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5-4-23 00:09 编辑
其实只有基督教坚决反对同性恋,其他古老文明基本都持无所谓态度。中国古人为此还发明了专有词汇,龙阳之好,断袖之癖,可见好男风十分普遍。那时的书生,除意淫女鬼狐仙,热爱青楼之外,实操多半是书童小厮。无论古希腊罗马,还是古中国,男男之间的感情,往往比男女要高级。
什么弥子瑕与卫君分桃而食,龙阳君向魏王泣鱼固宠,汉哀帝不忍惊醒董贤断袖而起,还有荆轲高渐离,俞伯牙钟子期。四大名著,三个都是讲男男。三生石上旧精魂,圆泽和李源也是俩男的,呵呵。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咏怀诗》云: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屈原也在《离骚》中大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之慨……
中国最著名爱情故事梁祝里,祝英台是男子装扮。中国人传统观念的爱情,其实主要指的是男男,而非男女,后来讲男女,其实也是兄弟之义,所以才讲情义。无论《雁丘词》中的“生死相许”,还是《上邪》中的“乃敢与君绝”说的都是“义”。情义,情义,情说的就是义,这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爱情观。
另外,动物中同性行为也非常普遍。绵羊中有8%的公羊在雌雄皆充裕环境下仍选择同性为伴;天鹅和企鹅的伴侣中25%是由同性组成;人类近亲黑猩猩更严重,倭黑猩猩60%雌性个体会发生同性性行为。动物中怎么没有公对公或母对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