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将近一年时间过去了,但对2019年12月中旬那天下午在豫南某军营修理一连看到的那一幕,我怎么也无法忘怀。但是今年9月7日,我到火力连蹲点当兵的第二天,当得知自己10个月前有些简单粗暴的举动给一名基层连队主官带来莫大压力时,无法忘怀变成了难以释怀。
之所以无法忘怀,是我那天看到了当兵以来所目睹的最乱的管理秩序、最脏的环境卫生、最差的干部带头。表面看,这属于日常管理,跟风气无关,也不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范畴,但实际上与风气紧密相关。一个管理松懈、秩序混乱的单位,怎么可能有积极向上的好风气?要知道,基层风气关乎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脱离日常训练、教育管理和软硬件建设等谈风气建设,无异于纸上谈兵甚至空喊口号。
正是基于这个基本认知,那次与某合成旅领导交换意见时,我谈到了在修理一连看到的乱象,以及自己的诸多疑惑和不解。那时,我甚至不清楚那个被我点名批评的连长姓甚名谁,现场没问,过后也没了解,反正是对事不对人,没有必要搞得那么清楚。
说得更准确点,我当初针对的真不是那个连长,而是借以表达对旅首长机关不深入基层、不面对面指导、不实地检查的质疑或是不满。我一直坚持认为,基层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应该反思的是领导机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级不认真不较真,下面必然应付对付。
我没想到的是,由于我点到了具体连队,说到了具体人,我离开之后,修理一连的两位主官经受了一场狂风暴雨,听说指导员调整了工作岗位,年龄原本偏大、进步本来偏慢的王连长再次受挫。
当然,我也坚持认为,这是王连长及其他相关人员应该付出的代价。毕竟,当兵不是过日子,更不能混日子,每一天每一刻都要保持枕戈待旦的状态;既然履行职责有瑕疵、工作落实有疏漏,挨批受挫一点不冤。
事隔10个月之后,当我抵达火力连蹲点的第二天,当第二次见到那个主动上门汇报工作和承认错误的修理一连连长,但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姓名,当我看到他的诚惶诚恐,尤其从别人那里得知他的成长进步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获知他“压力很大,听说您要来蹲点更是‘心惊胆战’”时,原本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我被狠狠地抽了一鞭子,自责或愧疚一下子涌上心头,并且逐渐强烈,挥之不去。
直到去了一趟修理一连,各个角落看了看,有意无意地表扬表扬再表扬,并且当面向王连长道了歉,还应邀到连队食堂吃了顿饭,同时给王连长鼓了鼓劲儿,心里才安稳一些。随后的十来天里,又去了一次修理一连的食堂,还到他们即将搬入的“新家”转了转。这几次到修理一连,我都是以鼓励为主,没再吹毛求疵,没再给王连长传导新的压力。
接触的次数多了,面对我这个爱较真的纪检监察干部,王连长不那么紧张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说起连队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更是侃侃而谈,底数清楚,思路清晰,展现出了一名基层主官应有的素质和自信。
10月17日晚再次抵达豫南那座熟悉的军营,安排次日工作时,决定再到修理一连看一看,一来跟王连长见个面、道个别,二来再给他加加油、鼓鼓劲。王连长岁数不小了,过了年就35岁,真正的年龄偏大、职务偏低,需要来自上级机关的鼓励和认可。
除了这个因素,从我个人的角度讲,这本身也是一种补偿,甚至是一种救赎。当然是自我救赎,对无意伤害他人之后愧疚之心的自我救赎。因为我深信,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知错认错还要改错,否则人生就会留下有太多遗憾。
10月18日在火力连食堂吃过早餐,当天正式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前往修理一连。原本只想去和王连长见个面、唠一唠,不曾想全连官兵早就齐刷刷地列队站好,等着我去合影留念。
对我而言,这个场面有点大,也有点受宠若惊,但又不好推却,只好拉上同行的某合成旅政治委员赵春森、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史祥东,一起跟修理一连的兄弟们合了个影。
照完相准备离去,王连长非要我给全连官兵讲几句,还将了我一军,说早饭前我给装步八连提了希望,也应该给修理一连的兄弟们提提要求。王连长虽未明讲,但意思很明确:您不能厚此薄彼。
算是赶鸭子上架,我再次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到前台。当然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比如找找共同点,比如当着全连兄弟的面再道道歉,比如讲讲对如何走好军旅之路的感悟或建议,就当是集体谈心,无所谓有没有高度。
我讲到,我当战士时在军械仓库,接触过轻武器运输,后来还专门到某炮兵军械训练大队学了半年轻武器修理,和咱们修理一连的兄弟们算是同行。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每次到后装保障单位或分队,总得觉得很亲切。
我讲到,去年12月份第一次来咱们修理一连,所见所闻确实让我很意外很不解,但我没有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在一个正式场合点名批评了连队和你们王连长,给修理一连的兄弟们尤其是给王连长带来了巨大的思想负担和工作压力,甚至还事实上还影响了王连长的成长进步。这是我的问题,上个月来蹲点时,当面向王连长道了歉;在这里,再次向王连长、向大家说声“对不起”。
我还讲到,尽管我的工作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但我也坚持认为,没认真履职,工作没干好,就要付出代价,就应承担责任。好在王连长和修理一连的战友们知错就改,连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精神面貌、管理秩序还是建设标准,都与去年大不一样。
关于如何走好军旅之路,我给修理一连的战友们提了三条建议:一是争创一流,后勤分队不能后进,建设标准要向标杆连队装步八连看齐,没有标准要创造标准,有了标准要超越标要。二是建功立业,当兵要有个当兵的样子,要立足本职岗位成人成才,靠工作成绩立功受奖,让或长或短的军旅生涯尽量不留遗憾,回到地方后能够有美好回忆。三是用好手机,一个大老爷们儿如果连手机都管不好用不好,谈何战胜自己?怎么建功立业?平时少玩手机多看书,多看纸质书少看电子书,切实把手机管住用好,不在手机使用管理上出问题。
上个月在火力连蹲点期间,我专门跟某合成旅政治工作部杨建华主任谈过王连长和修理一连发生的巨大改变,恳请旅里“重新评估和使用曾经出过差错的同志”。
10月19日午饭前,跟某合成旅党委班子成员交换意见时,我再一次提到了和王连长和修理一连的变化,请旅党委关注一下像王连长这样工作出过差错同志的个人进步问题,在严格考核、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适当予以考虑。
对了,10月18日上午与修理一连官兵集体合影前,我看到了该连年纪最大、兵龄最长的老兵、一级军士长李军朝。这位1991年初从河南南阳入伍的老兵,很快达到最高服役年限并退出现役,可这位老兵工作劲头不减、标准不降,深得全连官兵的认可和敬佩。
离开修理一连之前,我把这位兵龄比我长三年的老班长请出队列,单独和他合了个影,表示要向他学习,像他那样扎根军营、无私奉献。
渝夫2020年10月21日晚草于河北石家庄,10月22日晨充实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