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关于抗日战争的认知
查看: 15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抗日战争的认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20 11: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窥天瞳 于 2025-9-20 20:34 编辑

        关于抗日战争的认知,我自己有以下几点:
一、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算是对的。
       虽然张学良在九一八没抵抗,但是有少量东北军、宪兵警察等人士抵抗了,后续成立了抗联。
二、蒋介石是被迫抗日的。
       蒋介石抗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别人的威望不足以领导国民党抗日。但是蒋介石的抗日是被迫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生存需要。日本人全面侵华以及南京大屠杀,让蒋介石最后一丝和谈幻想破灭。另外,西安事变,不同意抗日,只有死。
       第二是政治需要。日本全面侵华,作为国家领袖,不抗日政治上也说不过去,很容易陷入破鼓万人捶的尴尬境地。而抗日,一旦成功,政治资本会增加无数。
       第三是国际需要。蒋介石最大的本事就是站队,美日矛盾越来越激化,蒋介石选择站在美国一边,也是他抗日的底气。
       但因为是被迫抗日,蒋介石从心里是不想把日本人得罪死的,所以在日本对他威胁巨大的时候,他可以联合八路军、新四军。但在日本对他威胁减小的时候,反而抗日不坚决,把精力用来搞摩擦。对于蒋介石剿共比抗日重要的多。
三、日本在军事战争上始终处于优势:
       中日战争中,日本在军事上始终处于优势,至少从整体看是这样。确实日本有一些败仗,但是除了个体的轻敌冒进,主要问题就是赌。日本为什么要赌?因为一旦他们的以战养战链条锻炼,战争就维持不下去了,说到底还是穷。日本的战斗力就像是李小龙,确实前几下挺厉害,但是体能就能维持二三十秒。
四、日本的经济只够维持战争3年:
       日本的经济看似发展快,但是底子弱。在没有实现以战养战的前提下,战争两年经济见底,三年耗尽,再省着打也超不过4年,这是日本的致命弱点。
五、抗日战争实际上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日本有计划侵华阶段:1931年9月18日至1938年10月27日。如果按照日本全面侵华的时间算就是: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27日。1938年10月27日是武汉会战结束的时间,也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赖以以战养战的战略彻底失败的时间。在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侵华的以战养战策略是成功的,始终伴随着日本财富的增加。但是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侵略所得到的财富利益远比失去的多。日本把从侵略得来的真金白银向美国买了钢铁石油,我们从日式武器会发现,所有的日式武器都有个共同特点:省钱。就是机枪,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射速是每分钟600发子弹,但是日军的军事操典经要求这种机枪在战争中保持每分钟60发子弹的设定。日本全面侵华伊始,发现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拉平占领的贫瘠的土地的落差,再加上杀鸡取卵的三光政策更是雪上加霜。仅仅2年多的时间,日本的以战养战积攒的物资储备就被战争消耗的见了底,这时候是日本停战的最佳时机,也是日本内阁倒台的时间。本来日本是要停战的,但是在1939年德国人发动了二战,席卷欧洲,势如破竹,法国2周灭国,英国彻底龟缩,苏联在德国兵峰之下朝不保夕。这一系列的变化,造成东南亚的欧美殖民地重新洗牌,日本马上觉得自己又行了。不过毕竟财政见底,此时的日本已经不是万众一心了,而是右翼好战派掌权。因此,从1938年10月28日至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右翼赌博式侵华的时间,也是把老百姓拖进战争地域的时间,和第一阶段的全民皆兵,万众一心不是一个意思。在日本获得了东南亚的石油等战略物资后,日本的军力直线上升,不过也惹到了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围殴,日军多线作战,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看《论持久战》的对错。如果二战没有启动,日本大概率不会去染指东南亚。那么中国要想取得军事胜利,就需要在英美等强国的帮助下,在把日本军事物资耗干的前提下,慢慢的取得军事胜利,这个时间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会少于十年八年。而二战是变数,日本染指东南亚,侵犯了美英等国的利益,四面树敌,中国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援,如果蒋介石真的一心抗日,最多到1943年,日本就会全盘崩溃。不能算速胜,但是也不算持久。
六、中日战损比及国共抗日的状态: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前期的中日战损比基本在6:1上下,后期差不多维持在3:1。这是正面战场国军的战损比,共军和日本人的战损比可能低一些。国民党支撑着正面的抗日战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共军在敌后战场的意义。也许八路军和新四军歼敌数量无法和国军比较,但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武器装备和国军相差甚远!人多也是天壤之别。共军在这种情况下,和日本人的作战更属不易。在发动战争的特点上,国共区别很大。国军的战争规模大,多以战役、会战的形式出现,但是因为派系多,厚此薄彼,所以战术僵化啊、指挥凌乱,这也是总成战损比居高不下的原因。共军的战争规模小,多以战斗的形式出现,但是精诚团结、指挥灵活、派系之争情况很少,又因为得民心,深受百姓拥护,所以发展比较块。共军的战斗,受到武器限制,歼敌数量远不如国军,但是发动战争的次数远远多余国军。同时,共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物资破坏,伪军策反的意义重大。我说过,日本人最大的软肋是经济,共军的攻击大部分打在了这个地方。因此,日军在1939年开始,逐渐把战略重心从侵华转向维持华北治安(剿共)上。抗日战场谁的作用大?敌人的反应最说明问题。
七、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关东军吗:
       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关东军吗?如果是,怎么一遇到苏联红军的打击就变成了豆腐渣?所以,我觉得一直驻留字东北的关东军并不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有人说这是因为日本关东军精锐都派到太平洋战场了,实际上这个解释比较牵强。最能打的军队,一定是一直在打仗的军队,而不是拿出来秀肌肉的军队!就像德国的希特勒禁卫军——雅利安师团,希特勒认为是最精锐的,因为该部队有德国最好的装备、最优先的补给。但是和他们交过手的苏联红军认为,这个部队并不如入侵苏联的精锐党卫军。关东军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在全面侵华的日军,和太平洋战场的日军里面,而不是在一直留守东北的关东军里面。其实从关东军剿灭东北抗联的效率也能看出问题。任何国家,最能打的部队,一定是一直经历战争的部队,这一点列兵或者军演都取代不了。
八、国共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都收获了什么:
        这一点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后来的国共内战结果。先说国军:
        第一是收缴了大批的日军装备,因为日军投降嘛。
        第二是锻炼了一批精锐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这些人战斗素质极高,所以后来逃到缅甸战场,能够在没援军、没物资的前提下,照样把缅甸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就我姥爷反应,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战斗素质比日本人还厉害,但仅限于精锐部队。
        第三是上级指挥员进步真不大。国军的上层指挥者进步真不大,厉害的还是那几个,其他的并没有因为抗日战争成长多少,主要是和国民党官僚指挥有关系:不问缘由服从上级命令,敢于让手下去送死,打仗输了会甩锅,在蒋介石眼泪就是好部下。
        第四是收留了一定数量的日军,增加了一定的主要体现在阎锡山的部队。
        再说共军:
        第一是收缴了大批的日军装备。
        第二是锻炼了全军。因为共军底子薄,打仗没有试错的本钱,每次战斗都需要群策群力,所以共军的军事指挥和单兵素质是一起提升的。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军的实力已经远非红军时期可比了。
        第三是军队数量大大的增加。因为得民心,共军数量扩大速度像滚雪球。
        第四是改造了大批的伪军,直接成为战斗力。主要体现在林彪的四野。
        第五是得到了东北的金矿,大大提升了经济储备。经济是战争的支柱,在国共内战中,因为国军腐败,很多中下级军官会直接把武器以作战的形式卖给共军换钱。这也是共军的攻坚能力快速增强的原因。
        第六是得到了一部分苏式装备,但是这个数量远比想象中少得多。刘伯承元帅特意整理了一份武器实用评价。好评最多的是日式装备,其次是美式装备,里面苏式装备评价几乎没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20 11:57 |只看该作者
日本错误发动侵华和太平洋战争,都是一部分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占了上风。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20 11:59 |只看该作者
但因为是被迫抗日,蒋介石从心里是不想把日本人得罪死的,所以在日本对他威胁巨大的时候,他可以联合八路军、新四军。但在日本对他威胁减小的时候,反而抗日不坚决,把精力用来搞摩擦。对于蒋介石剿共比抗日重要的多。

最后结果呢?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20 14:21 |只看该作者
日本的战斗力就像是李小龙,确实前几下挺厉害,但是体能就能维持二三十秒。
——
这句话把我逗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20 14:24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5-9-20 11:57
日本错误发动侵华和太平洋战争,都是一部分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占了上风。


可见上层人士的政治倾向至关重要,几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就能搅动满池水浑。。。。。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20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老公说有一本书,专门分析日本那么小,为什么要侵略扩张,主要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地小物薄,地震带,岛国。注定了要扩张,不扩张有生存危机。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20 14: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但通过战争扩张,不靠谱。因为岛国和占邻国有距离,日本本土的人也撑不起长期的武装占领别国,不如靠做生意的模式扩张,比如购买土地。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20 14: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9-20 14:27
我老公说有一本书,专门分析日本那么小,为什么要侵略扩张,主要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地小物薄,地震带,岛国 ...

岛国多了,挨个分析一下
这种书就是骗傻子钱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9-20 14: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9-20 14:31
岛国多了,挨个分析一下
这种书就是骗傻子钱的

这书我没看过,刚才看到帖子随口和老公扯了一下。这书说得有道理,别的岛国实力未必有日本强。日本相对于周边国家,实力不弱。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9-20 18:51 |只看该作者

总之是胜利了,这就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9-20 19:26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我还没有写完。现在补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9-20 20:34 |只看该作者
五、抗日战争实际上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日本有计划侵华阶段:1931年9月18日至1938年10月27日。如果按照日本全面侵华的时间算就是: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27日。1938年10月27日是武汉会战结束的时间,也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赖以以战养战的战略彻底失败的时间。在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侵华的以战养战策略是成功的,始终伴随着日本财富的增加。但是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侵略所得到的财富利益远比失去的多。日本把从侵略得来的真金白银向美国买了钢铁石油,我们从日式武器会发现,所有的日式武器都有个共同特点:省钱。就是机枪,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射速是每分钟600发子弹,但是日军的军事操典经要求这种机枪在战争中保持每分钟60发子弹的设定。日本全面侵华伊始,发现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拉平占领的贫瘠的土地的落差,再加上杀鸡取卵的三光政策更是雪上加霜。仅仅2年多的时间,日本的以战养战积攒的物资储备就被战争消耗的见了底,这时候是日本停战的最佳时机,也是日本内阁倒台的时间。本来日本是要停战的,但是在1939年德国人发动了二战,席卷欧洲,势如破竹,法国2周灭国,英国彻底龟缩,苏联在德国兵峰之下朝不保夕。这一系列的变化,造成东南亚的欧美殖民地重新洗牌,日本马上觉得自己又行了。不过毕竟财政见底,此时的日本已经不是万众一心了,而是右翼好战派掌权。因此,从1938年10月28日至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右翼赌博式侵华的时间,也是把老百姓拖进战争地域的时间,和第一阶段的全民皆兵,万众一心不是一个意思。在日本获得了东南亚的石油等战略物资后,日本的军力直线上升,不过也惹到了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围殴,日军多线作战,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看《论持久战》的对错。如果二战没有启动,日本大概率不会去染指东南亚。那么中国要想取得军事胜利,就需要在英美等强国的帮助下,在把日本军事物资耗干的前提下,慢慢的取得军事胜利,这个时间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会少于十年八年。而二战是变数,日本染指东南亚,侵犯了美英等国的利益,四面树敌,中国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援,如果蒋介石真的一心抗日,最多到1943年,日本就会全盘崩溃。不能算速胜,但是也不算持久。
六、中日战损比及国共抗日的状态: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前期的中日战损比基本在6:1上下,后期差不多维持在3:1。这是正面战场国军的战损比,共军和日本人的战损比可能低一些。国民党支撑着正面的抗日战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共军在敌后战场的意义。也许八路军和新四军歼敌数量无法和国军比较,但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武器装备和国军相差甚远!人多也是天壤之别。共军在这种情况下,和日本人的作战更属不易。在发动战争的特点上,国共区别很大。国军的战争规模大,多以战役、会战的形式出现,但是因为派系多,厚此薄彼,所以战术僵化啊、指挥凌乱,这也是总成战损比居高不下的原因。共军的战争规模小,多以战斗的形式出现,但是精诚团结、指挥灵活、派系之争情况很少,又因为得民心,深受百姓拥护,所以发展比较块。共军的战斗,受到武器限制,歼敌数量远不如国军,但是发动战争的次数远远多余国军。同时,共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物资破坏,伪军策反的意义重大。我说过,日本人最大的软肋是经济,共军的攻击大部分打在了这个地方。因此,日军在1939年开始,逐渐把战略重心从侵华转向维持华北治安(剿共)上。抗日战场谁的作用大?敌人的反应最说明问题。
七、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关东军吗:
       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关东军吗?如果是,怎么一遇到苏联红军的打击就变成了豆腐渣?所以,我觉得一直驻留字东北的关东军并不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有人说这是因为日本关东军精锐都派到太平洋战场了,实际上这个解释比较牵强。最能打的军队,一定是一直在打仗的军队,而不是拿出来秀肌肉的军队!就像德国的希特勒禁卫军——雅利安师团,希特勒认为是最精锐的,因为该部队有德国最好的装备、最优先的补给。但是和他们交过手的苏联红军认为,这个部队并不如入侵苏联的精锐党卫军。关东军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是在全面侵华的日军,和太平洋战场的日军里面,而不是在一直留守东北的关东军里面。其实从关东军剿灭东北抗联的效率也能看出问题。任何国家,最能打的部队,一定是一直经历战争的部队,这一点列兵或者军演都取代不了。
八、国共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都收获了什么:
        这一点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后来的国共内战结果。先说国军:
        第一是收缴了大批的日军装备,因为日军投降嘛。
        第二是锻炼了一批精锐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这些人战斗素质极高,所以后来逃到缅甸战场,能够在没援军、没物资的前提下,照样把缅甸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就我姥爷反应,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战斗素质比日本人还厉害,但仅限于精锐部队。
        第三是上级指挥员进步真不大。国军的上层指挥者进步真不大,厉害的还是那几个,其他的并没有因为抗日战争成长多少,主要是和国民党官僚指挥有关系:不问缘由服从上级命令,敢于让手下去送死,打仗输了会甩锅,在蒋介石眼泪就是好部下。
        第四是收留了一定数量的日军,增加了一定的主要体现在阎锡山的部队。
        再说共军:
        第一是收缴了大批的日军装备。
        第二是锻炼了全军。因为共军底子薄,打仗没有试错的本钱,每次战斗都需要群策群力,所以共军的军事指挥和单兵素质是一起提升的。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军的实力已经远非红军时期可比了。
        第三是军队数量大大的增加。因为得民心,共军数量扩大速度像滚雪球。
        第四是改造了大批的伪军,直接成为战斗力。主要体现在林彪的四野。
        第五是得到了东北的金矿,大大提升了经济储备。经济是战争的支柱,在国共内战中,因为国军腐败,很多中下级军官会直接把武器以作战的形式卖给共军换钱。这也是共军的攻坚能力快速增强的原因。
        第六是得到了一部分苏式装备,但是这个数量远比想象中少得多。刘伯承元帅特意整理了一份武器实用评价。好评最多的是日式装备,其次是美式装备,里面苏式装备评价几乎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9-20 20:35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9-20 14:24
可见上层人士的政治倾向至关重要,几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就能搅动满池水浑。。。。。

不是他说的那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9-20 20:3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9-20 18:51
总之是胜利了,这就够了。

这句话来得多鼓舞人心啊!来,来,必须走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9-20 20:38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20 20:35
不是他说的那样。

嗯。你慢慢写,我慢慢看。再梳理思路,自我判断~~~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