧对这位老臣的评价还是没有曾国藩高啊。

        (完)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3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3 20:57
搬个小板凳,竖着耳朵,仔细聆听,为什么会输那么惨?

春水好,抢了沙发啊。

你的姚美丽很漂亮很吸引男人眼球啊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4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7-9-23 21:03
期待!

故事都很熟悉,但很欣赏老驴的文笔。

谢谢书话厚爱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5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17-9-23 21:42
北洋水师之所以惨败是因为用了哑炮的缘故

恩恩,说的好,回答正确,加十分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6
拍岸浪 发表于 2017-9-23 22:00
置顶开聊吧

谢谢拍版置顶加精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7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7-9-24 01:14
深夜读史。
楼主辛苦了。

谢谢醉笑赏读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8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17-9-24 08:10
来看了,好!

耶律兄来了,欢迎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9
姑苏 发表于 2017-9-24 02:42
李氏李大人一代名臣,在朝野上下替主子们背了不少黑锅,他也苦哇。

恩恩,姑苏说的极是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4:59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7-9-24 09:30
六星百家讲坛

欢迎来读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9-24 15:00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4 05:51
谢谢这位朋友,我的小说《我的绯闻男友》,害怕大家笑话,没敢发过来,发个链接吧,还望前辈多指正。http ...

不带这么玩滴。

发过来吧,也不是没发过。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5:00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7-9-24 11:34
这个时候,你还在为甲午战争失败找一舰一弹之缘由吗?

这句话有水平。

帮主何不写一写曾国藩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5:01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7-9-24 11:50
曾国荃的政治眼光与曾国藩差得太远,不然历史就要改写了。
但是算他听从曾国藩的劝诫守卫上海,恐怕也没有 ...

恩恩,玲珑说的有见地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5:02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7-9-24 12:24
最喜欢看三味兄聊侃历史了。容俺细细看来再留评。。。。。

欢迎探花赏读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5:03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7-9-24 11:52
刘公岛的照片不是梧桐发的,好象六星集会姑苏转发的。

这个我记错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9-24 15:06
张爱玲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阴风飒飒,令人不寒而栗,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也几乎没有一个完美的正面形象,我想这与张爱玲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我以前在红袖说过,论拍砖,男人我喜欢鲁迅的狠毒,女人我喜欢张爱玲的凉薄。
======================================================
给力。
作者: 向晚    时间: 2017-9-24 15:49
历史盲开始对历史有点兴趣了。
作者: 向晚    时间: 2017-9-24 15:50
历史盲开始对历史有点兴趣了。
作者: 慕容锦上    时间: 2017-9-24 16:04
之前在历史教科书上,李鸿章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他的一些功绩和才干几乎就被忽略了。
作者: 慕容锦上    时间: 2017-9-24 16:09
其实,历史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的,后世应该做到的是,他的功绩我们铭刻于心,他的过错我们引以为戒,这才是公正的。
作者: 慕容锦上    时间: 2017-9-24 16:14
老驴这篇,掌控文字之能力相当精彩,把一个枯燥的历史人物重新编辑,平实却不平淡,深刻却不张扬,读之亲切动人。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7:43
向晚 发表于 2017-9-24 15:50
历史盲开始对历史有点兴趣了。

谢谢向晚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7:44
慕容锦上 发表于 2017-9-24 16:14
老驴这篇,掌控文字之能力相当精彩,把一个枯燥的历史人物重新编辑,平实却不平淡,深刻却不张扬,读之亲切 ...

雾妹妹给了如此高的评价,令老驴感动啊!期待以后继续对老驴的帖子进行关注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7-9-24 18:30
林则徐说过这样一句话: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三味这篇确实不错。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7-9-24 18:32
三味老驴 发表于 2017-9-24 15:00
帮主何不写一写曾国藩


现在乱忙一气,抽不出大把时间,估计十月中旬以后能有空闲了。

不过,这几天去了国博,上传一些照片吧。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18:41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7-9-24 18:30
林则徐说过这样一句话: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三味这篇确实不错。

哇哈,这准备化干戈为玉帛的节奏,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的大作呢,帮主大人
作者: 疏影轩主    时间: 2017-9-24 19:20
三味兄写的这么好,芙蕖表示钦佩
作者: 疏影轩主    时间: 2017-9-24 19:20
三味兄写的这么好,芙蕖表示钦佩
作者: 碧箩春水    时间: 2017-9-24 19:45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17-9-24 06:04
春水人美文字也美,常来玩啊!

花花人漂亮,性格又好,文字还有深度,抱抱

作者: 碧箩春水    时间: 2017-9-24 19:47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17-9-24 07:24
发过来吧,准受欢迎!

长篇啊,多烦人呀,好没信心

作者: 碧箩春水    时间: 2017-9-24 19:50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7-9-24 15:00
不带这么玩滴。

发过来吧,也不是没发过。

哈,长篇多累眼睛呀,心疼你们不是?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9-24 19:58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4 19:45
花花人漂亮,性格又好,文字还有深度,抱抱

我性格好,连螃蟹都笑了,哈哈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4 21:48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7-9-24 19:20
三味兄写的这么好,芙蕖表示钦佩

芙蕖妹妹,你的张迁碑,大有精进啊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9-24 23:04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4 19:50
哈,长篇多累眼睛呀,心疼你们不是?

长篇可以发连载。你看大鹰老师的长篇,那么多人追读呢。
快点滴吧。败磨叽了。

艾玛!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9-24 23:08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7-9-24 19:20
三味兄写的这么好,芙蕖表示钦佩

胸中有丘壑,笔下生烟霞。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7-9-25 00:53
三味老驴 发表于 2017-9-24 14:48
今年六月,我和黄山丁四驱车600公里去合肥瞻仰李府,李府在合肥市中心,门前灯笼高挂。李府是标准 ...

老驴通今博古,深不可测。

拜读。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17-9-25 02:14
越写越好看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7-9-25 08:23
除了法家以外,诸子百家,儒墨杨秉,无不向后看。
儒心仪周,墨心仪夏。
儒家思想的最大弊病,就是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改。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9-25 12:51
俾斯麦与李鸿章的一句对话至今人羞愧不已:肃毅伯李鸿章访德意志时与俾斯麦的一段对话颇有意味。李伯相在俾斯麦面前,大谈其与天国长毛及捻匪对决时的神勇,本想获得俾斯麦的几句赞扬,不成想俾斯麦的话却令李伯相羞愧难当,俾斯麦说:“我国与恰贵国相反,以消灭异种为荣,以屠戮本族为耻”(大意)。

  一百年过去了,中国人的观念仍停留在李伯相时代,以屠戮本族为荣,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9-25 12:51
李鸿章和俾斯麦对话
旖旎♫♪♬
来自: 旖旎♫♪♬(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2008-04-08 06:06:54
李鸿章携棺材出访求教:如何进行改革?

1896年李鸿章作为大清国全权特使,参加沙皇加冕典礼,随即访欧。他当时已届75岁高龄,据说出访时带了个中国式的棺材,准备如果客死他乡就把遗体送回。


李鸿章是清代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外交特使。

1896年6月13日,李鸿章从俄罗斯乘火车前往德意志帝国进行访问(随行团人员中包括他的两个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下榻于柏林豪华的恺撒大旅馆。李鸿章访德期间,受到官方和商界的热烈欢迎。因为他曾是德国军火器械的大主顾,德国盼望通过他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因而频频洽谈,处处宴请。

德意志帝国政府殷勤款待,甚至连李鸿章常吸的雪茄烟、常听的画眉鸟,也“陈于几(茶几)而悬于笼”。寝室墙壁上,高悬照片两张大幅照片:左边是李鸿章,右边是德国前首相俾斯麦。

6月14日,他前往皇宫晋见德皇威廉二世,呈递国书,并致颂词,对德国介入归还辽东、帮助中国训练军队、购械铸船表示感谢。15日,李鸿章应德皇威廉二世的邀请,到行宫参加国宴,随后威廉二世请他参观德国军队。

接着,李鸿章专程前往汉堡,拜访并求教德国前首相俾斯麦。

这次访问中,德国官方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录稿(说明:1896年6月25日李鸿章和俾斯麦两人在俾斯麦私邸 iredrichsruh 会见,参与者留下口述资料)记录稿的前言介绍了李鸿章生平:他是大清国的政要,跟俾斯麦年龄相仿,1862年任江苏巡抚(误记为总督),1870年任 Tschili Vize Koenig(这是德国翻译闹的笑话,不懂“直隶”的意思,就音译为Tschili,把“总督”译成副王 Vize Koenig。)

前言还说:“他长期主持外交,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1896年3月,他代表中国皇帝赴莫斯科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接着访问欧洲。他在访问德意志帝国期间,特别提出要求,希望访问前首相俾斯麦。”


中国式的嘘寒问暖



据这份资料记载:1896年6月5日,“副王”李鸿章和他的随从于下午1点49分抵达。俾斯麦(已退休)在私邸大门口以最高礼遇迎接。他穿着威廉一世皇帝赠送的军礼服,佩上军刀,制服上挂着黑鹰星章和铁十字勋章。

开始,两人长时间坐在会客厅内借助翻译对话。李鸿章夸奖俾斯麦,大意说:久仰您的大名和伟绩,今天能见到您,看到您的眼神,更觉您的伟大。

俾斯麦回敬说:也很高兴能招待一个建立伟大功勋的总督。李鸿章谦虚地表示:不能与阁下相比,您的贡献有世界意义。

到吃饭的时候,俾斯麦不让李鸿章随从搀扶他,而是亲自扶着李的手臂走到饭厅。俾斯麦挺起胸脯,两眼炯炯有神,显得骄傲和自信。

李鸿章说,30年前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就仰望俾斯麦大名,缘悭一面,如今总算如愿以偿。俾斯麦设法摆脱这恭维,就换个话题说:“我已不如前,我已经老了。”

李鸿章立即关心地问俾斯麦的健康,什么地方不舒服?平日做些什么?俾斯麦笑着回答说:“什么都不做,不愿再找气受。我目前一身轻,只是一个村夫,喜欢到森林和田野去散步,不再问政。”

“副王”转而与俾斯麦的儿子赫伯特·俾斯麦谈话,问他在外交部当四年国务秘书的感受。俾斯麦替儿子回答说:“他最喜欢过问政治,与我不同的是,他不爱做农活。”

“副王”说:“在中国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俾斯麦回答说:“在我们这里一般也如此。但是人不能违抗自然。”

谈话进入正题。李鸿章推心置腹地说:“我这次很高兴地来到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请问是什么问题?”

“怎样才能在中国进行改革?”

“在这里我不能断言。”

李鸿章说:“我们那里,政府、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制造障碍,我不知该怎么办?”

俾斯麦回答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李鸿章问:“如果皇帝一直受他人影响,接受他人的意见,那我怎么办?每天都有一些麻烦,让做臣子的很难开展工作。”

俾斯麦伯爵忽然用了一句法文:“Tout comme chez nous(我们这里同样)”。接着又用德语说:“在我当首相的时候,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来自女人方面……”

李鸿章笑说:“但您性格坚强,难道都能平和地化解矛盾吗?”(译者怀疑李鸿章的原话是否如此。)

“对贵妇们我一直很有礼貌的,”俾斯麦说。“怎样能够把上面的旨意贯彻到下面,而让下面服从呢?军队决定一切!只要有军队就行。”

俾斯麦解释说:“兵不在多,哪怕只有5万人,但要精。”

李鸿章回答说:“我们有的是人,就是缺少训练良好的部队。30年来,经过太平天国造反以后,军队再未好好训练过。现在我终于看到了德国优秀的部队。即使以后我不在任上,我仍将在能力范围之内根据阁下的建议施加影响。我们需要聘用普鲁士军官,以普鲁士军队为榜样来训练我们的军队。”

俾斯麦说:“问题不要把军队分散各地,而在于你是否能把部队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如地调动他们,很快地从一地到另一地。”

俾斯麦表示,他对中国很关心,而且一直愿意和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接着,他开始和德国驻中国大使交谈起来。(注:原译者未署名,特致谢意!)

德国商人对于李鸿章期待很高,因而不断安排商谈、参观工厂,处处宴请,殷勤款待。

此后,李鸿章率随员先后访问荷、法、比、英、美、加诸国,由于身临其境、目睹耳闻,他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产生由衷的赞叹,并在演讲中再三大声疾呼:“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

回国后,面临方兴未艾的戊戌变法运动,李鸿章慨然以“维新之同志”自许。变法失败后,维新派康、梁等人流亡海外,慈禧一再下令捕杀康梁余党,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却说:“我决不做刀斧手”。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9-25 12:57
论拍砖,男人我喜欢鲁迅的狠毒,女人我喜欢张爱玲的凉薄。慈禧的评价,曾国藩比李鸿章的高,到底差了几个等级,历史留与后人说。老驴说得很好,耐看有味。。。。。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5 22:03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7-9-25 08:23
除了法家以外,诸子百家,儒墨杨秉,无不向后看。
儒心仪周,墨心仪夏。
儒家思想的最大弊病,就是老祖宗 ...

恩恩,这个评论很切问题本质,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确实有些方面限制了中国的改革步伐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5 22:05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7-9-25 12:51
李鸿章和俾斯麦对话
旖旎♫♪♬
来自: 旖旎♫♪♬(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20 ...

恩,你引的这段我看了,确实如此。


俾斯麦这个人晚年还是很有教养和修养的一个人,他对问题看的很深,同时他对李鸿章屠戮本族人民表示了无奈和遗憾,那么李鸿章认识到普鲁士士兵的强悍,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7-9-26 08:41
说说满清的皇族也有趣,比如六爷七爷。
作者: 新解玉玲珑    时间: 2017-9-26 10:53
三味老驴 发表于 2017-9-24 14:53
春水好,抢了沙发啊。

你的姚美丽很漂亮很吸引男人眼球啊

写得真好,三味写史读起来很有意思。



作者: 新解玉玲珑    时间: 2017-9-26 10:54
我记得你还谈起过容闳,好象说你对这个挺有研究的。
看来三味对清史真是下了些功夫啊,重点拣择很适当,赞。
作者: 三味老驴    时间: 2017-9-26 17:56
六爷七爷就不聊了,对晚清的历史比较喜欢,对容闳看过他的自传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7-9-27 21:26
提帖,续聊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7-9-30 16:52
三味,请注意站短啊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