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第一次听说,是因一起引起轰动、影响深远的腐败案件,其主角是地地道道的濮阳人,发迹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弄权贪财,胡作非为,还在老家大建府邸,最终落了个获刑入狱、人财两空、家道衰落的可悲下场。 那时,只知道濮阳是河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其他信息一概不知。直到2021年4月下旬,因工作需要,我才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2个月后,我再度来到濮阳,开始关注这座存在感并不是很强的中原城市。 两次濮阳之行,每次都是头天去、次日回,忙完工作就往回赶,压根没空四处走走看看,典型的一走而过,甚至连走马观花都说不上。当然,不管是作为兴趣还是习惯,我都不会放过了解所到地方历史人文信息的任何一次机会,哪怕只是听别人讲一讲,或者主动问一问,或者上网查一查,反正会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信息,力争做到不虚此行。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因位于濮水之北而得名。该市东南部分别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西南部与河南安阳市、新乡市相倚。这种三省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直接导致濮阳的交通条件不是那么优越,甚至不太便利,至今只有铁路货运,铁路客运始终与这里无缘。 暂时落后的铁路交通,并不能淹没濮阳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早在七八千年前,这片土地就已有人类活动,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也发生在这里,黄帝之孙,五帝之一的颛顼亦在此处建立功名。因为这个缘故,濮阳素有“帝舜故里”、“颛顼遗都”之称。 濮阳还是原始象形文字创造者、“文祖仓颉”的故乡。仓颉是今濮阳市南乐县吴村人,相传是黄帝时期负责造字的史官,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总结各部落的刻划符号首创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先民“结绳纪事”的历史,后人尊之为“造字圣人”。濮阳现存仓颉陵遗址一处,建有仓颉陵墓和仓颉庙,还有藏甲楼、故宅井及部分石刻、碑刻。 最令濮阳人自豪的,莫过于1987年濮阳县城西水坡出土、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亦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无独有偶,同一年,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阜新查海地区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早期重要文化遗址,出土一条近20米长的石脉,被认定为中国年代最早的龙的形象,亦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相同的年份,相近的考古发现,都称“中华第一龙”,濮阳与阜新之争就此拉开帷幕。一个“蚌塑龙”,一个“石堆塑龙”,二龙相争,究竟谁才是“中华第一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说似乎都有道理。 当然不只是争论,两地均有动作,大有做大做强、形成既定事实的架式。譬如濮阳,除了行政规划设立华龙区,还靠人工造出一个龙湖,一心想把“中华龙乡”的美誉坐实。 第一次到濮阳,我曾到龙湖晨跑,不知是能见度不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我没觉得这个公园有多特别。 在我看来,濮阳人民大可不必为这些难有定论的陈年旧事费心劳神,仅仅是该地拥有的中原油田及三家大型国有石化企业,就足以让当地人引以为豪了。何况还不只是中原油田,包括名声很响的水秀,已然成为濮阳的另一张靓丽名片。 据介绍,水秀是一部耗资5000万精心打造的大型国际杂技情景剧。它以水幕作背景,融入黄河、龙等地域文化符号,创意突破常规思维,所有节目基本都在水底、水面和空中进行。全剧运用剧目突破艺术的分界,行为艺术与水中芭蕾融合,经典与时尚交织,将体操、跳水、魔术、舞蹈等与杂技完美融合,在高新科技影像手段和魔灯幻影元素陪衬下,对华夏民族龙文化的精神进行全新诠释,既有远古之悠远、魔幻之神化,又有惊奇之险逸、时代之气韵。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濮阳水幕之于我,更像是水中花、镜中月,没有任何直观感受。好在我有早起晨跑的习惯,哪怕行程再紧张,终归有机会了解所到城市。比如第二次到濮阳的次日清晨,我沿华龙区站前路往清丰县固城乡方向慢跑,路过一条叫“开州路”的街道,看到那个路牌,我这个重庆开州(原称“开县”)人先是觉得亲切,进而倍感疑惑:此地为何有“开州”一说? 上网一查才,知道开州是濮阳旧名,与我老家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对濮阳的了解又多了那么一点点。 2021年9月17日晚草于天津河东,9月23日晨修改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