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帽的一再呼吁下,人大代表纷纷提案,终于在某年某月某日,红灯区合法化了,光棍、宅男们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红灯区一词来自西方,被爱锅人士抵制,后改称为娱乐区。
各地争相建立娱乐区,给出各种优惠政策,一时间娱乐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娱乐区成了地方政府的最大税收来源,伴随的旅游、宾馆、餐饮、出租车、服装、美容等行业生意兴隆,经济形势一派欣欣向荣,地方政府笑逐颜开。
娱乐区还成为了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也吸引了很多外资进入。有的娱乐区出现了荷兰的橱窗,有的引进了俄罗斯的金丝猫,有的引进了东南亚的按摩女郎。
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执行“放管服”政策,为了切实做好政策落地,纷纷出台各项配合措施。
工商部门开辟了注册营业执照的专门窗口,A地承诺“只跑一次”,B地承诺“一次办好”,C地承诺“秒办”,D地直接送证上门。
卫生部门最为积极,疾控中心启动了新业务,承揽了对娱乐区工作人员的查体、培训、颁发上岗证的工作。这一举措又带动起来了一大批查体中心、培训机构的新业务。
认证机构也迎来了新客户,积极为娱乐企业开展质量、健康、安全的三体系认证。大场子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服务管理水平,纷纷申请认证。
认证咨询服务也迎来了新市场,为申请认证的场子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编写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各大场子都拿出了自己的标准化一条龙的服务流程。
税务部门还出台了支持扶持小微场子的税收优惠政策。
计量部门按奈不住也出动了,规定计时的钟须每季度检定一次。
消防部门的例行检查是从来不会缺席的。
环保部门也要求对房间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公安部门是责任最大的,在娱乐区专门设置了派出所,24小时巡逻,确保娱乐区的治安环境。
防疫部门也是责任重大,规定了不打疫苗的不得进入娱乐区。疫苗接种点又排起了长队,接种率直线蹿升。
每天晚上,一座座娱乐区灯火通明,人流不息,是真正的不夜城。
在娱乐区工作的姑娘被称为公主,慢慢的,她们开始抱怨,每年的培训、查体、取证、换证等费用多达数千元。有需求就有市场,在犄角旮旯出现了很多小广告“办公主证,电话:”,几百块钱搞掟。公安开始出手打击这些造假证的不法分子。
无证经营的黑店慢慢出现了,里面的姑娘被称为黑妹,她们是造假证的主要客户。市场监管部门不断研究应对措施,制定了娱乐区监督管理办法,定期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大检查,不定期进行“四不两直”方式的飞行检查。执法局对无证经营的黑店和黑妹进行严厉处罚。
无店无证的街头流莺也出现了,城管部门增加了新任务,忙的不亦乐乎,每天晚上街头巡逻,驱赶流莺。流莺与城管玩起了游击战,你来我跑,你走我来。
正规经营的大场子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开始的比环境、比服务,到后来的拼价格,有打折的,有买一送一的,有赔本赚吆喝的。激烈的竞争让场子的利润越来越薄。
娱乐协会应运而生了,大家共同签署了承诺书,不得以低价竞争扰乱市场,并相互监督。但是变相的优惠打折活动花样百出,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大大缩水。坚持优质优价的大场子举步维艰。
专业打假人也出现了,他们以顾客身份正常消费,留好发票、照片、录音甚至录像证据,然后以从业人员的假证、服务不达标、环境有问题等各种理由向消费者协会举报索赔,并以此为乐。法律专家也被请出来了,研究界定专业打假人的合法性问题。
互联网娱乐经济模式快速发展,各种APP涌现出来,顾客可以从手机上搜索娱乐服务,定制服务内容,下订单。线上又成为了竞争的主战场,各种抢单软件出现了,黑店和黑妹抢走了大量订单。监管的新课题又摆在了监管部门面前。
纪检监察部门也行动起来了,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新举措。出台了D员领导干部出入娱乐区的九项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