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七夕]七夕旧事(旧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5-8-28 15:46
标题: [七夕]七夕旧事(旧帖)
本帖最后由 花中的花 于 2025-8-28 15:51 编辑

  七夕的夜晚空气已见凉爽,蚊虫也少了。
  古人每逢七夕,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贵贱,都会举行一些颇有情趣的活动:农人拜牛女,念书人拜奎星,女孩儿乞巧,药房合药……如此等等。
  还有另外一类讲究:沐发,种生,泛舟艇,虽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但把情话攒到这天半夜三更才说的不属于七夕的主旋律。
  小农经济的古人对星移斗转、时令更替等事关耕织的规律有种传统的敬畏。
  天气转凉是上述活动的前提。倘在漚热的三伏天汗流浃背地焚香顶礼、穿针乞巧、绵绵情语……确实不宜。人总得填饱了肚子,舒适了身心之后,才好生出找个乐子耍一耍的逸兴。
  但我这一世从来没见过拜牛女、拜奎星、穿针乞巧等等活动。每逢七夕,母亲家中的图书、裘皮取出,在院里摊开晾起,像开展览会似的。
  如此盛典少不了要我帮忙。曝晒时得翻动,搬出、搬入、整理,更是不胜其烦。母亲说只有这天晒过的书和皮毛不会生虫。
  读《世说新语》,可知七夕晒书、晒衣的活动古已有之。晋人阮咸、郝隆还晒出了各自的佳话。
  魏晋战乱频仍,实力派各方为标榜正统,对读书人往往比较宽容。即便被撩得老羞成怒,亦不愿落下杀士之名。故那个时代名士辈出,读书人藐视礼法,行为一个比一个怪诞。
  阮咸晒的是大布缝制的犊鼻褌。有人以为是短裤,我却一直疑心就是日本人穿的那种兜裆布,只有它的形态能教人联想到牛犊的鼻子。
  大裤衩子竹竿挑起,高挂中庭,是以常人不及的粗鄙彰显他的不同凡响。
  郝隆的晒书更是别出心裁,不是酸极了的文人断难有此创意:“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分析他此前的行状,不难看破郝隆这手意在教见了他这怪样子的人转告上峰:以我这一肚子的学问,眼下的职务太低了吧。
  郝隆到底有啥治国的本事,一直没有查到,只见过“无书不读”这句评语。  
  读了许多的书,写得花团簇锦般文章,叫得出草木几样不同的名字,便以济世之才自命,是古而今许多念书人的通病。
  读书与做官其实是两码事。李杜文章光芒万丈,治国的韬略却不好恭维。何况“刘项原来不读书”,元璋兄只念过《大悲咒》一类的小册子,忽必烈、努尔哈赤恐怕连汉字都识不得几个。现而今中学毕业后来补了硕士、博士履历的官员,政务方面处理得也很老到。
  当然啦,书读得多,官也做得好的大有人在。曾被郝隆嘲弄过的文章钜公、司马家天下的股肱之臣谢安石便是个有案可稽的例子。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5-8-28 15:50
一篇解读七夕节日的好帖子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5-8-28 15:52
毛爷爷也没读过黄埔军校
用兵如神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5-8-28 16:06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5-8-28 15:50
一篇解读七夕节日的好帖子

我胡诌的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罢了。支持一下版面。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5-8-28 16:27
秦川梦回 发表于 2025-8-28 16:06
我胡诌的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罢了。支持一下版面。

晒书和晒裤衩子的引申
有趣味性

作者: 养生丸    时间: 2025-8-28 16:50
只看过阮咸晒褌,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一如咱们的七夕活动。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8-28 16:50
晒书,晒裤衩,都是好事。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5-8-28 16:56
养生丸 发表于 2025-8-28 16:50
只看过阮咸晒褌,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一如咱们的七夕活动。

一如咱们的七夕活动
---------------
精妙之至!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5-8-28 17:02
好多典故和名人,数不过来。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5-8-28 17:09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5-8-28 17:02
好多典故和名人,数不过来。

对。七夕旧事数不胜数。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5-8-28 19:53
到底要不要读书?
作者: 秦鲁子    时间: 2025-8-28 20:52
七夕晒书可防蠹虫——长见识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