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
巧儿,你说得没错,高主任和他孩子能遇到那么善良、那么有智慧的班主任老师,确实够幸运了。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仅靠幸运行么?肯定不行。我的体会,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不能等到不行了才去想法子。在子女教育这件事上,千万不要迷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那一套。关键,巧儿,你们将来如果有了孩子,一定从小抓起,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保质完成作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维持既平等相待又适度威严的亲子关系,这几个方面,缺了哪一条,孩子教育都会出现问题。
这方面,我再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联勤部机关的一名处长,姓苏,不用说名字,曾大作家就知道是谁。我习惯叫他小苏,苏州的苏。小苏是我家老头子的远房亲戚,叫我表婶,当年入伍借了老头子一个老部下的一点光,但后来在部队的发展,全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这个我没瞎说,我都半截身子入土了,有必要撒谎吗?
今年一月中旬军区机关分流人员,小苏平职交流去了泉城,到那个战区陆军机关当副处长。巧儿,这你就不懂了吧,在军区机关,处长是正团;而在新组建的战区陆军机关,处长是副师,小苏平职过去,自然只能是正团职副处长。没关系,你现在成了一名军嫂,部队这些事,慢慢就会了解的。
我家老头子是湖南衡阳人,小苏和他妻子小何也来自这个地区,两人从小就是同窗,并且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班,算得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口子感情很好,育有一子,去年中考,目前在盛天一所省级重点高中读高一。这孩子,和刚才讲的医院政治处高主任家儿子的情况差不多,脑瓜子好使,但学习上不使全劲,玩游戏、看课外书是主业,学习是副业,考上高中全凭那股聪明劲和运气好。上了高中,孩子依然以玩为主,尤其一到节假日,往疯了玩。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很快下滑,今年一月中旬期末考试,全年组倒数第一。两口子很着急,小苏调到泉城之前,强行把孩子送到一个补课班。但这并不管用,孩子不仅在补课班上睡觉,还逃了几堂课。
上周五晚,小苏从泉城回来轮休。周六上午,趁孩子去补课的空隙,小苏和小何拎了一箱牛奶和一些水果来联勤部门诊部看我,期间唠到孩子教育问题,小苏愁眉不展,叹声连连:“哎,表婶,一说孩子教育问题,我就头痛。您老经历多,帮我们两口子出出主意。我家那小子,就是不想读书。他不止一次跟我讲,他读不进去,他宁愿去打工,也不愿读书。我说送他去当兵,这小子不干,说当兵太苦。表婶,您说说看,这世上哪有不辛苦的工作?昨晚到到家后,我带他去浴池洗澡。利用泡澡的功夫,我想跟他好好唠一唠。闲聊还行,一说到读书,说到学习,这小子就不吭声,不管我怎么讲,他就是不回应。我态度好得很,轻言细语,苦口婆心,好话说了一大堆,一点效果都没有。说到最后,臭小子干脆把耳朵捂住,闭上双眼装睡觉。那一刻,忽然觉得自己好失败,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如果为了工作,把孩子的成长给耽误了,我在部队付出的那些辛苦还有什么意义?表婶,我该怎么办?”
我问小苏:“你调到泉城工作,孩子是不是有想法?或者觉得老爸不在家了,没人管得了他,所以才这么放松自己?”没等小苏回答,小何开口了:“表婶,还真被您说中了。孩子没跟他爸说过,但跟我唠过,说他爸爸眼里只有工作没有家,也没有妻子孩子;学校开家长会,别的同学爸妈轮流去,我们家每次都是妈妈去。孩子还讲,反正我爸忙,不怎么关注我,也很少管我,学好学坏他都不关心,我为啥要拼命去学?让我好好学也行,叫我爸回盛天。只要他每天回家陪我吃吃饭、唠唠嗑,学习的事不用你们大人操心,我会快马加鞭,很快就会追上去的……”
显然,在此之前,小苏并不知道儿子的这些想法。因为听爱人这么一讲,小苏很惊讶,甚至有些震惊,继而懊悔不已,先是紧握双拳,后又使劲抓扯自己的头发,回头小声问小何:“这些情况,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讲?”小何很委屈,眼泪都出来了:“我跟你讲有用吗?你是能调回来?还是能脱军装转业?我是军嫂,我知道你们不容易,更不想拉你的后腿。可孩子这个样子,我一个人真管不住啊……”说着说着,小何呜呜地哭出了声。
这个突发情况,让小苏有些手足无措:“你哭啥嘛?哭能解决问题?也不怕表安婶笑话。”转过头,小苏再次向我求教:“表婶,您给支支招,我该怎么办?”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关键,巧儿,你们两个说说,我能有什么好办法?我倒想把小苏从泉城调回盛天,可我没那个本事;我建议小苏转业?人家的军旅梦想还没实现,目前还不想脱下军装。再说了,小苏转业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了,办法总比困难多,那天上午,我们三个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达成共识:小何抓紧随军去泉城,然后给孩子办理转学,这样小苏就有时间管教孩子了。
那天,小苏讲了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作为尽职尽责的军人,我们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唯独对不起家人。这当中,最亏欠的是妻子,最对不住的是孩子,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欠账,并且越欠越多,多到还不清也还不起。除了那份工资,我们还能给家人和孩子什么?除了愧疚,什么也给不了……
哎,这个话题太沉重,不说了。曾关键,我们的大作家,你别只听不讲啊。我佟老太太讲不动了,你也说两句?巧儿,赶紧给你老公整杯茶水,让人家润润嗓子。嗯,这就对了,夫唱妇随嘛。
【桐言无忌】
由于军改移防,军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主题。不是每个军娃都像高主任的孩子那么幸运,能遇到那么善良、那么有智慧的班主任老师,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有多少军娃由于缺少父亲的陪伴和教育,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是性情改变。小苏的儿子就是典型例子,“孩子没跟他爸说过,但跟我唠过,说他爸爸眼里只有工作没有家,也没有妻子孩子;学校开家长会,别的同学爸妈轮流去,我们家每次都是妈妈去。孩子还讲,反正我爸忙,不怎么关注我,也很少管我,学好学坏他都不关心,我为啥要拼命去学?让我好好学也行,叫我爸回盛天。只要他每天回家陪我吃吃饭、唠唠嗑,学习的事不用你们大人操心,我会快马加鞭,很快就会追上去的……”
这是孩子的心声,是对爸爸的期盼,是期翼着一家团圆的夙愿,当愿望没有实现的时候,孩子就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父母进行逆反的报复。我们可怜的军娃,身为军人的父母怎能不希望与你时时相伴、日日团聚,但是作为军人,肩负重任,必须舍小家、为大家、保国家!对你们只能是更多的愧疚了!“作为尽职尽责的军人,我们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唯独对不起家人。这当中,最亏欠的是妻子,最对不住的是孩子,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欠账,并且越欠越多,多到还不清也还不起。除了那份工资,我们还能给家人和孩子什么?除了愧疚,什么也给不了……”
军娃代表军人家庭的前途和希望,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军娃的成长,既需要军人更多的陪伴,也离不开军队的关心,希望全社会倾注更多的关爱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