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动于教堂婚礼中,牧师对新人问的一段话:爱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残疾,直至死亡。你愿意吗
爱之存在如阳光,并不挑剔它所照耀的万物美丑贵贱,亦不计较被照耀者是否能够回报以同等的光亮。爱如一场无条件的倾泻,甚至常常是单方面执着的奔赴。爱不索求对等,不计算回报,只一味地付出,如母亲凝望怀中婴儿的眼神,温柔而专注,不掺杂任何条件的权衡。
相较之下,尊重则俨然是另一套秩序。它始终精密运行于天平之上,犹如两个齿轮彼此咬合,必须相互啮合方能运转顺畅。尊重要求着对等的付出,那是人格、价值、边界之间的谨慎平衡。一旦一方的砝码被轻慢或剥夺,另一方的齿轮便会骤然停止,天平瞬间倾覆——尊重脆弱如斯,它只存在于彼此对等的确认里,失却平衡,便只剩空白
至于礼貌,则不过是社会交往中最浅显的油彩。它不过是礼仪的规矩、客套的浮文,一种普遍的外壳,用以维持人际的平滑运转。礼貌只是表面的光泽,与灵魂深处的情感无关,甚至如碎玻璃一般锋利伤人——那看似温文有礼的言行之下,也可能蛰伏着疏离甚至冷漠的尖刺。
很不幸的,我们却常常困惑于三者之间。我们期待爱中能有尊重作为基石,渴望尊重能带上爱的温度,又误以为礼貌的薄壳就是爱的全部光芒。
于是爱在现实中每每遭遇迷途。爱的无私付出,常被误读为软弱可欺的缺口;而尊重所要求的对等,又常被爱的炽热火焰灼伤。爱本应如太阳,不求回报地燃烧自己,而现实中,它却常常被迫为尊重所约束,为礼貌所粉饰,失却了那原始而强大的光芒。
爱的真正精魂,或许恰恰在于它那份不计较的豁达,当人真正懂得爱时,便不会再执着于是否以爱回报、以尊重回应、以礼貌相待。爱之深度与高度,正在于这纯粹付出的姿态本身——爱无需他者来确认其价值,它在付出之中已然使灵魂丰盈饱满
爱如一场孤独的燃烧,它的价值不在于照亮了谁,而在于燃烧者自身于烈焰中锻造出的灵魂的纯度与强度,爱之伟大,在于它那孤绝的勇气本身,便是对生命最深刻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