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已经用“伐冰”来比喻世事。如《左传·昭公四年》
“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 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 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这是鲁国在初税亩之后继续改革税制,实行“丘赋”制度。但凡改革,总有反对派。这个反对派即用“伐冰”作比喻,强调“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冬天不要出反常的暖日,夏天不要隐伏酷寒,春天不要暴风,秋天不要暴雨。
总之,伐冰,可以四季调和。
隐喻社会机制,伐冰之家是上层建筑,要调和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尽量追求公平公正。不要与民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