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多次在论坛上,包括这里,问过一个史记里的疑惑。
曾经,这里的朋友给了我最靠近我期待的答案。后来我就专门问了DS。获得的答案还不如这里的朋友让我更信服。
比较一下吧——我只能大概说
问题(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背景):
《史记 ·陈涉世家》中说,陈涉是河南登封人(阳城),后来被征发,要去渔阳(北京密云一带)戍边,后来在大泽乡(安徽一带)打动了起义。
这个路线无论如何也是不靠谱的,以秦代的户籍制度(也是古代比较普遍的),平民很少有迁移的事,也就是说,陈胜是从老家被征发的,也就是说,从河南登封出发,目的地是北京,为什么要向东南先来到安徽大泽乡呢?
问过很多历史专业的老师专家,都没有给我信服的答案。
后来在这问了,有个朋友,我很佩服的,甚至都忘了名字,古人有一字之师,这位朋友可称作是一题之师。
他考证了秦朝时几个名称叫做阳城的地方,证实当时不仅是后来的登封叫阳城,这就解决了出发地和起义地的距离问题。
后来我问了DS。他的回答是什么呢?
他告诉我,因为秦朝在办公事的时候,走的都是秦驰道(这玩意我知道,秦朝是修建的官方的驿路),因为驰道的方向问题,所以要去比较大的集中点(也就是比较大的中转站),然后再统一出发。所以在河南征发的士卒先要去安徽集合,再统一去北京。
你敢信吗?
秦朝的首都在哪?
统治中心在哪?
北方的边防前线在哪?
到中原腹地的河南没有驰道,没有人员物流中转中心,专门设到安徽?
司马迁,你告诉我?
DS,你别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