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南昌首义
查看: 4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昌首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8-1 1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南昌首义
国民党有个武昌首义,共产党有个南昌首义,两者仅相隔16年,
期间风云激荡,变化繁多。
不大理解为什么诸多教科书将武昌起义称为武昌首义?其实在武昌起义前,国民党已经组织过上百次起义,为了不使起义停下来,中山先生已经是负债累累。而南昌起义尽管是中共以国民党的名义发动,起义的部队也是从国民党军中分离出来的,但确确实实为共产党组织的首次起义,正如教科书所言: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8-1 12:39 |只看该作者
起义势在必行

“四一二”,老蒋杀共,国共破裂在即。但此时中共还心存侥幸,力图策动联合国民党左派讨蒋,然而可能发生在国民党内部之间的战争并未兴起,而且越来越渺茫。

在国民党左派军队阵营中,先后出现夏斗寅部和许可祥部倒戈。

夏斗寅部倒戈后直扑武汉,但在武昌城外被由中共控制的国民党军第4军叶挺部击败。许可祥部则将矛头直接指向湖南农运,大批组织农运的中共骨干被杀。

此前,在北伐军攻入湖南时,中共在湖南组织起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为此,毛泽东还写下名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然而,由中共在湖南组织起几百支几十万农民赤卫队和工人纠察队,据说还有5000支步枪,被许可祥一个团1000人,打得七零八落。

中共所控制的不管是农民赤卫队还是工人纠察队,仍属于松散型组织,遇到有组织的正规军,便成乌合之众。
许可祥的马日事变,让中共彻底明白了建立正规军事武装的重要性。

此时的国民党虽然羽翼已丰,仍是革命党,占据中国统治地位依然是北洋***。如果国民党左右两派军队对打起来,最大的受益者是北洋***。被北伐军打垮的吴佩孚、孙传芳这两方势力有可能死灰复燃,因为北伐还没有完成。

由此,蒋介石的南京国民党***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党***更趋于合流。至1927年7月,合流迹象已露出端倪。

此时,善于发动思想阵线战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一脸懵逼,精神近乎崩溃;懂俄语的中常委瞿秋白与苏联顾问鲍罗廷不知去向。

“让不能担负起责任的人休息去吧!我们不能就这样散伙”
这是负责中共组织工作的中常委张国焘发出的声音。

张国焘组织李立三、蔡和森、周恩来几个中常委担负起领导责任。
李立三最先提出武装暴动。
理由:众多主要党员骨干多委身于叶挺部队的控制范围内,一旦汪精卫武汉国民***开始清共,那么叶挺的部队一定是首先遭受清理的重点。与其被动,不如主动。
周恩来提出具体部署是:即驻扎于九江的叶挺部攻取南昌,而后南下至广州汕头。因为南昌为四战之地,宜攻不易守,转移到广州汕头海丰,控住一处出海口,获取国际外援后,扩张势力,再次北伐。

张国焘拍板并提议周恩来任起义总前委书记,领导起义。
因为周恩来在国共合作期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与叶挺及所部带兵的黄埔同学都很熟悉。周还任中共广东区军事部部长,因中共中央还未设立军事部,由此周领导的中共广东军事部顺势成为中共中央军事部,周仍任部长。所以周应是组织领导实施起义的不二人选。

李立三、周恩来先后赶赴九江叶挺部组织策划起义,蔡和森病重不能工作,张国焘坐镇中央。
此后发生了张国焘由最初支持起义,到箭在弦上之机又要求重新讨论起义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8-1 12:44 |只看该作者
起义不计成败

先前随苏联顾问鲍罗廷而去的瞿秋白回到了中共中央在武汉的秘密所在地,并带来一名年轻的共产国际代表引荐给张国焘,名字叫罗明那兹。

罗明那兹见到张国焘便滔滔不绝,要中共继续团结和分化国民党左派,两人交流并不通畅。当张国焘告之即将发动南昌起义请求指示时,这位缺乏实际经验国际共产代表有些不知所措。他发报给莫斯科报告这个情况,莫斯科复电指示停止起义。罗明那兹和瞿秋白令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赴南昌贯彻共产国际指示,阻止起义。

赴南昌途中,张国焘一直在琢磨,如果共产国际不支持,何来国际援助?没有国际援助,即便起义部队到达广东汕头、海丰,控制了出海口,又能怎样?此外,南昌距汕头有800多公里,光靠叶挺这么一点部队走至汕头,谈何容易?假如能策动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起义,将整个第二方面军拉回广东,还有成功的希望。

那时张国焘刚刚三十出头,也算是久经考验。作为北大的理工科学生,在早期中共知识分子精英里,张属于行事果断敢于担当的那类。他是五四青年运动学生总指挥,中共建党发起人之一,多次肩负中共中央代表责任,组织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赴广州和武汉处理国共合作事务,为中共早期极具活力的风云人物。难怪毛泽东曾将张视为党内最强劲的对手。

张国焘认准一个道理是:起义是对的,但不能不计成败,且必须要考虑到胜算。

张到了九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最先见到的中共重要成员恽代英。让张大为吃惊的是,素来对张敬重且极有品质修养并被大家称之为“党内甘地”的恽代英,对张的主张怒火万丈,声言要打倒张。

原定7月31号起义行动计划因张的到来而停止。

张国焘要求南昌起义委员会对起义事宜重新讨论,李立三怒目圆睁,认为起义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共重要成员广东区书记谭平山反对更为激烈。甚至扬言要杀掉张国焘。
谭平山的重大成果是成功策反了国民党20军军长贺龙,将其20军拉过来起义。贺龙做通属下工作并做好起义准备。

谭说,在这个节骨眼,怎好开口告诉人家起义暂停?我们不能这么没有信誉。
除李立三、谭平山外,周恩来、彭湃、恽代英等起义委员会重要成员也都一致反对张国焘。

但却有一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在某种意义上,不反对就等于是支持。
这个人很重要,他是谁呢?
就是带兵的叶挺。
为什么?

前不久叶挺与张国焘刚刚患难与共。
国民党军夏斗寅部倒戈向武昌进攻时,叶挺率兵抗击,情势危机。
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及湖北区书记,成功组织武汉各界对叶挺部队后勤保障给予有力支持。

但这不是主要的。叶挺还是希望拉上他的老上级张发奎一道起义。
张发奎在北伐军中享有盛誉,与共产党关系很好,与叶挺个人关系也很好,且作战配合默契,张在军中影响力也大。

而叶挺与贺龙却不和,叶不大愿意与“土匪”出身的贺龙之共事。

贺龙的部队是贺龙两把菜刀拉起的绿林武装,加入北洋军时就不受待见,后转入国民党军也不受待见,不受张发奎重视,总是面临被裁减的境况。

这次贺龙起义非常坚决,如果告诉他停止起义,等待张发奎反水。
这会让贺龙很难理解,其结果可能就是等不来张发奎,却凉了贺龙。

最后起义委员会决定推迟一天,改8月1日起义。张国焘基于孤立形势,没有再坚持反对。
起义仍沿用国民党旗号,选出新的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谭平山,副主席邓演达、宋庆龄。邓、宋并未参加起义。

谭平山虽成功策反贺龙部起义,却扬言要杀掉反对起义的中央代表张国焘,不久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
等到1949年10月,贺龙与谭平山在天安门城楼相见,两人的身份发生了转化。

贺龙已是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而谭平山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人士。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8-1 12:48 |只看该作者
起义留住了火种

起义军占领南昌城之后,按照周恩来既定部署,起义部队开出南昌城,向广东海陆丰进发。
途中,南昌起义委员会根据贺龙的请求,为贺龙举办入党仪式。

谭平山、张国焘、李立三、周恩来、恽代英、彭湃等都参加这个仪式,显得很隆重。可贺龙却说,加入共产党仪式原来这么简单,还不如哥老会,也不用咬指头扎血誓盟啥的……

起义委员会大员们认为稳住贺龙可以放下心时,却出现了新的情况。

有消息传来,叶挺部有一个主力师,即蔡廷锴师,出了南昌城即脱离了起义队伍。蔡廷锴参加起义是缘于叶挺的面子,他将部队里共产党礼送出队,就重新归入国民党军阵营了。

起义部队进入广东境内,就遭到国军大规模围追堵截。起义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三河坝担任掩护阻击,主力沿既定目标前进。

通常意义上,担任掩护的部队,那是准备要牺牲掉的部队。

可是南昌起义的部队,恰恰是准备用来牺牲的部队保存了下来。

被掩护的主力部队也遭到攻击,部队四散,主要的领导人都离开了部队,周恩来、叶挺、张国焘、李立三等重要领导人分别逃到香港,后转入上海。

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南昌起义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叶挺因脱离部队以致部队溃散覆没而受到共产国际严厉处分。

所不同的是:周恩来检讨深刻,忍辱负重,不仅没有降职,而且继续受重用;叶挺不堪其辱,公开声明脱党。此后,叶挺作为一名热爱军事的职业军人,去了军事理念先进的德国……

贺龙的部队也被打光了,贺龙只身带着几个人,回到湘西老家,从头开始。

担任掩护的部队,是叶挺下属的第25师,由朱德统领,但朱德对这支善战的部队没有权威和号召力。朱德起义前是南昌公安局局长,手下只有一支保安队。

朱德被任命为副军长是个空衔,他不熟悉这支部队,这支部队也不熟悉他。

这支部队的灵魂是师长周士第。

周士第,黄埔一期生,他应是黄埔一期生中提拔最快的之一。曾担任孙中山铁甲车队大队长。
周紧跟叶挺,叶挺是团长时,周是营长;叶挺是师长时,周是团长;叶挺是军长时,周是师长。

但周士第同其他人一样,对这支失败的部队没有了信心,悄然离开了部队。以后他几经辗转,四年后,到了苏区,他不认识的下级都成了他的上级。

还不错,1955年授衔,周也当上了上将。只是元帅林彪曾是他的下下下级。
师党代表李硕勋(李鹏的父亲)也擅自离开了部队,去了海南。

这支部队其实也已经基本散了,只是他们无处可逃。因为国军搜剿队以及民团四处设卡,搜查极严,抓住即杀头。
不得已,许多三一群、五一伙逃跑的人又跑回来了……
因为要活命,只能抱成团。严酷的现实逼迫他们只能维护既有的战斗组织来求得生存。

朱德在一个叫天心圩的地方,将部队进行整编。
不错,还有800多人。
这是3万大军中留下的火种,也是南昌起义的全部意义。

在朱德、王尔琢(黄埔一期生,团参谋长,25师所剩人员最高指挥官,为维护朱德领导权威发挥重要作用,后来牺牲)率领下,向着湘赣群山深处寻找安生之地。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没有能够产生彻底剿灭土匪的办法。这个存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这支残兵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基础。

这也使得这支队伍后来将星荟萃。

当中最耀眼的当属20岁的连长林彪和20岁的班长粟裕。

20年后,北林南粟,成为解放军的双子星。

二人各自统率一支战略大军,即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和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几乎包揽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所有精锐。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8-1 12: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过度夸大粟裕是木思想木文化脑残表现。粟裕当不了帅。

中国人云亦云,很少有思想。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8-1 12: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常为贺龙唏嘘!
南昌起义,贺龙即为国民革命军第2o军军座。

现在,彻底镇压传销是正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8-1 12: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历史,真是个小姑娘。

看三大战役电影,有些地方甚觉好笑。有猫右他爹啥事呀!充其量做做思想后勤工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