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不读书而行万里路,顶多算是个邮差。《遥远的公路》是台湾作家舒国治的又一本旅行游记,书面的广告称之为“硬核旅行文学”,导演李安在扉页的序言中対之赞美有加,称其在微不足道的杂物中说出个所以然。
我不知道硬核跟文学有啥关系,但我以为旅行文学这个名词应该推敲一下,是先有旅行后有文学,还是先有文学再去旅行?舒国治生于1952年,在美国就生活了七年,经常驱车出游,那么他确实够资格沉潜下来为美国地理风情写点东西。但譬如蚂蚁,蚂蚁是二维的视角,即使爬过一座山岗,对于山也没有任何的概念。这种旅行文学,弄不好就搞成一堆旅行的流水账,要写出厚重感,还得从文化历史中花力气。
这本书只有最后两篇讨论英美文学的气质风格差别给我感觉精神一振,其他的则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印象,我想作者也不打算写成流水账,在自序中说了,“若说美国旅行,最令我获得丰富的是什么?我会说是那种地形构成的奇美;它必须要大,然后在这大当中含蕴那些山与河、平原与树林等所间架交织成的大地而散发出的颜色、气味、光晕等,它们会自然飘进你的嗅觉里,会自然在你眼睛前移来移去。那种神奇,你必须在四时交换下亲身体会。”无疑,作者原来也打算以美国西部风景写出美国人的精神气质,只是,在阅读中,我感觉并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