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都传谁谁谁教培班不报,家长不管,最终考清北的传说。但是期间有几个问题:谁谁谁是你见过还是听说过?谁谁谁是什么年代的学生?谁谁谁的家在城市还是农村?别处我不了解,但是就北京而言,一个学生不上教培班,不早教,家长彻底不管,上清北是痴人说梦!
如果这个孩子是学习天才,在家长正确的教育引导下,确实可以不报教培班上清北。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在资质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孩子,如果不靠教培班,上高中会怎么样呢?我觉得要从利与弊两方面分析,从我儿子而言,如果只考虑高中成绩,肯定是弊大于利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弊端出在何处呢?就是一点,初中的正常教学大纲根本不能满足高中学习的顶级要求!简单说就是:按照初中大纲正常学习,在北京考个大学是没问题的,好好学考个一类大学,不好好学,考个二三类的。但是如果去拼985、211大学,靠初中教学大纲那点知识,和那种高阶的高中学习是无法衔接的。我儿子上高一的时候,感觉就是每天学不完的东西。实际上他每天学的东西里面:三分之一是初中和高中的高阶学习衔接的知识,这一块有一定的难度,但他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学过的。三分之一是普通高中正常的教学知识,这部分反而不难。还有三分之一是高中的高阶学习知识,这部分知识最难,没有前两部分支撑根本学不透。
儿子很努力,但是他的资质在正常范围内,承担所有的知识压力很大,每天作业都写不完。高一期末考试的成绩不错,750分制的满分,考了636.5分。这个分数看似不低,但是和考了700多分的同学比起来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到了高二,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更加恶劣。儿子的分数略有下降,很多同学的分数在快速提升。原因是什么呢?还是在高一的高阶知识掌握,高一的大学霸,高阶知识掌握已经通透,成绩自然带来长足发展;高一的小学霸,因为提前掌握了初高衔接的知识,有了足够的时间,利用教培机构的帮助去消化高中的高阶知识,所以水平也上来不少。可是儿子呢,高中的高阶知识在自己攻克,而初高中衔接的东西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还处于劣势,所以对于高阶知识的掌握是不如大部分人的,造成成绩退步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些就是所谓的弊端。
然而,儿子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常年习武的心态发挥了作用。儿子并没有因为成绩差距而造成学习心态的波折,一如既往的执着于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中以后,利好出现!开始不断反映出对知识的顿悟的情况。一旦顿悟,成绩就是突飞猛进的,努力也变得有的放矢而高效。这个学校每次考试都有进步奖,颁给学科进步突出的学生,高一儿子得过,是因为努力。高二儿子也得了,是因为顿悟。长期的自我学习确实提高了儿子的学习能力,只要是一次有价值的讲座,就可以让儿子的学习成绩迈进一大步,而那些靠教培助力的学生却不行。并且儿子知道了怎么利用网上的免费教学讲座来补充自己学科知识的短板,效果也非常好。可是在知识储备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这些东西对儿子成绩的提高根本起不到作用。
换句话讲,不上教培班,早教班的学生,如果资质一般,到了高中去拼高阶学习,绝对会有煎熬期,但是如果熬过煎熬期,那也有成为大学霸的机会。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早教加教培的优势,就是让孩子从接触学习以后到高中之前,要经过掐尖选拔到各种超前学习,始终处于学习的煎熬期,缺点是煎熬时间来得早,来的长,孩子有可能形成学习的疲态而熬不出来。优点是一旦熬出来,对高考的成绩保险系数高,考985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不靠教培呢,学生就要在高一、高二的两年里面对学习煎熬,这种煎熬来得急来得猛,孩子有可能形成学习的绝望而熬不出来。即便是熬出来,相比于靠教培机构武装起来的同学,在成绩上也难有优势,但是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上和意志品质上是有明显优势的。
在今天,即便是教培机构的老师,也是不看好不上教培课的学生的,我说了儿子高二的期末考试总成绩620.5,区排名704,他们都觉得不靠教培取得这个成绩就是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