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5-4-28 14:56 编辑
1,来靖江之前并没有做旅游攻略。之所以在这里驻足,一来是自泰州去江阴途经靖江,二来就是单纯喜欢“靖江”俩字:河清海宴、安宁太平,多好!
出靖江客运站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前来“接站”的人是一位驾驶轻便电动三轮车的中年女士。上车后女士问我,你要去哪里?我笑了笑对她说,我是来这里旅游的,请你先帮我找一家周便有小吃店的旅馆,我还没有吃午饭呢。
女士想了想,启动了车子。途中我请她为我推荐靖江旅游景点。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靖江是座小城,旅游景点不多。说话间车子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期间她对我说,过了这个路口就有一家旅馆,你放下行李后原路返回,到路口左边的“小上海”步行街里吃饭好了,那里有很多种当地小吃。吃完饭在步行街北口乘公交车前行,走两站就是“靖江人民公园”北门,那里是个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她接着又说,乘同一路车、同一方向前行约七、八公里,在城郊有一座孤山寺,是著名的佛门圣地,你也可以去那里逛逛。
白居易有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知道,白傅诗里说的是杭州孤山寺,不过在靖江听到同一寺名,仍然倍感亲切。好吧,那就先去孤山寺。
坐公交车约20分钟,来到了城郊的孤山。我目测了一下,孤山垂直高度不足百米,山上有红墙碧瓦的寺庙隐现于松柏之中。自山门拾级而上,途中几乎不见游客,只见在宽敞的休息平台上,相距一段距离摆着两个卦摊。
走过卦摊,可见北面墙壁上有一尊新刻石质卧佛。佛陀微闭双目,面容安详,他身边书有“得大自在”四个金字。闲卧了无事,风自脚下来。果然大自在。卧佛雕像下有一老妪坐地乞讨,我找出一元硬币丢进了她身前的塑料盆里。老妪双手合十,连连念佛不止。过卧佛沿石级上行左转,走不多时可见迎面有一座赑屃驮着的石碑,石碑上刻有“隋唐古刹”红漆字样。以此推断,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寺。
走过赑屃碑便是寺前平台了,平台上有数株两人合抱粗细的侧柏,松柏掩映下的高大佛殿里香烟缭绕,寺院深处隐隐传来虔诚的佛经声。大殿门前,有两位僧人坐在一张条桌前交谈。我正准备进殿,抬头忽见门侧有一则醒目的告示。大意是说:此处是佛门圣地,不是一般旅游景点,非佛门中人进殿礼佛,须布施20元香火费。
嗯嗯,虽为世外佛门,实非甘露能够续命。为生存计,真金白银不可或缺。廿元香火打底,善男信女多多益善。我就一凡夫俗子、天涯过客,本无慧根,顽劣不羁,不进宝殿也罢。况且,常言说的好,心若向佛,人生皆是修行处。
我转身来到平台边俯视山下,但见不远处村庄里皆是青砖黛瓦、整齐划一的三、四层别墅式建筑。看来靖江这“襟江近海”的富庶之地,名不虚传。
下山途中经过第一个卦摊时,术士问我要不要算一卦?很便宜的,20元。我见他不像常见的那种山羊胡子道士髻,挑个八卦图、神神秘秘的江湖术士,到像个和蔼可亲的乡镇退休干部。我坐了下来,想看看他到底有些什么能耐。他看面相、看手相,而后说了一些我也大致掌握的冠冕堂皇的行业术语,并无实质性的东西。我付了钱继续下山。
走不多时,又遇另一个卦摊,术士同样问要不要算一卦。我笑了笑说,刚算过了,无味如白开水。术士以鄙视地眼光向上瞅了一眼说,那就是一个混子。又说,这样吧,我来给你算一卦,把你过往、未来的事情都说一说,如果你感觉我说的不准,分文不收。
呵,好大口气。我问,此话当真?当真。他回答的很干脆。
我坐下来,把生辰八字详细地告诉了他。术士拿了一个本子很认真的记录着,然后用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嘴里还念念有词。稍后,他把我过往经历的高光、低谷时期,大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逐一阐述。我惊讶的发现,他述说的准确率竟然近乎百分之百。他讲的我目前身体的健康状况(哪里好,哪里不好)也很正确。我又问他,你知道我有几个子女吗?见问,他令我把左手攥紧,仔细看了小拇指根部的纹路,做出了准确回答。
我天生好奇,也喜欢看杂书。对风水堪舆,占卜、相术之类的书籍也略有涉猎。事实上,算命、看相、测字、圆光之类的活动,都是江湖术士用来谋生的手段,绝大部分不可听信。
穷算卦、富烧香;察言观色、旁敲侧击,再加上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及社会经验,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巴,糊弄寻常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江湖术士中高人虽然如凤毛麟角,但也确实存在。
二十年前,因为某种原因事业转型,一时没有着落,我曾赋闲了一段时间,有些郁闷。有位朋友得知后对我说,三十公里外的章丘“诸葛坞村”有一位高人,可以预知未来。于是,我驱车带着朋友去了那里。
高人是一位四十岁左右很干练的男士,只是眼神、面部有着若隐若现的神秘气息。我对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坐在椅子里,神情安静地吸着烟。缭绕的烟雾里见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似是在思索,又似在冥想。过了一会儿,他语气平静地说,你是一位成功者啊。又说,不要着急,一个星期之内就会有人主动上门找你。果然,之后的第五天,真的来了一位从未在业务上有联系的陌上人洽谈合作事宜。真是匪夷所思。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世界著名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等,晚年都相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造物主事先安排好的。以此来看,我们凡夫俗子对待自己的事业、前途不必过分的执着,尽人力,听天命就好。胡兰成在他的《今生今世》自序里引用水野先生的话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而因尚有着七分天意,所以人事倒也急切不得穷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