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请教请教段干,, [打印本页]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4:51
标题: 请教请教段干,,
本帖最后由 东方安澜- 于 2022-5-5 14:55 编辑

孔子有个经典语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近代和现代的人们一直在争论不休,我是不大懂啥意思。

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正确理解他的这句话,不仅仅要从字面上断句,更需要读懂其前面的一章。而读懂前面的一章,又需要读懂前前面的一章。读懂前前面的一章,又需要读懂更前前面的一章,,唉!太难了!远远超出我的涉猎。

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是我们后代的智商在退化了?

有可能的断句方式大概有如下6种:

1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2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3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4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段干,觉得哪一种断句更接近原义呢?喜欢听你说。

或者,哪位还有其它的理解?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5 14:56
牧之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5:00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5 14:56
牧之

牧之是谁啊?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15:03

我选1
老百姓,只须让他们听话,不要让他们知道太多。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5:07
知音 发表于 2022-5-5 15:03
我选1
老百姓,只须让他们听话,不要让他们知道太多。

跟了,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15:11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15:07
跟了,哈


你跟我想的一样吧?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5 15:1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就是最标准的断句。


这个断句既符合道家思想,也符合法家术势论,当然,也是儒家文化。


1。先说儒家。


在孔子看来,人分三等:生而知之的圣人,学而知之的君子,困而知之的草民。


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民。草民,只能由着他们跟风,不可能让他们先明白道理然后实行。他们能做的,就是跟风。这也是"乌合之众"书里面的一个意思。


论坛上看,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真正能独立思考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浑身没有四两重,东西跳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当然,这不是轻视草民,而是君子自重,君子自觉负起责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君子以身作则,草民跟风,这就是"使由之"的含义。并不是什么愚民手段。




2。


道家也讲民可使由之。不像儒家,君子以身作则,草民模仿跟风,道家压根儿就绝圣弃智,不但道家得道真人弃智,而且草民也不可使知之,就由着他们的性子,自然进化,无为而治。


这种道理,在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里叫"自发秩序",哈耶克鼓吹了一辈子;在政治学里叫消极自由,不干涉,爱咋咋地。


相对而言,儒家的政治文化是积极自由。这是中国政治学与西方最根本的差异。




3。法家


韩非子《二柄》里有原文,单讲这种不可使知之的君王权御之术。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15:2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5 15:1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就是随他们去吧……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5:2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5 15:1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恩。

学而知之的君子,困而知之的草民,明白。

生而知之的圣人,这圣人指向什么啊?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5 15:28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15:22
恩。

学而知之的君子,困而知之的草民,明白。




生而知之,意思是心中有天道,人心直接天道。这就是圣人。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这种人天生灿烂,如天上日月众星,光照众人。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学而知之的君子,学来学去,也就是学个社会上安邦定国的心胸,所以其文蔚然如大地。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5:28
知音 发表于 2022-5-5 15:11
你跟我想的一样吧?

我猜测,咱俩都没系统读过孔孟子,一起跟着学而时习之哈。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2-5-5 15:3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5 15:1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知和智,那时候是一个字。
再想想。
知,是知道、了解、知识;智,是智慧、智力、可引申到开启智慧。
如你举例道家,绝圣弃知(智)。

有没有可能,是“不可使智之”?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15:32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15:28
我猜测,咱俩都没系统读过孔孟子,一起跟着学而时习之哈。



嗯,乖乖补课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5 15:38
跟着补课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5 15:43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2-5-5 15:30
知和智,那时候是一个字。
再想想。
知,是知道、了解、知识;智,是智慧、智力、可引申到开启智慧。




泛泛地讲,智,确实可以与 知  通。

具体到这一句话,知  不必解作  智。


如果,如果把 知=智,

那么,不可使智之,这个名词智就得当作  使动词  来用。这种用法就太啰嗦了,而且古汉语也不曾有这种类似的其他例子。所以,我不觉得  知=智。没有必要的。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5 15:5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5 15:43
泛泛地讲,智,确实可以与 知  通。

具体到这一句话,知  不必解作  智。

使使动。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5:5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5 15:28
生而知之,意思是心中有天道,人心直接天道。这就是圣人。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这种人天生灿烂 ...

恩,理解。

那个时候还是地心说,太阳绕着地球转,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6:12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5 14:56
牧之

经典!到位!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5 16:19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5-5 16:12
经典!到位!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5-5 16:23
生而知之的圣人,学而知之的君子,困而知之的草民。


圣人、君子、草民,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呢?逻辑上值得探讨。


圣人必定是君子,是君子的最高级别。


问题是,草民是什么概念呢?与官相对,那好了,圣人可以是草民不?君子可以是草民不?


比如武训这个人,算什么呢?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6:24
教授解读的弱了,金牌的两个字解读   ————牧之,最为到位。若驱群羊,驱而来,驱而往,莫知所之。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6:31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5-5 16:23
生而知之的圣人,学而知之的君子,困而知之的草民。


庄主博学!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5 16:37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5-5 16:23
生而知之的圣人,学而知之的君子,困而知之的草民。


武训是僭越了。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6:44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5 16:37
武训是僭越了。

官方认可后,才声名大振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6:50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5-5 16:23
生而知之的圣人,学而知之的君子,困而知之的草民。



武训与孔子差了两千多年,不能这么比较吧?

庄主,你倾向哪种时况断句?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6:52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5 14:56
牧之

哈!才看明白。

牧之,这是第5种断句。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5-5 16:58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16:50
武训与孔子差了两千多年,不能这么比较吧?

庄主,你倾向哪种时况断句?

其实圣人的概念也是有严有宽,孔圣人,孟亚圣,这是比较严的;书画有书圣画圣,还有武圣人,看,是不是宽了?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7:00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5-5 16:58
其实圣人的概念也是有严有宽,孔圣人,孟亚圣,这是比较严的;书画有书圣画圣,还有武圣人,看,是不是宽 ...

哈!你这是属于第几个断句?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7:03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5-5 16:58
其实圣人的概念也是有严有宽,孔圣人,孟亚圣,这是比较严的;书画有书圣画圣,还有武圣人,看,是不是宽 ...

庄主思路一向清奇,不拘泥。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7:04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17:00
哈!你这是属于第几个断句?

哪种断句,都代表了一种思路,都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操作。无一定之规。任何人的解读都是一种参考,真正的支配,使用权在自己手中。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7:05
掌控工具,不为工具所累。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17:11
“民可使由之”可解为现实中适宜民众的、民众认可的,应当允许、放手民众去践行。
“不可使知之”便可理解为现实中不适宜民众的、民众不认可的,应当放手让民众使用智慧寻找解决方案。
--------------
目前比较同意这个解释。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5 17:11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5-5 16:58
其实圣人的概念也是有严有宽,孔圣人,孟亚圣,这是比较严的;书画有书圣画圣,还有武圣人,看,是不是宽 ...

圣人也撒尿和泥,打架斗殴。只不过是某一个方面高于他人而被有目的的神化,炒作而失去了烟火气,上了供桌。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7:26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5-5 17:04
哪种断句,都代表了一种思路,都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操作。无一定之规。任何人的解读都是一种参考,真正的 ...

对对,既然已经不能今为古用,咱就古为今用。哈!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7:28
知音 发表于 2022-5-5 17:11
“民可使由之”可解为现实中适宜民众的、民众认可的,应当允许、放手民众去践行。
“不可使知之”便可理解 ...

又变了?弃1选4了?

好,我再跟。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17:55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17:28
又变了?弃1选4了?

好,我再跟。哈!

选1是我第一反应
选4是我通过学习之后加深了一些体会
哈哈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5-5 19:05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16:50
武训与孔子差了两千多年,不能这么比较吧?

庄主,你倾向哪种时况断句?

1和4没有质的区别,我选1和4.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5 19:10
2对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5 19:11
知当智讲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5 19:12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当然从教育的角度出发。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19:17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5 19:10
2对

哈!查了一下,康有为也是选择2。

意思就是:“老百姓愿意,就由着他们自己干;不愿意,就应该教导他们”


作者: 范闲    时间: 2022-5-5 19:37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5 14:56
牧之

张麻子说,不许叫我大名
作者: 大玲小芳    时间: 2022-5-5 19:4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就彰显开明治理。
作者: 随一    时间: 2022-5-5 20:19
若是生而有知。那么:


丞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又作何解?


学无识,喧于堂。


小儿哓舌。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20:22
随一 发表于 2022-5-5 20:19
若是生而有知。那么:


你选几呢?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5 20:25
大玲小芳 发表于 2022-5-5 19:4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就彰显开明治理。

哈,太好了,这是第7种断句。

有才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5 20:29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2-5-5 20:25
哈,太好了,这是第7种断句。

有才



小芳这个语法不通。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2-5-5 23:17
本帖最后由 跳梁老丑 于 2022-5-5 23:33 编辑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5 15:43
泛泛地讲,智,确实可以与 知  通。

具体到这一句话,知  不必解作  智。

不可使,智之。
——“你不会?那我教你呀”。
不可使智之。
——不能让他获得某种智慧。
看见没,知=智还是可以的。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5 23:29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2-5-5 23:17
不可使,智之。
——“你不会?那我教你呀”。
不可使智之。

使智之。

使使动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2-5-5 23:32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5 23:29
使智之。

使使动

明白。我是接教授的回复,她认为这里的知,不能等于智。
我是意思是,不管怎么断句,其实都可以是智(所以才举那两例)。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6 07:16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2-5-5 23:17
不可使,智之。
——“你不会?那我教你呀”。
不可使智之。




整个句子的意思,按照我的理解,本来是:

"可使民由之,不可使民知之。"

句子里,"使"是一个副词,意思是"令,让"。

你这种解法,"使"是动词,"用"的意思。

这样的话,是自相矛盾的:"民不可使,知之。"

既然已经"民不可使"了,那么他们就是不听君王的话,又如何"知之"呢?

不听话了,教育他的话还能信么?还能听吗?……这是自相矛盾啊。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6 20:0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6 07:16
整个句子的意思,按照我的理解,本来是:

"可使民由之,不可使民知之。"

这个方法就是1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6 20:18
知音 发表于 2022-5-6 20:00
这个方法就是1

我也觉得1和4意思相同,
作者: 东方安澜-    时间: 2022-5-6 20:22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5-5 16:12
经典!到位!

哈!霸爷这个“牧之"用的确实经典绝顶,“牧之“和孔子都是出现在两千几百年前,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