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听与看
[打印本页]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17 11:04
标题:
听与看
视觉如画,铺展在眼前;听觉似水,流淌过心田。我们睁眼便见乾坤浩荡,垂耳便闻万物呼吸——前者如高悬明镜,映照形貌,后者却如幽深古井,照见魂魄。
视觉是天生霸道之主。它如长鞭驱策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眼见为实,目之所及便似乎已是全部;那色彩、轮廓、线条,皆为事物之“名”。故世人追逐着“夺目”,沉溺于“养眼”,视觉的盛宴铺天盖地。然而,眼睛这扇窗,却极容易被浮光掠影所蔽。霓虹灯迷醉双眼,电子屏上的幻象如蛛网般粘住灵魂,所谓“看见”的世界,或许只是被表象精心装扮的牢笼。
听觉却如谦卑的仆人,默默垂首,在喧闹之下捕捉着世界的本真。它不似视觉般傲慢,它只静静倾听,却常能听见表象之下更为真实的震颤与回响。昔人登高望月,以眼观其形,然李白“举杯邀明月”时,那月光的清寒,却是静夜无声中由耳入心的凉意。又或风雨潇潇,打芭蕉叶上,那点滴敲击之声,不仅入耳,更是直叩心扉,令人顿生“流光容易把人抛”之慨。此等况味,视觉何曾识得?视觉所见是月亮的轮廓,听觉所听却是月魂的幽寂。
声音尤为可贵处,在于其不可遏止的生命气息。丰子恺先生曾道:“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文学、音乐,皆须以广大的同情心为根本。”这“同情心”,便是与万物呼吸相通的感应,而声音恰是生命的吐纳。当弘一法师李叔同于虎跑寺中为丰先生讲授《无常经》,法师的声音温而厉,如春风化雨,那声音里流淌的已非辞句,而是整个生命所焕发的悲悯与澄澈——视觉的图画再精妙,如何描摹得此等生命能量的汩汩流淌?
视觉如一位执掌权柄的君王,声音却似一位悲悯的圣者。我们若只知“看”,终将沦为电子囚徒,在五光十色中耗尽心神,却不知为何而喜为何而悲。若肯侧耳聆听,则幽微处有惊雷,无声处有惊雷,心灵便如古井被投入石子,漾开一圈圈生命的涟漪。
孩童尚知闭目游戏,在黑暗中捕捉母亲摇动拨浪鼓的细响,那声音如温柔的绳索,牵引他回到生命最原初的温暖怀抱——这便是听觉赠予人类最珍贵的能力:以耳入心,以心观世。
视觉识其形,听觉感其神。若望世界不再扁平苍白,则请暂闭那喧嚣的“眼窗”,垂首聆听。唯有以耳入心,以心观世,我们方能真正触摸到这人间丰沛的体温,看见那表象之下汩汩流淌的、不息的深情。(deepseek)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17 13:19
【Shakira 夏奇拉 ft. Blake Shelton 布雷克 /. Medicine 解藥 自製歌詞中文字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21 11:05
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五眼”。
“五眼”并非指五只物理上的眼睛,而是指五种不同层次的认识、洞察和了悟世界真相的能力。它代表了修行者从凡夫到成佛的认知境界的次第提升。这个概念在许多佛经中都有提及,最著名的出处是《金刚经》。
下面我们逐一解释这“五眼”:
1. 肉眼 - 凡夫的视角
含义:这是我们普通人所具有的感官视觉。它依赖光线、空间等条件,功能非常有限。
局限:只能看到非常狭窄的频谱(如看不见红外线、紫外线),能见范围有限(太远、太近、太大、太小、障碍物之后都看不见),并且所见皆为表面现象,容易产生错觉和误解。
比喻:就像普通人用裸眼观察世界,看到的是表象和假象。
2. 天眼 - 超越时空的视角
含义:能超越肉体的物理限制,具备透视、遥视、微视等能力。能看见众生未来的生死去向(即“业”的趋向),能洞察不同维度的世界(如天界、鬼道等)。
如何获得:可以通过甚深的禅定功夫修得,也可以是某些众生(如天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重要区别:天眼通是神通,但并未解脱。拥有天眼的人可能依然有执着和烦恼。它能看到“果”(现象),但不一定能透彻理解背后的“因”(因果律)。
比喻:就像拥有了超级望远镜、显微镜和X光机,能看到更广阔、更细微、更隐蔽的现象,但依然只是在“现象”层面。
3. 慧眼 - 声闻的视角(看破“空性”)
含义:这不是视觉能力,而是智慧。指声闻乘(阿罗汉)的修行者,通过观照“四圣谛”、“十二因缘”,证悟了“我空”(无我)的真理,断除了见思烦恼,从而解脱于六道轮回。
核心:洞察一切现象(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本性是“空”的,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我”。
局限:偏重于“空”的一面,有时可能沉溺于空境,对众生起慈悲心、行菩萨道的积极性可能不足。
比喻:就像一位科学家,不仅看到了物体(现象),更通过公式和理论理解了其内在的构成和运行规律(空性),但他可能只满足于自己明白,不愿去教别人。
4. 法眼 - 菩萨的视角(洞悉“法性”)
含义:这是菩萨的智慧。不仅证悟了“我空”,更进一步证悟了“法空”。不仅知道一切法是空的,更透彻地知悉一切差别的“法门”(现象界的千差万别)。
核心:在彻知空性的基础上,生起无尽的慈悲和善巧方便。能知晓一切众生的根器、因缘,并相应地用最适合的方法去教化、度脱他们,所谓“应病与药”。
能力:洞悉因果,通达一切修行法门。
比喻:就像一位顶尖的医生(菩萨),不仅精通医学理论(空性/慧眼),更清楚地知道每一种病(众生的烦恼)和每一种药(八万四千法门),并能精准地开出药方。
5. 佛眼 - 圆满的视角
含义:这是最圆满、最究竟的认知境界。佛眼不是前四眼之外的第五只眼,而是前四眼功德的圆满总和和终极升华。
核心:佛陀证得了最彻底的“空”(诸法实相),同时又具备最圆满的“有”(慈悲与方便)。佛眼无所不见、无所不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空、一切法性、一切众生的心念,无不了知。是真俗二谛圆融无碍的体现。
总结:佛眼是究竟的智慧 + 无条件的慈悲 + 无限的方便的完美结合。
总结与关系
眼名 对应境界 核心能力 局限
肉眼 凡夫 感知物质表象 受限于感官,见假象
天眼 禅定/天人 透视、遥视、观业力流向 只见现象,不见空性,未解脱
慧眼 阿罗汉 证悟“我空”,解脱轮回 偏重于空,慈悲不足
法眼 菩萨 证悟“法空”,通达法门,善巧度生 尚未达到绝对圆满
佛眼 佛陀 圆融真俗,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无
核心要义:
“五眼”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后者包含并超越了前者。修行就是从“肉眼”的迷执开始,通过戒定慧的修习,逐步开发出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最终达到佛眼的圆满境界。它阐述了佛教不仅是关于道德的宗教,更是一套精密深邃的认知科学和哲学体系,其终极目标是获得对宇宙人生最彻底、最真实的觉悟。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8-21 14:23
哈哈
凡哥吉祥
……^_^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8-21 18:50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5-8-21 14:23
哈哈
凡哥吉祥
……^_^
吟诗一首?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5-8-21 20:10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8-21 18:50
吟诗一首?
琴棋书画样样通
就是形势拎不清
主人喜竹君爱酒
莫说明朝变风云
……^_^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