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概是刚上初中,发誓要博览群书,于是只要见着有字的东西,从报纸到黄历,从武侠到言情,甚至还包括某些不可说的手抄本,再甚至包括家畜产后护理,一概囫囵吞枣的读过。
当时看的一些诗词文章,古代的,因为没有现在的搜索查找便利,有的连注解都没有,就是硬读加猜测。
小时候看“恨不相逢未嫁时,还君明珠双泪垂”感动了很久,后来知道是政治和人生的不得已
还有一次读《后赤壁赋》,看到苏轼和朋友买了条鱼,大致还能懂,然后苏轼回家找酒,有一句“归而谋诸妇”,很是羡慕,因为理解成了回家后和自己的媳妇们商量。
后来知道这个“诸”相当于之于的合成,意思是回家和老婆商量这个事——就一个老婆啊
于是有点尴尬了。
看红楼的第一回,就认定这是西游的续集,以为那块石头要换个地图搞事情,一直在追着看,看了十几回,实在看不到贾宝玉从耳朵眼里掏金箍棒的征兆,只好弃书。
还曾经试图考证基督山伯爵和达尔达尼央的关系。
还以为牛虻和保尔一定会来到井冈山。
在看《阿Q正传》的时候,一直期待着地下党。
那一年,我1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