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长白山一带,听老人讲起在关东大地上曾存在过的一种奇异的婚姻方式:拉帮套。
拉帮套是一种特殊的婚姻习俗,主要流行于早年间的东北地区。拉帮套的名称来源于赶马车的做法——当一匹马无法拉动重载时,就需额外套上一匹“帮套马”辅助拉车。这一概念被借用于婚姻关系,指一个家庭因丈夫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维持生计时,妻子在征得原配同意后,就招纳另一名男子进入家庭共同生活。新来的男子需承担家庭劳动,并与妻子生育后代,形成“一妻二夫”的临时家庭结构
拉帮套也是很认真的,需要有公证人写下文书,家里谁做主,将来家产怎么分,孩子跟谁的姓,死后入土谁和谁合葬,这都要写得一清二楚
在这种家庭关系中,原配丈夫一般仍被视为户主,而新加入的男子(俗称“套股子”或“跑腿子”)需承担繁重劳动,并享有与妻子的夫妻权利。所生子女通常归原配丈夫所有,孩子们都管户主叫爹,哪怕是套股子的亲生孩子,也只能管套股子叫叔,但部分情况下可协商,遇到户主满意的时候,也有举行“劈犊子”仪式让孩子改随“套股子”姓氏的。
这种婚姻形式实质上是贫困家庭的自救手段,通过引入新的劳动力维系家庭生存。 尽管“拉帮套”违背传统伦理,多被政府法律所禁止,但在严酷的生存压力下,民间仍长期存在,这一奇特的婚姻习俗,也成为了旧时代底层民众艰难求生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