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书画展开幕即=闭幕,肿办? [打印本页]

作者: 德弗特洛斯    时间: 2025-7-27 20:03
标题: 书画展开幕即=闭幕,肿办?
近日看到相关报道,说近几年有个怪现象,高级别的书画展如省展、国展,开幕式热热闹闹,人满为患,但第二天就渐渐冷清,门可罗雀,几乎可以说是开幕即等于闭幕。书画展开幕人潮涌动,那也不过是举办方通过人脉达到的效果,各路名家赏脸来造势撑撑场子而已。人气是当不得真的。报道说要对此引起重视,艺术的出路要求艺术家能善于引导人们对艺术品发生兴趣,提高民众的审美水平,从而增强艺术对时代的影响力。

大城市里的书画展整体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何以无人喝彩,是值得人深思。有人认为现在手机普及,人们更习惯在手机里欣赏艺术品,去艺术馆里欣赏作品,不免劳师动众,说的有道理。人们对艺术的鉴赏一般是浅尝辄止,谁也不会刻意去观赏原作。如此看来,传统的艺术鉴赏形式如美术馆、音乐厅真的可以归入历史陈列馆了。

可巧今天刷抖音看到一则消息,应华盛顿邮报的实验请求,美国大名鼎鼎的小提琴家约夏贝尔曾化妆成流浪艺人,在华盛顿地铁里表演小提琴独奏,作为最伟大的艺术家,约夏贝尔身价百万,蜚声海内,现在他拿着一把价值昂贵的小提琴,演奏一段巴赫名曲,结果很少有人驻足,人们都是行色匆匆。演奏了45分钟,全程只有6个人为之作片刻停留,小提琴家只得到32美元的赏钱。最后报纸发文感叹,在普通的环境下,我们能否感知美?在不经意间我们能否发现天才?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在我们匆匆一生中,会错失多少美好事物?与之极为类似的实验,还有著名的女小提琴家林赛·斯特林,在演奏会上她获取掌声如潮,而在地铁里演奏,则无人喝彩。

这种实验的结果应该不出人们的预料,我由此想起二泉映月的发现,民国时期,一个音乐培训班上,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无疑发现一名学生拉了一段曲子,这引起储师的注意,一问得知,是学生跟着县城里一名老道学的,老道说平时瞎拉玩的,储师要求学生从头拉一遍,最终储师拍案而起道:这不是随便瞎拉的曲子,是饱经人世沧桑而写出的呕心沥血的作品。自此瞎子阿炳和《二泉映月》二胡曲才被发现,由此流传开来。

所以结合前面的例子,人们对约夏贝尔或林赛斯特林的遭遇也不必有什么心理不平衡,这世上能有几个储师竹呢?






作者: 秦鲁子    时间: 2025-7-27 20:15
国内书画市场,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5年之前一段时间的酝酿积累,再经过大约十年左右的峰值,到2015之后,逐渐呈现衰退之势了。
作者: 流火都城    时间: 2025-7-27 20:51
这是平台的价值,若离开了平台,反响不好,则也不是自己的错。
作者: 李熙    时间: 2025-7-27 21:53
中国人的普遍文化素质,低于欧美,能够懂得欣赏艺术的人不多。加上生活节奏快了,人们难以静下来,很难专门去欣赏。收藏的就更少了,大家都在降低消费,有多少人是买呢?
作者: 小炸毛    时间: 2025-7-28 12:52
纸质书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艺术细菌还未感染到全民,曲高和寡也正常

作者: 德弗特洛斯    时间: 2025-7-28 14:05
纸质书早晚被淘汰,有些东西,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