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读史小札】天心 [打印本页]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 21:15
标题: 【读史小札】天心
西汉元帝的皇后王氏,生子名骜,立为太子。元帝崩,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成帝未即位时,他的舅舅王商、王凤等人在朝中就已是枢机重臣。成帝即位,照例罢黜一批前朝旧臣,增封一批新贵,而新贵当中大部分是外戚王氏一族。

唐代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有句“轻烟散入五侯家”,所说的“五侯”即是指成帝在一日之间赐封五个舅舅为侯。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重要部门,列满朝廷;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下。五侯子弟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宾客满门,互为声誉,骄奢僭盛,并作威福。


敢言直谏的大臣被排斥得所剩无几,唯有光禄大夫刘向上书极谏。成帝和刘向是同宗,刘向的文学才能有汉以来独树一帜,成帝就召见了他,相互叹息悲伤。王氏集团势力已经根深蒂固,终是不能撼动。

泌水曰:高祖旧制,非功臣不可以封侯,汉宣帝还能守住这个规矩,到元帝这里开始破例,他把老婆的娘家人都拉拢上来,结果养虎成患,自己翘了腿子,把烂摊子甩给儿子刘骜。刘骜这人是个软耳朵根子,步步听信太后的话。太后的老娘也是善能生养,给成帝弄出来七八个舅舅,王商王凤算有些本事,早间进入朝廷。成帝一上台,太后普降喜雨,先把亲兄弟拉进朝廷,再将旁系疏支安排官位,把丞相御史等外姓人挤兑得像童养媳妇一样,低眉慼目,踵足敛息。从史料来看,成帝一朝的外戚王氏,只是骄奢淫逸,贪图私利,对皇权尚没有觊觎之心,这从他们做了出格的事受到成帝的责骂后,还能战栗恐惧可以看出。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 12:21
太后王氏有弟兄八人,唯独弟弟王曼早亡没有赶上封侯,王曼的寡妻就寄住在太后宫中。寡妇跟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也是早年亡故,二儿子王莽跟母亲和侄儿一起住在宫中。王莽幼孤,托了太后姑姑的福,才得以安身,所以就勤身博学,折节恭俭,悉心照顾寡母寡嫂和侄子。

青少年时期的王莽善结交英俊,卑躬侍奉诸侯父叔。大将军王凤有病,王莽亲自侍疾尝药,昼夜不怠,连月不解衣带,以致糟蹋得蓬头垢面。王凤将死,把王莽托付给太后和成帝,太后和成帝感其孝义,拜为黄门郎,又升为射声校尉。后来王商上书,愿把自己的户邑封地分赠给王莽一部分;朝中其他官员也都为王莽说项。成帝十分看重这个谦恭文雅的表弟,太后又数次嘱托,成帝就封王莽为新都侯,官职逐步升迁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的爵位益增,节操益谦,倾心结交将、相、卿、大夫;收赡名士,经常把车马衣物赠施给宾客,以至于家无所余。王氏同族都爱敬他,朝野都尊崇他,名誉声望盖过他的伯叔们。


后将军朱博以果勇称于当时,王莽一心要结交他,就暗里买了一个侍婢养在府中,这事在王氏族内传闻,纷纷嗤笑他。王莽说,后将军朱博没有儿子,我听说这个婢女生育能力强,就为朱将军买下了。即日把侍婢送到朱博府上,朱博得到这样的关怀,相信他不会无动于衷。王莽的母亲病了,王氏一族的贵妇人都来看望她,接待客人的竟是一个衣不蔽膝的女子,宾客都以为是个女仆,后来才知道是王莽的夫人,使王氏一族慨叹不已。


    泌水曰:说王莽这个阶段有野心,不大符合情理。出身贫苦,立志出人头地倒是他的心迹。他在王氏族内首先得到好评,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就认为谦卑这条道路可以更进一步走下去。王氏一族的浪荡公子很多,唯有这个王莽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朝廷欣慰,族内喜爱,外臣尊崇,庶民跟风,上下拥戴,左右逢源,王莽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1-10-2 20:11
跟着泌水涨知识。只是这帖子是不发错地了,这里是菜鸟入门的地方。
如果需要,可以跟帖说明,我移动到想发的板块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 20:30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1-10-2 20:11
跟着泌水涨知识。只是这帖子是不发错地了,这里是菜鸟入门的地方。
如果需要,可以跟帖说明,我移动到想发 ...

我就是菜鸟,我也想入门啊
不要移动了,我不再发了。
谢谢天涯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1-10-2 21:42
泌水 发表于 2021-10-2 20:30
我就是菜鸟,我也想入门啊
不要移动了,我不再发了。
谢谢天涯

发闲田去吧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 22:43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1-10-2 21:42
发闲田去吧

真真觉得发那儿合适,麻烦你给挪过去呗。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1-10-2 22:49
泌水 发表于 2021-10-2 22:43
真真觉得发那儿合适,麻烦你给挪过去呗。

好的
非常欢迎

作者: 舞婆娑    时间: 2021-10-2 22:56
泌水 发表于 2021-10-2 22:43
真真觉得发那儿合适,麻烦你给挪过去呗。

就放这儿,挺好。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3 12:57
姑姑都做到太后了,这咋能叫出身贫苦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 13:14
舞婆娑 发表于 2021-10-2 22:56
就放这儿,挺好。

谢谢婆娑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 13:25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3 12:57
姑姑都做到太后了,这咋能叫出身贫苦呢?

说王莽贫苦,我觉得是相对而言。
再不济也比平民百姓强,只是少年丧父,没了指靠而已。
自从跟母亲入宫后,生活肯定有改观了。
从他结交权贵,体恤下层看,他的青年时期家里边是不富裕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 20:37
太后的姐姐有个儿子叫淳于长,和成帝是发小,在成帝跟前很得宠信,被封为定陵侯,官位至九卿。淳于长倚仗尊贵,结交外官,受贿巨万;又淫于声色,和许废后的姐姐许孊私通,并纳为“小妻”。许废后因为受到赵飞燕的排挤,偏居于长定宫,寂寞凄凉难耐;当她知道姐姐再嫁给淳于长,这个权势煊赫的妹夫正可以利用。废后就通过姐姐许孊的渠道给淳于长巨额贿赂,求他在皇上面前关说,哪怕给个婕妤的位置也好。淳于长满口应承,婕妤没啥当头,要复位起码是个“左皇后”。许孊每次入宫去见许废后,都带去淳于长的书信,信上多是淫邪调戏的话。


人不作死不会死。曲阳侯王根久病,数次向皇上请求辞去首辅大臣的职务。淳于长觉得王根一解职,自己这个位列九卿的官员就会接任,得意忘形之下,淳于长就把口风放了出去。王莽听说这些消息,就在侍奉舅舅王根治病期间,向王根作了汇报。王根一听很气愤,你既然知道了这些事情,怎么不早说!王莽小心地说,我不清楚叔叔您的想法,所以没敢说出来。王根指使王莽,你速去见太后,举报这个@@羔子!王莽秉承王根的意指去见太后,具言淳于长的种种劣迹,太后闻言大怒,你赶快去见皇上,就说我和王根都知道了,看皇上怎样处置!皇上听了王莽的具奏,迫于几方面的压力,只得把淳于长免官,不予治罪,遣其回归封地。


谁知道红阳侯王立这边又节外生枝出事了。成帝初立时,王立和王根都有希望进入中枢成为辅政大臣,后来王立落选了,他以为是淳于长从中作梗捣的鬼,因此深恨,常常在成帝面前怨毒淳于长。现在淳于长因罪获遣,王立在一边偷偷高兴。王立的嗣子王融听说淳于长要走,心心念念去捡地漏,到淳于长那里索要车马饰物。淳于长正巴不得有贵人来搭救,除了满足王融的需求,另外赂送了十分丰厚的珍宝,央王融带话给他父亲王立,抓紧时机向皇上奏请把淳于长留在京城。王根得了财帛昏了头,硬着头皮去向皇上求情。成帝顿生疑窦,王立原来和淳于长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怎么突然跳出来替淳于长告饶?淳于长若是和王立勾连在一起,这绝对不是一个德行败坏的问题!于是就把淳于长逮起来严加拷问。淳于长把各种罪状都招认了,官吏就去传唤王融来对口供。王立意识到这回麻烦大了,索性先行灭口,迫使儿子王融自杀了。淳于长打熬不住酷刑,死在狱中;老婆孩子流徙去远恶军州;许废后被逼仰药自尽。丞相翟方进又弹劾红阳侯王立狡猾不道,请求下狱治罪,成帝说,王立是我的舅舅,姑且饶他这一次,遣送他回自己的封地吧。


泌水曰:王莽整治淳于长,针对的不是他的道德败坏,而是他有碍于自己的仕途进取。那个时候,王氏亲族的子弟,腐败堕落已是普遍现象,从这方面下手,惩治不了淳于长,只能徒增怨恨。王根病重,淳于长四下张扬要取而代之,这给王莽了机会。王莽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单独去皇上那里表奏弹劾,而是先去王根那里拿话激他,果然奏效;得了王根的命令,又去见太后,不但把淳于长恃宠邀进说清,更把干乱宫闱也往死里说。太后本来就看不上这个纨绔子弟,碍于姐姐的面子,听之任之也就算了,如今这个外甥竟想谋取重位,又去淫乱后宫,这就不得不裁制他了。王莽有了太后和大司马王根做后盾,去成帝那里当面举奏,就有了十分的把握。成帝对淳于长做出从轻发落的处理,也在王莽意料之中,只要把这个竞争对手赶出京城,年轻一代的首辅接班人也只有凤毛麟角的王莽了。
    淳于长引来杀身之祸,这是连王莽也料不到的战果扩大。成帝翻脸把淳于长逮起来,乍看有些突兀,仔细分析,一定有王莽和王根活动的影子。王根和王立在竞争首辅时就结下梁子,现在淳于长又和王立勾结在一起,明显给人有合谋窥政的嫌疑。没有王莽王根的攒辍鼓动,没有其他大臣的动议,成帝是不会把淳于长往死里整的。淳于长夜半临深池,王莽只是从背后又推他了一把。只是这一推,王莽赢得了满堂彩:皇帝表扬了他,王根也郑重地推荐他代替自己的职务,众大臣齐声附议,王莽于是荣登大司马的位置。这年,王莽才三十八岁。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3 21:28
泌水 发表于 2021-10-3 20:37
太后的姐姐有个儿子叫淳于长,和成帝是发小,在成帝跟前很得宠信,被封为定陵侯,官位至九卿。淳于长倚仗尊 ...

都是谋略啊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3 21:29
醉笑也爱读史,还有愿言思归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1-10-4 09:37
好像男生都爱读史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21-10-4 11:05
成就大事三个条件不可少:智谋、忍耐、勇气

当然一定要补充还有一点:运气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之事,换做谁身上,也是徒唤奈何。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4 13:09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3 21:28
都是谋略啊

王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坏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4 13:10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3 21:29
醉笑也爱读史,还有愿言思归

可惜了醉笑的学问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4 13:12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1-10-4 09:37
好像男生都爱读史

读史可以明白很多道理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4 13:14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21-10-4 11:05
成就大事三个条件不可少:智谋、忍耐、勇气

当然一定要补充还有一点:运气

运气这玩儿有时候很重要,特别在衰世。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4 13:31
王莽官至大司马,更加谦虚谨慎;聘贤良的人以为属官,赏赐和俸禄多用于周济、赠与亲旧同列,朝野之间一片赞扬之声。这时的王莽可以说是举步为规,谈吐为法,四海属望,天下归心。哪知道兜头一桶凉水浇下来,把王莽弄得落汤鸡一般。   

成帝突然暴亡,因为没有儿子继位,就把过继来的定陶共王的儿子刘欣扶为皇帝。刘欣上台伊始,奶奶傅太后就坚持称尊号,逼刘欣去向太皇太后请准。太皇太后王氏无奈,就批准了傅太后为恭皇太后。恭皇太后初得势,就把娘家侄女配给刘欣做皇后;刘欣下诏分封了自己的外戚为侯。太皇太后欲避皇帝外戚的威势,命王莽辞官归第,王莽就写了辞职报告。刘欣不好意思这样炎凉异等,遣满朝的显官去太皇太后那里请求。说皇帝闻太后诏命很伤心,如果大司马王莽不出来办事,皇上也不敢听政了。这样一搅扯,王莽又开府办公了。
    皇帝在未央宫设宴招待两宫太后,内侍把傅太后的座位排在太皇太后旁边,王莽作为监理仪程的负责人,责令内侍把傅太后的座位撤去,说定陶太后一个藩王之妻,怎么能和正大至尊的太皇太后坐在一起!傅太后听说后大怒,痛骂王莽,不去赴宴。事情弄僵到如此地步,王莽愤而辞职,皇上看看挽留不住,只得把王莽罢职就第,但待遇和见礼还是相当丰厚。
   
王莽罢了官,王氏一族的权贵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个都倒下了。傅太后干政,结拉党羽,排斥公道;丞相朱博和御史大夫赵玄上奏:新都侯王莽前为大司马,抑贬太后尊号,亏损孝道,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哀帝刘欣考虑再三,说王莽和太皇太后是直系亲属,不用夺爵了,遣他回自己的封地吧。

泌水曰:以侯就第和以侯就国不一样,以侯就第是不离京城,京城里有自己的宅邸,可以居住,可以窥伺朝政,可以结交各方面的人物以为己用;以侯就国是要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除了消息闭塞,生活条件不好,最可怕的是还要受到皇帝的明里暗里的监视。皇帝先是把王莽免职就第,然后又把他赶出京城,这其中排挤的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王莽的地位由山而陂,他心里那个窝火,那个害怕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4 13:55
泌水 发表于 2021-10-4 13:31
王莽官至大司马,更加谦虚谨慎;聘贤良的人以为属官,赏赐和俸禄多用于周济、赠与亲旧同列,朝野之间一片赞 ...

都当奶奶的人了还争强好胜在乎封号呀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1-10-4 16:19
二哥你好!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4 19:29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4 13:55
都当奶奶的人了还争强好胜在乎封号呀

这个傅太后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4 19:30
坡度 发表于 2021-10-4 16:19
二哥你好!

贤弟安乐啊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5 20:29
被罢官的王莽回到自己的封地,这段日子可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他知道周围有朝廷鹰犬在监视自己,稍有不检点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就闭门自守,谨言慎行。他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奴仆,王莽害怕祸及己身,立逼这个儿子自杀偿命。很多吏民上书申诉王莽的冤抑;阁臣谏大夫鲍宣上书痛陈当世黎民有七亡、七死,剀切指出天下有累卵之危。迫于舆论压力,哀帝又把王莽召回京城,无官职,惟服侍太皇太后。
    王家这个老太太如果死在哀帝前头,王莽的仕途可能会灰飞烟灭,但世间五行不是这等安排。元寿二年六月,哀帝病死,太皇太后闻讯,立刻去未央宫收取哀帝玺绶;召见大司马董贤,问他如何操办哀帝丧事。董贤害怕得哆哆嗦嗦说不上话来,太后说,这样吧,新都侯王莽在成帝驾崩时,晓习故事,我命他帮助你吧。董贤连连点头,那敢情好啊。太后令使者急召王莽,同时命令军政各部门统属王莽节制管辖。王莽连续出招,先把董贤迫害致死,把大司马的位置夺回来;秋七月,迎中山王箕子为哀帝后嗣,九月,中山王即位,是谓平帝,时年九岁。


    泌水曰:小人得志多是尽情胡来,受屈辱的阴鸷之人得志,那个手段更是相当狠毒。王莽得力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得益于哀帝的早亡。假如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有王太后这样的决断,假如哀帝的外戚有三两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假如朝纲政事不弄得一团糟,哀帝尸骨未寒时,是轮不到王太后出来发号施令的。哀帝荒淫,傅太后干政,董贤弄权,满朝廷里没一个干正事的,所以王太后出来竟能把局面翻个别样来。当此之时,也只有王莽有才干有威望,王太后也只有指望他才能扶大厦于将倾。可这个老太婆万万没想到,她自己在不久后也成了侄子王莽的绊脚石。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21-10-5 21:16
泌水 发表于 2021-10-4 13:09
王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坏了

据说王莽是穿越的

好多煞有其事考古这个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5 21:33
拍岸浪 发表于 2021-10-5 21:16
据说王莽是穿越的

好多煞有其事考古这个

王莽执政初期指定的很多法令在近现代都有所体现,可惜社会基础已经败坏,凭一己之力也难以回天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7 19:59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1-10-7 20:44 编辑

元寿二年九月,九岁的中山王即皇帝位,史称平帝。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这回汲取了哀帝时的教训,对新君平帝,只把他的家族和外戚分封了一通,但是不能进京做官。王莽手握重权后,大刀阔斧地清除异己,平素他不喜欢的和不喜欢他的人,都以种种理由告白与太后,太后再向大司徒孔光讽指,孔光不敢不从,于是一大批官员被劾奏,免官,夺爵,流徙。

红阳侯王立是太后的亲弟弟,虽然没有具体官职,但素性骄横。王莽就对太后说,不能光抑制人家的外戚,咱老王家的事也得弄个分明啊。像叔叔王立,以前贪图淳于长的贿赂,典型的外戚干政,这次整顿朝纲,势必要对他作个处理。太后很不高兴,王莽就强言劝说,太后您独代幼主统政,已经使天下人畏惧,现在又以私恩违逆大臣的建议,朝政从此乱起来怎么办?太后不得已,只得打发王立回了自己的封地。
   
元始元年正月,王莽对益州的地方官吹风,教他找治外蛮夷来朝进献白雉一只,黑雉两只。两样东西弄到京城,王莽如获至宝,请求太后下诏,以白雉祭祀宗庙。群臣纷纷上书,说是周成王时有白雉现世,然后出个周公来辅政,王莽的功德齐于天地,应该等同于周公,给予赐号加封。


王莽听到这个消息,赶忙上书谦卑道,我和另外四个大臣一同定的国策大计,应该封赏他们,切不要提我的事。四个大臣很感激,其中有个叫甄邯的去找太后关说,于是太后下诏,王莽有安宗庙社稷之功,不可顾忌和太后有骨肉至亲而推辞!王莽坚持辞让,至于数四,后来干脆称病不起。太后无奈,把四个大臣一一封赏,结果王莽还是不起来做事。群臣又上言,要另外重重地封赏王莽,他可能就起来了。


这次太后下诏,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总领四位辅政大臣,号曰安汉公,增封二万八千户。这一回王莽很是惶恐,慌忙起来了,接受太傅和安汉公的册封,但对于增封的户邑坚辞不受。先是说要等天下百姓都富裕了,然后再接受封地;继而又说愿把封地分给将相王侯、宗室亲旧。太后拗不过他,只得把前朝今世沾亲带故的人,无论亲疏都封赏了一遍,甚至连百姓中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跟着沾了光。一个国家的人都认为王莽是圣人复生。


    泌水曰:为了这个位极人臣,王莽的功课做的足头到尾,天衣无缝。如果忠心干国辅政,官职做到大司马、太傅就可以了,要那个安汉公干什么呢。王莽有他的考虑,大司马和太傅都还在揽政的太后管辖之下,唯有在百僚之首更进一步,才能与太后势均力敌,才能用权威把太后潜移默化地逼退,独霸朝纲,毫无滞碍,什么事情不都好办了么。
   
可笑那个二万八千户的封邑转让,把国家坑了去了。“建言宜立诸侯王后及高祖以来功臣子孙,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后及诸在位,各有第序。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这样大手笔的转赠,二十八万户也未必够。慷国家之慨,收一己私恩,国家蓄积空耗了,就让你王莽荣登九五,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7 20:28
哀帝这名字就够晦气的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7 20:30
泌水 发表于 2021-10-7 19:59
元寿二年九月,九岁的中山王即皇帝位,史称平帝。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这回汲取了哀帝时的教训, ...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7 20:47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7 20:28
哀帝这名字就够晦气的

凡谥号哀者都是夭折少亡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7 20:48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7 20:30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登峰造极之后必然走下坡路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1 20:44
汉平帝九岁登基,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号曰安汉公,百官皆听命于莽。


王莽媚悦吏民,收拢人心,对皇权步步进取。但太皇太后王氏破车挡路,这得想个法子让老太婆罢手才好。


王莽指使公卿奏言,太皇太后春秋已高,不宜亲省小事。安汉公莽英年正盛,除军国大事奏决于太后,日常事务宜付安汉公裁理。太后想想也是,自己的娘家侄子替俺办事,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有扶风功曹申屠刚、大司农孙宝对王莽的独裁提出异议,王莽想办法使他们丢官罢职;大司空王崇、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皆避王莽威势而退出政界。这样一来,王莽左右多是阿谀奉承之徒。道路基本扫清,向九五进身日渐接近。


王莽跟太后说,皇上已经十多岁了,应该筹备采选皇后事宜;又说咱老王家的女子不应参选,免得旁人说闲话。太后从心里赞成侄子的通明大义,说就按你说的办吧。王莽背过脸去就煽动庶民、诸生和郎吏赴阙上书,咸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贵重无两,他的女儿不可偏废!王莽派官员出面晓止,而上书者愈甚。


太后经不住众情汹汹,只得听从公卿采选王莽的女儿入宫。王莽到处自白,不要采选我的女儿啊!公卿争着说,只有您的女儿才是正统嘛。王莽无奈,那就听从你们吧。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1-10-11 20:57
喜欢看历史上的故事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1 21:05
四手 发表于 2021-10-11 20:57
喜欢看历史上的故事

谢谢婆娑喜欢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1 21:07
泌水 发表于 2021-10-11 20:44
汉平帝九岁登基,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号曰安汉公,百官皆听命于莽。

王莽这老小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玩的挺溜呀!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1 21:21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11 21:07
王莽这老小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玩的挺溜呀!

早期玩勤奋,中期搞权术,晚年耍阴谋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21-10-12 09:21
大水,一看你就喜欢学习和思考,泌水曰得对,汉元帝时的党争激烈,成帝又是个昏君,这两代就把家业祸害差不多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2 12:35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21-10-12 09:21
大水,一看你就喜欢学习和思考,泌水曰得对,汉元帝时的党争激烈,成帝又是个昏君,这两代就把家业祸害差不 ...

王莽干政初期,内忧外患还不是多厉害。到他篡汉称帝,祸害一股脑地出来了。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2 13:26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21-10-12 09:21
大水,一看你就喜欢学习和思考,泌水曰得对,汉元帝时的党争激烈,成帝又是个昏君,这两代就把家业祸害差不 ...

你曰的也在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10-12 19:24
学习了,只知道王莽篡汉,不清楚其中的细节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2 19:44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10-12 19:24
学习了,只知道王莽篡汉,不清楚其中的细节

你想看  我就多写点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2 20:22
我还以为更新了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3 14:14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1-10-13 21:55 编辑

平帝刘衎(kan)的生母卫后被王莽隔离在中山郡家中,思念儿子,日夜涕泣,终是不能够见上儿子一面。

王莽的儿子王宇很同情平帝母子,让卫后上书,请求到京师看望儿子。王莽根本不理会这事。王宇就与师傅吴章和妻兄吕宽商议此事。吴章以为王莽这人不可劝谏,但他畏惧鬼神,可用诡异的办法使他惊惧,归政于卫氏,或可有济。



王宇就指使吕宽在夜里提一桶猪血去王莽府第门上涂抹。也是合该倒霉,吕宽弄出响动来,被门吏发觉逮个正着。吕宽供出了王宇,牵连到吴章。凑着吕宽之狱,王莽大开杀戒,吕宽掉了脑袋,吴章腰斩磔尸,王宇在狱中饮药而死;中山卫氏灭门,只留卫后一人;好多皇亲国戚、先朝直臣和郡国豪杰皆背负罪名惨遭杀戮。王莽不喜见的士族,怨愤王莽的名门都惶惶不可终日。


王莽虽专权恣肆,仍不敢轻忽他的姑姑王太后,不惜资财侍奉,找些年轻貌美的男子送给太后作弄儿,大摆车仗供太后游乐;慷国家之慨赂遗追随、吹捧者,封官许愿拉拢首辅大臣。所以王莽一有意图讽指,辄有万千人众跟风唱和赴阙请愿。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3 20:25
这个王莽也懂得欺软怕硬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3 21:56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13 20:25
这个王莽也懂得欺软怕硬

没有两把刷子能当皇帝么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4 21:57
元始五年(公元前6年)十二月底,十四岁的汉平帝刘衎死于未央宫。小伙子到死也没能见上母亲卫后一面。史书言之凿凿说是为王莽所毒杀,果真如此,王莽也太丧心病狂了。推想情理,王莽不可能下此辣手。王莽和平帝是翁婿之亲,自己身兼国丈和摄政王,已经形成了只手遮天的局面,没必要和一个势单力孤的小孩子过不去。刘衎真要和王莽敌对,王莽处置他的办法还是有的,譬如废了帝号,像后来的曹丕安置汉献帝那样。另立新君,女儿还不用熬寡。所以,恶心人的事不能一股脑都扣在王莽头上。


平帝尸骨未寒,甘肃武功地方有人浚井得到一块石头,上有丹书著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得到这块石头,使人报告给太后。太后很气愤,说这事诬罔之事,决不可施行!但耐不住众大臣终日聒噪,最后弄个折衷的办法:朝廷中称王莽为“假皇帝”,对外称:“摄皇帝”,改元为“居摄”,一应物事皆如天子之制。


居摄元年,王莽找来汉宣帝的曾孙年仅两岁的刘婴作为皇太子。一个男人怀里抱个婴儿临朝称制,孩子哭闹,要屙要尿怎么办?想象就觉得很滑稽。


四月间,南阳的安众侯刘崇谋反,率从者百余人进攻宛城。虽然以失败告终,却震动天下。随之而起的是东郡太守翟义举兵反莽,立汉室偏支刘信为天子,募军中勇敢之士为将帅,山东百姓风从响应,向西进军到山阳地区,队伍已达十余万人。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5 12:57
咦,石头是天意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5 18:47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15 12:57
咦,石头是天意

石头是引路的鬼魅啊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5 18:50
泌水 发表于 2021-10-15 18:47
石头是引路的鬼魅啊

装神弄鬼的杰作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6 12:46
王莽得到这些造反的消息,愁得一度吃不下饭睡不稳觉。太皇太后对左右说,人心向背想错不远,我虽是个女流,也知道王莽走的是危险道路。


长安以西二十三县发生民变,盗贼并发,杀害官员,旬月之间云集十余万人,扬言京师已空,可攻长安。贼众迫近,火光可见于未央宫前殿。


王莽倾巢而出精锐兵力,发奔命之旅直扑山东;又动员京畿之兵严守长安四门。


莽军东击陈留与翟义贼兵会战,攻入圉城,翟义与刘信弃军逃亡。追到固始地界,捕到翟义磔尸市曹,刘信藏匿的妙,没有逮到。


东部战场取得胜利,莽军回师向西进剿,很快乱贼殄灭,诸县平息。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6 13:24
都太后了,说话还这么自谦!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6 19:00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16 13:24
都太后了,说话还这么自谦!

没到不自谦的时候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6 20:19
王莽平息了乱贼,越发觉得无知草民麋集作乱,一俟天兵加临,直如汤泼蚁穴。不遭此变无以彰显盛德,本来就天命有归,谁能阻挡得了!

王莽主意打定,就向太后奏言:齐郡有一亭长,一夜数梦,有天使告知他“摄皇帝当为真皇帝”,如有疑惑,此亭中当有新井。亭长晨起视之,亭中石板下果有一井;又,今年冬至后,巴郡有石牛,扶风有石文,皆罗列未央宫前。臣往视之,忽然起了大风,尘冥过后得见铜符帛图于石前,上面写有“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臣莽敢不承用么?臣请太后号令天下,自今以后,臣下奏事不得言“摄”,改元为“初始”,以应天命。

太后暗自思忖,哀、平之世以来,满朝的文武大臣皆是唯唯诺诺,没有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独有这个侄儿王莽克己复礼,忠勤王事,前时又打了大胜仗。虽然不免有些颐指气使,专权独断,但有什么法子呢。偌大的汉朝都是一些吃脓脓屙鼻涕的窝囊废,也就王莽有些出息。不管如何,不丢掉汉室江山,就这样凑合着过吧。

长安城从官到民尽知王莽是奉了符命,少不得又一场喧嚷闹腾。大臣博议别奏,庶民赴阙申请,王莽敬告天地,择了吉日,真的当起皇帝了。只有咿呀学语的幼主刘婴,他不知道这闹剧般的变故。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10-17 19:31
泌水 发表于 2021-10-12 19:44
你想看  我就多写点

我说,好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19 21:29
吹倒汉室江山的最后一口气是梓潼人哀章吐出的。哀章精制了一个铜匮,里面分两个格子。一个格子里盛有“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个格子里有一本黄册子,名叫“赤帝玺高祖传予黄帝金策书”。书上说,王莽为真天子,太皇太后应知天命有归;图簿上指明了王莽的佐命大臣共八人,都谁谁、谁谁,末后还有哀章的名字。

黄昏时,哀章身披黄衣,三步一叩首,九步一打躬地来到高庙献宝,声言非真龙天子万不能打开启读。守庙执事赶紧报告给王莽,王莽立即赶来拜受了金匮神禅。然后身穿衮服,头戴王冠,二更不到就去了太后那里。太后听了王莽的奏言,接过铜匣子,咣地一声扔在了桌子上,背过脸去,牙疼一般哼哼起来。


次日早朝,王莽向诸大臣宣示,我乃虞帝苗裔,皇天上帝隆显大佑,神明昭告,敢不承受!自今日起,即真天子位,改国号为新。文武公卿齐刷刷地跪倒,异口同声地山呼万岁。



王莽派安阳侯王舜去太后处取传国玉玺。太后闻言惊而且怒,指着跪地的王舜骂道,你们父子宗族,蒙汉家恩宠,富贵累世,受人寄孤,既无以报,何敢乘人孱弱夺取其国。简直猪狗都不如!天下哪有像你们兄弟这样的?王莽既是新朝的皇帝,何必用这个不祥的玉玺呢。我是汉家老寡妇,此玺要与我陪葬,你们别想得到它!


太后声泪俱下,左右服侍的人皆伤心垂涕,王舜亦悲不自止。良久,王舜向前爬了几步哀声说道,臣等无可言说,他必须得到传国玺,您怎能坚执不给呢。太后抽泣了一会儿,揩了一把鼻涕,接过内侍的玉玺,高举过头,掷之于地,王舜啊王舜,我是快死的人了,看不到你们兄弟族灭啦!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19 21:37
王莽真会玩跳大神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0 14:13
王莽承汉之余业,彼时府库犹充盈,四方蛮夷宾服,天下还算安然。一朝有之,环视四海之内,唯我独尊,我要开创新朝气象,干一番惊天伟业,把先汉诸帝甩出几条街去。乃策命群司各以其职分,制立法典,尽力网织,巨细无遗。


最著名者要数耕地收归国有,无田者今当有田,田亩超过规制者,当均田与贫者。有田不耕,罚出三人的税负,宅院闲地不种树者,罚出三人的布匹;游手好闲不耕作者,出一人的布匹;资不抵罚者,强制给官府去干义务工。奴婢乃“私属”,不得买卖。


他如矿产、冶炼、渔猎、畜牧,甚至蚕桑、织紝、纺绩、补缝、工匠、医、巫、卜、祝、商、贾等等都有管理制度。乍看确乎超前千年,实则繁文缛节,徒有美称。况朝令夕改,官民无所适从。地主阶级的抵触,汉室诸侯王的怨恨使很多法令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逮至王莽末年,一些既成的法规也堕毁殆尽了。


王莽仗恃府库充实,国内安堵,欲立威于匈奴等外族。擅改匈奴单于的印章,离间西域诸国,干涉高句丽的内政,攻杀西南诸夷的骚乱,终致边疆动乱陆续出现。大国沙文主义膨胀的王莽,募集甲卒、男丁、囚徒三十万人,转输兵器粮秣衣服以供边疆。自江淮负送到北地,百姓废了农时,耕牛参与拉运;使者驰传督促,动辄以军法从事。牛马累死,人充负担;口粮吃尽,转食军资。千里转运,死者相接于道路。本来相安于无事的边厅,一时间狼烟动地。胡虏尚未殄灭,国力已见疲敝。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0 14:15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19 21:37
王莽真会玩跳大神

不作死就不会死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2 13:32
在王莽篡逆的过程中,很多吏民争相呈献符命又都得到封赏。那些不这样干的人就相互戏谑说,你不当官亏了,怎么不弄个天帝的书文呈上去呢。风传到王莽耳朵里,王莽很厌恶,便下命令自今以后,不是高级官员妄言符命者,都打入监牢里蹲着去!


往阎王蛋上撞的都是冒失鬼。有一个大臣甄丰,为王莽谋篡立过大功。王莽上位后,甄丰居功自傲,言语行为多违法度,王莽心不自安,又玩起了老把戏,托符命之说,把甄丰从一品大员降级到一般将军。甄丰的儿子甄寻,官阶在甄丰之上。甄寻就想,王莽老儿过河拆桥,俺不妨也来这一套回敬他。


甄寻就制作了一道符命,上面说新朝应当分陕西地界为二,如周公、召公故事;以甄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王莽果然听从了。当甄丰向王莽述职时,得陇望蜀的甄寻又作了一道符命,说王莽的女儿,汉平帝的皇后已经寡居多年,应该下嫁给甄寻为妻。这下惹恼了王莽,好小子!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影子。


立刻下命令逮捕甄寻。甄寻畏罪潜逃,其父甄丰自杀。后来甄寻被捕,牵连出国师公刘秀(此刘秀非彼刘秀)的儿子刘棻,棻弟刘泳、大司空王邑的弟弟王奇,共引出公卿、列侯数百人,全都被王莽处死。这是王莽登基后最厉害的一次清理阶级队伍。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3 19:56
王莽蔑视匈奴,屡次挑衅、离间匈奴部落,匈奴单于很恼火,对部下说,先单于受汉宣帝之恩,不可负也;今王莽非宣帝子孙,有何德何能当皇帝!遂率众入寇雁门、云中、朔方诸要塞。杀太守都尉,掳掠子妇畜产无数。边疆虚耗,野有暴骨,外患扰攘自此始矣。


王莽性躁多思,每有所兴造,便要慕彷古制。不随时宜,规章制度反复不定,往往有法不依,有言无行,政行悖乱,赋敛重数,甚于前朝。公侯和将率食俸禄者两千多人,薪俸朝三暮四。王莽推说图簿未定,难授封地,暂令食俸都城内。月钱微薄,官员皆困乏,甚至有侯爵去给人做佣工者。这就导致官员大肆贪污索贿,盘剥百姓。


天下嗷嗷,民怨沸腾,王莽只得下诏,民所食王田皆可卖之,自今以后勿拘于法;私下里买卖田地者,一切勿问。登基时所立法度灿若锦文,到此时一如画上之饼。


王莽即位四五年间,对外族屡失恩信,东面高句丽,北面匈奴,西域诸国,南方蛮夷都和新莽反目为仇。内忧外患,王莽已经坐在火山口上犹不自知。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1-10-24 16:30
这还混了个置顶   吊上去没人看了吧   还是我好吧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4 22:11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1-10-24 16:30
这还混了个置顶   吊上去没人看了吧   还是我好吧

嗯嗯,顺水人情也要人做。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1-10-24 22:48
泌水 发表于 2021-10-24 22:11
嗯嗯,顺水人情也要人做。

哈哈  你就不能夸一下下  好歹我也爬这么高来看你
快写快写  写了我好挑刺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25 16:27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1-10-24 22:48
哈哈  你就不能夸一下下  好歹我也爬这么高来看你
快写快写  写了我好挑刺

置顶让我找不到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5 20:26
王莽以为制度立则天下自平,新朝建立后他就锐意研究地理、礼乐、六经诸事。公卿旦入暮出,忍着困乏瞌睡,听王莽一人滔滔不绝讲论文章心得。军国大事,省狱讼冤等急务竟至终年不决;基层政权残缺不全,政令不能上承下传。执法人员在郡国互乘权势,召会吏民,逮捕证左,至于黑白颠倒,冤抑纷然。郡县赋敛繁苛,吏民递相赇赂。官出于民,民出于土,土里刨食,终年劳作犹不及输官。


王莽忧勤国事,通宵达旦地工作,困了就趴在几案上睡觉,还是批复不完全国各地的呈文。地方上书等待批复的人员经年累月不得回转;拘禁的犯人遇到大赦,狱吏疏忽有长达三年者仍未释放。边兵二十余万人因内地转输供应不及,俱仰衣食于当地郡县。地方财政力不能支,百姓课税百倍于昔日;五原、代郡等地的饥民起为盗贼,或携家带口投奔塞外匈奴。


富者不能自保,贫者无以自存,于是并起为贼盗;依山阻泽,乘机劫掠国家粮仓。官兵不能擒拿,又惧于新莽的严刑重法,故而掩盖实情,大事报小,小事报无。如此浸淫日广,犹脓毒溃于肌骨,尚衣衫遮蔽其外。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5 21:17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1-10-24 22:48
哈哈  你就不能夸一下下  好歹我也爬这么高来看你
快写快写  写了我好挑刺

嗯,妞儿真好。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5 21:18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25 16:27
置顶让我找不到了

选择性忽视,我也木法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25 21:34
泌水 发表于 2021-10-25 21:18
选择性忽视,我也木法

冤枉啊!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6 12:54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25 21:34
冤枉啊!

小女子有何冤枉  细细道来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6 20:51
新市人王匡、王凤被推为渠帅,有众数百人,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皆携众往从之;又有南郡张霸,江夏人羊牧等与王匡俱起兵,众皆万人;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群盗皆附之。还有逄安、徐宣、谢禄、杨音,各起兵合数万人往从樊崇,抢掠于青州、徐州地区。天下一时间动荡起来。王莽遣使发郡国之兵捕剿,急切不能克平。


山东翼平有一个地方官叫田况,有谋略胆识,动员民间青壮年结兵自卫,响应服从的人有四万多。授给他们兵器,教给他们战法;盗贼与之数战不利,于是不敢犯界掳掠。


田况向王莽奏报了自卫军的战况,王莽发书严厉地责怪他,说没有得到虎符而擅自发兵,这是无视朝廷的弄权,毫无功绩可言。既然你说能擒灭贼寇,暂且不治你的罪。


兜头一瓢凉水,田况的心里凉的冰棍一样。后来贼寇又来侵扰,田况一边请示王莽,一边出界击贼,所向披靡,取得大胜。王莽这才发下玺书,令田况暂领青徐二州军事。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27 19:21
翼平没听说过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7 19:26
田况在谢恩的表章里说,盗贼始发,皆为饥寒穷愁所迫,常思农闲为贼,岁熟归家。贼众虽万数,只求衣食,不敢攻略城邑,更不敢劫杀官吏。错在地方官怕失职被查,县欺其郡,郡欺朝廷,一百个贼人,官员只报十个,一千个贼人,官员只报一百。朝廷忽略,不辨真伪,遂至蔓延连州,危及社稷,这才遣将帅发重兵督讨进剿。贼寇望风而逃,散潜无踪,郡县却苦于征办粮草。供酒食,具资用,还要多方推卸罪责。所以郡县不忧盗贼,反怕官事。


现在洛阳以东,每石米二千钱,民众都是因为饥饿而到处抢粮,旬日之间便聚众十余万人,实无反叛之意。为今之计,宜急选牧、尹,收合离乡之民,迁移民之无城郭者到大城中;明其赏罚,并力固守。贼来攻城则不能下,所过无食,其势必散。如此则招之能降,击之必灭。若委任我去攻击青、徐二州的贼人,必然能平定之。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27 19:49
也没百度出古时翼平属于现在哪个地方?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7 20:41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27 19:21
翼平没听说过

我也不清楚。可能就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吧。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7 20:58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27 19:49
也没百度出古时翼平属于现在哪个地方?

刚查了一下,翼平属青州管辖,在济南东北,濒临渤海湾。王莽“托古改制”,把汉代的北海郡割出一部分置翼平郡。

汉代没有翼平这个名称。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8 13:30
田况领导的民兵在山东取得了节节胜利。一个地方小官眼看要成气候,这使王莽很嫉忌,田况趁着动乱日益坐大,后来跟我叫板对阵可怎么办?主意已定,王莽便赐给田况玺书,同时派人代监其兵;召田况西来长安,拜为师尉大夫。田况离开齐地后不久,整个山东沦为贼有。


农民军首领王常、成丹率军西入南郡,号称“下江兵”;王凤、王匡、马武及其支党朱鲔、张卯等北入南阳,号称“新市兵”,与山东的“赤眉军”遥相呼应,一时间关东贼寇遍地开花。


南阳白水有刘秀、刘縯兄弟,与亲客、子弟揭竿起义,有众八千人。自号“舂陵兵”,与新市、平林诸军合力,历经艰险曲折,终于掀起推翻新莽的滔天巨浪。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29 19:20
刘秀组织领导的昆阳之战,是起义军扭转局势的奠基之战。一战挫败了新莽军队的主力,极大地鼓舞了各路义军推翻新莽政权的信心和力量。也使各路义军明确了一个道理,只有推倒新莽集团,天下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以刘秀为代表的汉朝旧贵族,在这次造反运动中起到推波助澜的领导作用,也成了最后利益的所得者。



公元23年10月6日,绿林军率先攻入长安未央宫,王莽身边的臣子或死或降,乱军中王莽被商人杜吴所杀,将卒们一拥而上,斩莽头碎莽尸。自王莽代汉自立到横死长安,前后十六年,新朝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0 14:12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这样评论王莽:“王莽始于外戚,折节力行以邀名誉,及居位辅政,勤劳国家,直道以行,岂所谓‘色取仁而行违’者也!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才,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怨愤,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害遍生民。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也者!”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30 14:39
泌水 发表于 2021-10-30 14:12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这样评论王莽:“王莽始于外戚,折节力行以邀名誉,及居位辅政,勤劳国家,直道 ...

乱臣贼子呗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0 18:45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30 14:39
乱臣贼子呗

他比乱臣贼子又厉害些。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0 20:46


这段评论大意是这样:王莽初期是外戚身份,他恭敬勤勉,致力于国家大事,行为正直,难道说他就是孔子说的那样,外表很仁义,行为却相违背的一种人么!王莽不但不仁义而且具有奸佞邪恶之才,又乘着他四位父辈历经三朝的权威,遭逢汉室衰微,皇室正统三次绝续,而王太后偏偏又活大年纪,为王莽作主,使其肆意玩弄奸巧权术,得以出现篡权盗国的祸事。推求这个现象,乃是天时,非人力可以导致这样啊!


到了他窃夺帝位南面登基,颠覆的恶势力甚于桀纣,而王莽安然自得的认为自己就是黄帝、虞帝复出了。这便开始为所欲为,张扬其威风奸诈,荼毒国家,凶乱延及外族,还不足以施展他的欲望。这就使四海之内喧嚣,百姓丧失了生存的乐趣,中外怨愤,远近都发生了动乱;城池不能固守,国家四分五裂,广大的城镇空虚,生民遍受危害。从历史记载的乱臣贼子,考查他们的祸败,都没有像王莽这样厉害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1 14:43
泌水曰:中国的历史上,逆取顺守的人多了去了,王莽篡汉亦不算大过。要之得手前的奸诈不可施之于得手后。


平心而论,成帝年间的王莽很懂得谦冲自牧,勤劳国事。自哀帝死后,王莽重新进入权力圈子,这才萌动取而代之的野心。一切野心家为了达到目的,都使用了明争暗斗的手法,关键是取得政权后就要另立主张,万不可把先前的机谋再用来治理国家。王莽的失败恰恰就坏在这里。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10-31 19:09
他应该谋权篡位后做个好人?
可他本身就不是个安分的好人啊!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1 19:50
装神弄鬼,托言符命这是王莽政治生涯里的浓笔重彩。古时候的人信奉鬼神,当权者为了某种目的往往玩弄这个,但是搞得多了就唬不住人了。文人会认为这是灾异,粗人会看作是诡怪。王莽从安汉公到假皇帝,所作的舆论宣传都指望这个,这就使很多人逐渐从迷离中看清了王莽的真实目的。当他一把拉下来儿皇帝,自己粉墨登场,朝野内外顿时明白,哦,原来踅这么大圈子,玩这么多把戏,都是为篡汉独裁张目啊!这个时候,王莽在大众心目中的德行已经大打折扣了。


想当个好皇帝,天下这一盘大棋须了然心中,治国的轻重缓急首先要盘算明白。文武公卿要有几个铁了心跟自己干的,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必须要深入了解。可是王莽的作为是这样么?长时间的打压排挤,身边就剩下一些阿谀奉承之徒,真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大臣不是遭到严厉打击,便是畏其势炎而辞官避开。一个朝堂就他聪明天纵,就他神机英发。虽日夜案牍劳神,制定出诸多王法律条,终因单身跳舞,少有呼应而付诸空谈。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0-31 19:54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10-31 19:09
他应该谋权篡位后做个好人?
可他本身就不是个安分的好人啊!

王莽的青年时期确实是个好人
也就见到汉室三绝时他才动了歪心思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1-1 20:40
好大喜功,任意妄为又是王莽的一大毛病。
自汉元帝以来,四夷外族一直与汉朝和睦相处,即使有些小矛盾,也没有引起大的冲突。到了新莽时期,王莽偏偏要更改规矩,彰显威仪。当外族知道了王莽篡权夺位的底细,顿生激愤,在边境制造事端也就可以想见。王莽想用汉武帝的办法驱逐消灭他们,以举国之力发动战争,几十万的军队发往边疆,征调农民运输军资;农民荒废了农事,农业就没了收成,边兵缺乏物资,就去勒索当地,和敌人还没见仗,自己先已溃乱。一个国家的军队和农民发生动荡,这个国家的危机就要临头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11-2 21:02
天道无亲,惟德是辅。天心所向亦即民心所向。君忽其民,民亦不与君共痛痒;君害其民,民亦不共戴天。你视小民如蝼蚁,小民视你如粪土。古来万事如流水,世间浮沉亦如此。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