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牌打手 于 2021-11-30 20:24 编辑
[url=https://v.douyin.com/RpnfgMY/]699[/url]
699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一个针织厂。曾经是个相当不错的单位。然后,顺应潮流地破败。前几年,又顺应潮流地变身为文化创意园。大概是向首都的文艺圈看齐——如果在过去,可能是学大寨。
应该有好几年了吧。今儿天好,溜达过去转转,发现园子又扩建出一个520文化园,和原先的699是联通的,但明显有条分水岭。新区到处都是脚手架,要么就是油光铮亮,外立面看上去齐整又气派。旧区尚未完全颓败,几个买卖红火的店还在营业。但是已经不是我初次去时看到的那种精气神了。很有些人到中年的敷衍塞责气气质,不修边幅,蓬头垢面。
尽管如此,仍有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在春风里外,听见有人在和朋友介绍,这儿晚上很是热闹。音乐酒吧尤其人多。
这才忽然意识到,处于退休状态的我实际上早就被城市的时髦抛诸脑后。我在超市大爷大妈赶往打折区哄抢便宜货的当儿出来晒太阳,并不意味着我跟他们不是一路货。
我们都有大把的闲空。我们都在暖和的日头底下眯缝着昏花老眼,完全想象不来夜色有多撩人。
创意园大多是红砖厂房。这是我小时候常见的建筑式样。每一块砖都比我有年头。我上小学前住的就是这种红砖房。到现在我还在梦里推开那扇木门,木门背后是幽暗的过道。几步走上前,左边是大房间,有一张老式的木床,木床紧挨着窗口,我妈在给我讲一个故事哄我们睡觉。窗子外有一个巨大的月亮。月光明晃晃地照在地板上。地板的接缝处有一些坑坑洼洼。
老房子早几百年就拆了。自此这种带有斜顶的三层式老楼房就难得一见了。再往前几年,在工人新村那边还残存了一块这么个老楼群。偶尔路过,没有路灯。完全还原了小时候的夜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赶路,想起有一回我爸带我回家,我坐在自行车后脚一荡一荡,卡进了车圈。嗷嗷地叫唤。也是这么一个黑灯瞎火的晚上。
那个时候我爸还没我现在年纪大呢。谁能想到我现在也年近半百了呢。一把年纪,还像个二流子似的在外瞎逛。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倒也不是不宽裕,就是那个时代之下物质条件都匮乏。总有人说,等长大了,要天天吃肉,天天过节。我倒是对吃肉没有兴趣。我就是不太爱学习。只盼着天天过节天天放假,天天在外头疯。
很好。
今儿,趁着日头好,过个出去玩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