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884年)是唐末农民军领袖、大齐政权建立者,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人,出身盐商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喜爱结交豪杰之士。成年后数次应试进士科均未及第,写《不第后赋菊》后离开长安。
- 响应起义:乾符元年(874年)底王仙芝领导民众在长垣揭竿而起,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子侄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在冤句响应,两支农民军会合后并肩作战,队伍迅速发展至数万人。
- 被推为王: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败被杀,余部尚让率领北上投依黄巢,黄巢被推举称王,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改元“王霸”,建立统一领导机构。
- 建立大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进入长安,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黄巢称帝,年号“金统”。
- 兵败身死: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黄巢撤出长安转入河南,进攻陈州时遇顽强抵抗,孟楷被俘杀,陈州之战胶着近三百天,后朱温、李克用集结重兵进攻,农民军大部被消灭,中和四年(884年)五月,黄巢仅率千余人败走山东,最后在泰山狼虎谷自刎而亡。
- 主要举措
- 政治方面:进入长安后镇压唐朝官宦贵族,焚烧宗庙,毁掉祖坟。称帝后任命尚让、赵璋、崔璆、杨希古为宰相,孟楷、盖洪为左右军中尉等,下令唐朝官员三品以上停职,四品以下留任,镇压隐匿不降或假投降的唐廷官僚。
- 经济方面:不满唐朝吏贪沓、赋税重、赏罚不平,提出经济上平等要求,夺取地主阶级田地房产,剥夺大官僚、大地主货财和田宅,将财物分送给贫苦人民。
- 军事方面:采取流动作战的军事战略,主要采用大踏步流动破袭和大规模长驱直入地攻击,在防御、进攻、相持阶段都贯穿这种作战方式。
- 历史影响
- 加速唐朝灭亡:转战南北,攻占唐朝半壁江山,严重削弱唐朝国力,对唐朝皇室和官员的打击加剧了唐朝的衰落和动荡,使唐朝政府陷入崩溃边缘,为朱温篡唐埋下伏笔。
- 唤醒民众意识:高举反抗腐败、追求公平正义的旗帜,唤醒了广大农民阶级的觉醒意识,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经验和范例,激发了人们对封建统治的反思和批判。
- 促进生产力发展:提出“均平”口号,试图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土地和财富再分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进步,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引发五代十国混乱: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接导致唐朝灭亡,引发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为这一时期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