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中医趣事
查看: 35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趣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1-1 2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5-1-1 21:53 编辑

有名医某,外出。偶歇巨第门旁,其门中人出入甚忙迫,询之,言其家公子患喉症,奄奄一息,危在目前,急为备具身后事矣。医者谓此证我善治,虽至危亦能挽救,可为传达。

其人闻言入,须臾宅主出,肃请客入。视病人颈项肿甚剧,闭目昏昏似睡,呼之不应,牙关紧闭,水浆亦不能入。诊脉余,询其家人,方知不能食将周旬矣。医者沉吟良久,遂俾其家人急煮稠粥一盆,晾半温,待病人愈后服之。又令备细木棍数条及斧锯之属。其家人皆窃笑,以为斯人其疯癫乎

医者略不瞻顾,惟用锯与斧将木棍截短,一端削作鸭嘴形,且催将所煮之粥盛来,视凉热可食否。遂自尝之曰:“犹热,可稍待。”乃徐用所制鸭嘴之最细薄者撬病人齿,齿稍启,将鸭嘴填入;须臾,又填以略粗略厚之鸭嘴,即将初次所填者抽出。如此填抽至四五次,其口渐张开,而骤以制鸭嘴所锯之木屑投病人喉中。

其家人见之大惊,欲发恶声。遽见病人大咳连连,顷刻吐脓血碗余,遂能言呼饥。进以所备粥,凉热适口,连进数碗。举家欢喜感谢。

因问:“病至如此,先生何以知犹可救?”答曰:“病者六脉有根而洪紧,洪则为热,紧者为毒;且其颈项肿热,因喉生痈毒,为日已多,乃确知其痈已溃脓。然咽喉肿满,药不能入,以针透脓,不知自吐,亦所出脓有限,不能救眼前之急,故深思而得此法。尝见咳之剧者,能将肺咳破吐血,况喉中已熟之疮疡乎!此所谓医者意也,惟仁人君子始可以学医,为其能费尽苦心以救人也。”病家乃大叹服。


                                                      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1-1 21:55 |只看该作者
真神奇啊。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之辨证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1-1 21:57 |只看该作者
这文字也甚好。半文半白,颇有《聊斋》之神韵。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1-1 22:0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5-1-1 21:55
真神奇啊。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之辨证

险中求幸,我也觉得神奇。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1-1 22:0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5-1-1 21:57
这文字也甚好。半文半白,颇有《聊斋》之神韵。

张锡纯,河北盐山县人,清末民初时名医。
数次举业不就,遂弃儒行医,名噪京津奉天。
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至今为医者奉为圭臬。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1-1 22:17 |只看该作者
如此良医,百年不一见也!
设若失手,轻者被病家乱棍打出,重者拉去见官。
当今之世,哪个中医有此胆识?谁能肩此重责?
我是不敢亦不能也。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1-1 22:37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5-1-1 22:17
如此良医,百年不一见也!
设若失手,轻者被病家乱棍打出,重者拉去见官。
当今之世,哪个中医有此胆识? ...

再录几篇,以飨读者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1-2 12:5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5-1-1 22:37
再录几篇憎隙琳�

张锡纯先生所录的这一则某名医治案,他也是除了佩服,更是赞叹。
张先生在其医疗生涯中也碰到过类似的病例,从他的治疗过程看,他也没有这样的胆量。
我得闲了,把他的医案抄录出来做个对照。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1-2 13:56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深通人体的生理特征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1-2 21:56 |只看该作者
沧州友人董寿山,年过三旬,初则感冒发颐,继则渐肿而下延至胸膺,服药无效。时当中秋节后,淋雨不止,因病势危急,冒雨驱车迎愚。


既至,见其颔下连项雍肿异常,抚之硬而且热,色甚红,下肿已至心口。其牙关不开,咽喉肿疼,自牙缝进水半口,必以手掩口,十分用力始能咽下。且痰涎填满胸中,上至咽喉,并无容水之处;进水少许,必换出痰涎一口。且觉有气自下上冲,常做呃逆。其脉洪滑而长,重按有力,一分钟约近九十至,大便数日未行。


愚曰:“此俗所称虾蟆瘟也。其毒热炽盛,盘踞阳明之府,若火之燎原,必重用石膏清之,乃可缓其毒热之势。”从前医者在座,谓曾用生石膏一两毫无功效。愚曰:“石膏乃微寒之药,《本经》原有明文,仅用两许,何能清此炽盛之毒热?”


遂为疏方,用生石膏四两,清半夏四钱,金线重楼三钱,连翘二钱,射干二钱。煎服后,觉药停胸间不下,其热与肿似有益增之势。知其证兼结胸,火热无下行之路。幸药房即在本村,复急取生石膏四两,代赭石三两,又煎汤服下,仍觉停于胸间。又急取代赭石三两,瓜蒌仁二两,芒硝八钱,又煎汤饮下,胸中仍不开通。


此时病者咽喉益肿,再饮水亦不能下咽。病家惶恐无措。愚晓之曰:“之所以连次亟亟用药者,正为此病肿势浸长,恐稍缓则药不能进。今其胸中既贮如许多药,断无不下行之理。药下行则结开便通,毒火随之下降,而上焦之肿热必消矣。”


时当晚十点钟,至夜半觉药力下行,黎明下燥粪若干,上焦肿热觉轻,水浆可进,晨饭时牙关亦微开,服茶汤一碗。午后,肿势又渐增,抚其胸,热又烙手,脉仍洪实。意其燥粪未必尽下,遂投以大黄四钱,芒硝五钱,又下燥粪,兼有溏粪,病遂大愈。而肿处之硬者仍不甚消,胸间抚之犹热,脉象亦仍有余热。又用生石膏四两,金银花、连翘各五钱,煎汤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日服一剂,三日痊愈。


寿山从此愤志学医,今已成名医矣。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1-3 14:47 |只看该作者
前面就跟着看了~
医案但真的可以收集一下
中医和西医治疗理论真是不一样
看最后一个病例就知道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1-3 17:55 |只看该作者
隐香 发表于 2025-1-3 14:47
前面就跟着看了~
桨傅娴目梢允占幌�
中医和西医治疗理论真是不一样

感谢隐香有浓厚的兴趣看这个。
前头那个医案是破釜沉舟的手法。在那个时代、那种情形之下,也只有那个胆大包天的名医敢用这个非药物治疗的手段。

第二个医案,病人症状和前头的那个很相似,但张锡纯先生有些畏葸,没有大胆使用最有效的办法,走了弯路。所幸他没有放弃治疗,稳定了病人家属的情绪,果敢使用攻泻药,才使患者转危为安。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1-3 19:56 |只看该作者
发颐:现代医学叫腮腺炎,俗称痄腮。
虾蟆瘟: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情较腮腺炎严重。症状是寒战高热,头面、颈项肿大甚至溃烂。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1-3 21:02 |只看该作者
这第二个医案记载是张锡纯先生主治的。


他在医案后面的按语里说:“此证当二次用药时若加大黄、芒硝于药中,早通其大便,或不至以后如此危险,而当时阅历未深,犹不能息息与病机相赴也。”这个按语显现了一代大医的谦诚之心,实事求是地表明了他在治病中的心路历程。


温毒上攻,颔下连项雍肿异常,抚之硬而且热,肿势已漫延至胸部;咽喉肿痛,水饮难下,纯是一团火毒之气鸱张上焦。咽喉要道,人体生命所系的呼吸、饮食皆仰赖于此处,曷不惧哉!


一诊用药,病重药轻,二诊用药,缓不济急,三诊用药,加入了芒硝、瓜蒌仁,虽然与病机相符,依然不能克望立效。好在张先生有主见,及时安慰患者家属,安心静待药力发挥,这才有了黎明便通结开,危急之势得以缓解。接着运用大黄、芒硝以解毒泻下,才完全控制住局面。诚患者之幸,亦医者之幸也。


张先生说自己阅历未深,可能是时当少年,经历的危急重症不多,积累的治验还不丰富,只知道用内服药物去治疗,考虑不到针刺和药物外敷的治疗途径。


假设当时用三棱针刺少商穴出血,再用仙人掌(去毛刺)和芒硝一起捣如泥,外敷红肿热痛处,加上内服汤剂,当会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不会有彼夜的惊心动魄了。


阅读先贤的医案,看他们的得失体会,无疑对我自己又是学习的良机,警示的明鉴。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