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1-13 12:02 编辑
小时候每当电影散场,小伙伴儿们总是好人、坏人地议论、争论着影片的情节。
诚然,都是小孩儿,那种水平无可厚非。
按说上网都是成年人,但是简单贴标签儿的现象确是十分普遍。
你看,谁谁是左派,谁谁是右派,谁谁是啥啥。呵呵呵,问一句,为啥这么简单?是不是智力问题?
拿个历史上的年轻人做案例,谁呀?同治皇帝载淳。
首先,他是皇帝的独苗儿,受教育请的先生都是当时的大知识分子,学堂叫“上书房”。行吗?
“同治中兴”是算载淳的功绩还是算慈禧的功绩?太平天国该不该灭?这该读哪一本书呢?如果你说太平天国是愚民篡权,那是不是叫“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呢?
首先,人是属于时代的,时代在变,有的时候进步有的时候退步,属于时代的人,交织的因素很多。载淳是19岁的时候死的,曾国藩19岁的时候师从谁?读的书比载淳多吗?很难比较。但是,从今天的角度看,曾国藩比载淳有文化(当然要算上19岁之后的积淀)。
读书很好,但是重要的是“发生化学反应”,能产生出“能力”。什么能力?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同层面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