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造成我们的思维固化,但其实很多事情的本质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也就是所见非所得,要克服自己固化的认知是非常难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玻璃是固体还是液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玻璃一般都很坚硬,因此我们下意识的将其定义为固体,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对于这个我们从4000年之前就使用的物质,我们似乎并不了解其到底是什么状态的物质。有人说玻璃是固体,还是很脆的,一敲就破。还有人说,玻璃并不是固体,它是液体。
如果我们用微观的方法去分析玻璃时会发现玻璃的分子是松散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时间足够长,那么玻璃就会出现液体的特征。人们在研究古老建筑时,发现了玻璃的异常,而这个异常则是像极了液体的状态,也就是玻璃的底部,比玻璃的顶部厚。而这则是因为长时间以来重力的影响。而如果玻璃是固体的话,是根本不会受到影响的。因此才会有人认为,玻璃的本质是液体,而不是固体。也就是说,我们窗子上的玻璃,其实是在慢慢流动着的。
在目前为止,认为玻璃是固体的一方,始终无法拿出相应的证据说服认为玻璃是液体的一方,这主要是因为玻璃的确坚硬的像固体,但是其却拥有着液体的部分性质。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处世界的神奇之处。
玻璃更像是固液共存的物质,或者是黏度很高的液体。而这样的状态,有一种物质也拥有,那就是石油分离出来的沥青。常温下的沥青很像是固体,甚至可以用锤子敲碎,但其实它是液体,有很高的粘稠度,是水的万亿倍。
人们为了验证这一物质拥有极高的粘稠度,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沥青滴漏实验”,不过遗憾的是,这样的实验需要的时间是相当的漫长的,就像玻璃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才能够观察到其底部比顶部厚。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耗时最长的实验。该实验从193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92年,但是实验仍然没有结束。已经先后有两位主持这个实验的教授离开了人世,让人颇感遗憾的是,这两位教授至死也没有能亲眼看到实验的结果。
说这个实验是世界著名,一是因为这个实验的耗时太长,现在已经超过了92年;二是实验的结果虽然已经产生了9次,但实验者仍然未能亲眼目睹过一次;三是因为这个实验虽然很简单,但是它本身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确实让世人肃然起敬。
现在有了这个实验的网络直播,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9次滴落居然都没有人能看到,大自然一定蕴含着某种神奇。据说第10次滴落将发生在2028年,大家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