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很多孩子一直学习很努力,但是结果不一定多好。我认为思维提升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为什么有的孩子看似不怎么努力,成绩还能远远超过学习努力的孩子,就是因为他天生就有高端的学习思维。而这一点大部分孩子是没有的,但可以通过训练提升,而提升的过程并不美好,一般会遭到孩子抵触,因为如果一个努力的孩子不抵触高端学习思维,那他早就通过努力实现了。所以提升学习思维一般有强制性,这就需要服从教育。
论感知悟性,我感觉自己比儿子强一些,但是论学习,我是不如他的,这一点,认识我的朋友都这样说。我儿子学习中有几个思维提升,让他的学习发生质变,但是每次提升他开始并不开心,而最终的结果却可以得到他的认同。有些思维的强行提升的原因,和老师的认知局限是有关系的,这也是我不完全相信老师的原因:
一、数学必须坚持用最先进的办法解决问题:
做小学数学应用题,儿子比较擅长于列式计算,为此自己也下过功夫,但是后来学习方程了。我要求他必须用方程解决问题,儿子明显不愿意接受,他说老师要求正确就行。我说:“别听你们老师的,我说了算。”那时儿子小,还比较听话。虽然不开心,还是照着做了。当儿子方程运用熟练以后,优势马上出来了。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其他报班的学生却陷在里面。这时候儿子是服气的,我说数学学习的原则就是:有新方法不用旧方法。你要记住后来出现的方法一定有优势,当你掌握了大量的解题方法,才有资格挑选最简单的办法。
二、掌握整式消减的初级代数技巧:
在儿子六年级时,很多几何题出现了整式计算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对于小学要求,就是列出关系式(整式),把数字带入,解题。但是这样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我要求儿子必须学会用整式直接化简的手段再带入数字,儿子说:“老师说整式化简超纲。”我说:“天地君亲师友,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冲突时,你要听家长的。”这时候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很是不愿意听,但是又止不住成绩下降,被我说哭了。后来在周末我教他整式化简解决问题,效果很突出,儿子成绩快速回升,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儿子得了98.5分,是第二名,第一名99分,而第三名比他们两个差距要大不少。几个数学女学霸全翻车了,最好的也就是90出头,最听老师话的89分,究其原因就是太听老师的话了。而老师明显对区里的考试难度估计不足,她教的解题办法是无法应对那种级别的考试的。事后儿子明白了,大纲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去主动的探索完善一些,简单的地方学起来也没多难。
三、物理学习的分歧:
儿子初中的物理学习,我看到老师的教学就感觉要翻船。老师自己物理水平不低,但是她的教学适用于本身基础比较强大的学生,不适合零基础小白和悟性不够的学生。儿子努力主动,但是思维深化在这里反而会形成问题,陷入误区和歧途。我给儿子的建议是:在你基础物理知识不够的时候,不要去过度的深化思维,这样对学习有害无益。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努力学习不容易,实际上让孩子不要形成学习思维执念更难。根据我对儿子讲的:谁认知高听谁的原则,我们是协商进行的。好在服从教育的影响还在,后来儿子还是听了我的一些东西,经过大量做中低难度的题,水平上去了,这样再深化思维效果马上就出来了,也学到了老师的优势。最终中考物理满分。
四、用高认知的思想进行高中学习:
到了高中,儿子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属于中等偏下,我们可以说:“这个学校都是学霸。”但是人总是要进步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一直在思考。好在儿子很喜欢和我分享学校的事情,最终我发现问题在思想。儿子在小学、初中并不是重点学校,老师不可能跨维度给儿子灌输高端学习思想,也就是说儿子所表现的学习思想高度只是他自己努力的高度,而不是名师指点的高度。而这时儿子的学习认知已经超过了我,我只有建议权,好在儿子听了,在接受了高端思想以后,再努力确实效果显著,事半功倍。
很多家长总是在对孩子说:“你学习要努力啊,努力啊。”当孩子成绩不佳的时候就会怪孩子没努力,这有什么用呢?儿子已经要上高三了,孩子从小学习就是我管,但是我从没有说过一句:“你要努力啊。”我觉得这是家长教育孩子学习最无能的表现。学习是个悟道的过程,也是个提高思想的过程,让孩子认知到这一点,并且努力去做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