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七嘴八舌话语言
[打印本页]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9-24 10:37
标题:
七嘴八舌话语言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4 10:40 编辑
你会几种语言?想了想,我会好几种语言,精通的没有。
这些语言包括,中文,英文,计算机语言,桥牌语言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9-24 10:42
【鸟语--万晓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9-24 10:47
【Kid Ink Ft. Usher, Tinashe - Body Language 中英字幕 [OURDEN]】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9-27 11:42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基础的话题。“符号”与“文字”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们。
一、核心概念与定义
符号
定义:符号是一种用来代表、指代或象征某种事物、概念、思想或情感的标记或信号。它的核心在于“代表关系”。
关键特性: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种关系是约定俗成的。
例子:
交通信号灯:红灯代表“停止”,绿灯代表“通行”。这种意义是社会约定的。
心形符号:代表“爱”或“喜欢”。
数学符号:+ 代表“加”,= 代表“等于”。
公司Logo:比如苹果公司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标志。
文字
定义: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语言的视觉形式。
关键特性:文字是符号的一种,但它是一种高度系统化、专门用于记录语言(语音和语义)的符号系统。
例子:
汉字“水”记录了汉语中表示H₂O这个概念的音和义。
英文字母“A”本身是一个符号,组合成单词“Apple”后,就成为文字系统的一部分,记录了英语中表示苹果这个词的音和义。
简单来说:所有的文字都是符号,但并非所有的符号都是文字。
二、主要区别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对比:
特征 符号 文字
核心功能 象征和指示。代表一个事物、想法或行动。 记录语言。将口语可视化和固化。
系统性 可以是独立的、零散的。一个符号可以单独存在并起作用。 高度系统化。必须遵循严格的语法、构词和书写规则。
与语言的关系 可以脱离语言独立存在(如图标、手势)。 依附于语言。是语言的书写形式,有对应的读音和语法。
表意方式 通常是直接表意(如图形、指示牌)。 通过记录语言来间接表意。先组成词句,再表达完整思想。
例子 禁烟标志、厕所门上的男女图标、数学符号π。 一篇文章、一句诗、一个单词。
三、相互交织与融合
在现实生活中,符号和文字常常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文字中的符号元素:
象形文字:早期的文字本身就是从图画符号演变而来的。比如古埃及的圣书体和汉字中的“日”、“月”等字,最初都是描绘事物的符号。
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等都是符号,它们不是文字,但却是文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和结构。
符号化的文字:
某些文字或字母在特定语境下会变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化学元素符号:H(氢)、O(氧)——它们既是字母,也是代表化学元素的符号。
在互联网文化中,字母“x”常被用作亲吻的符号。
汉字本身也具有强烈的符号性,例如“福”字倒贴,象征着“福到了”。
总结
符号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是意义的载体。它构建了我们的认知世界,从交通标志到宗教图腾,从表情包到国旗,无处不在。
文字是一种特殊而强大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的载体。它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飞跃,使得知识和思想能够跨越时空进行传播和积累。
理解符号与文字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沟通、文化以及人类思维本身。
作者:
凡夫俗子
时间:
2025-9-27 16:51
您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深刻,准确地捕捉到了书法的双重本质。是的,书法中的“字”确实具有这两重身份:它既是承载语言的实用文字,也是具有独立美感的视觉符号。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精妙的辩证关系:
1. 作为“语言的文字”:书法的实用性与文学性
这是书法最基础的功能。书法以汉字为书写对象,而汉字本身就是汉语的视觉载体。
记录与传播:书法的首要目的是清晰地记录和传播思想、情感和信息。无论是古代帝王的诏书、文人的书信、还是经典典籍的抄写,书法的根本是让语言得以保存和流传。王羲之的《兰亭序》首先是篇优美的散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首先是一篇悲恸的祭文。
文以载道:书法的内容(文字所表达的诗文、哲理)与形式(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完整的意境。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在欣赏点画结构,也在品味其文学内涵。书写“宁静致远”与书写“大江东去”,所采用的书体和笔法意境自然会有所不同。
2. 作为“符号”:书法的艺术性与抽象性
这是书法超越实用功能,升华为独立艺术的关键。当观者不一定认识文字内容时,书法的美感依然能直接打动人心。这时,文字就变成了纯粹的视觉符号。
点画与线条:书法的基本元素是点、线。这些线条的粗细、浓淡、干湿、疾徐、轻重,本身就充满了节奏感和生命力。它们不依赖于字义,而是作为抽象的视觉符号,直接表达情感。比如,一条颤抖的枯笔线条可以传达悲凉苍劲,而一道流畅圆润的线条则可以表现雍容华贵。
空间与结构: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特的空间构成。笔画之间的疏密、避让、呼应,字内部的平衡与奇险,都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如平衡、对称、对比、和谐)。这就像建筑一样,是在二维平面上经营空间。
章法与布局:整幅作品的布局(章法)更是将单个的“符号”(字)组织成一个更大的、有韵律的视觉画面。字与字之间的行气、墨色块面的分布、留白的巧妙运用,共同构成了一件完整的视觉艺术品。
3. 二者的融合:从“写字”到“艺术”的升华
最高妙的书法,正是这二者的完美统一。
“字如其人”:书法不仅是写“文字”,更是通过书写这些“符号”来展现书写者的性情、修养、气质和瞬间的情绪。颜真卿楷书的庄严雄浑,赵孟頫行书的温润秀逸,张旭草书的狂放不羁,都是其人格精神的符号化呈现。
内容与形式的共振:当书写的文字内容与书法艺术风格高度契合时,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例如,用奔放不羁的狂草来书写李白的浪漫诗篇,或用端庄肃穆的楷书来抄写佛经,文字的意义和书法的形式相互强化,达到了“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的境界。
4. 极端案例:当“符号性”压倒“文字性”
在一些现代书法或前卫探索中,书法的“符号性”被推到了极致。
“乱书”、“墨象”等:有些艺术家刻意打破文字的可读性,强调笔墨在纸上的运动轨迹和墨象本身的表现力。这时,文字可能变得难以辨认,完全成为抽象的点、线、面构成。它不再是“语言的文字”,而彻底成为了艺术家情感的“符号”。
总结来说:
您的观察非常准确。书法中的“字”,恰好处在一个有趣的交叉点上:
对于读者而言,它是语言的文字,我们通过识读来理解内容。
对于观者而言,它是视觉的符号,我们通过直观感受来体验美。
对于书写者而言,它是心手合一、将内在精神外化为可见形式的媒介。
正是这种双重属性,使得书法既深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又具有跨越语言障碍的、普世的艺术魅力。它既是“有意味的形式”,也是“有形式的意味”。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