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没去电影院了,看了一下我猫眼电影的观影记录,之前看的还是冯小刚的《芳华》,当时买票的冲动是这部电影网上吹得厉害,所以破例,这次看《南京照相馆》,也是因为类似原因,不过这部电影据说两极分化,反对批评的声音也不少,所以来个先睹为快。顺便说下,多时没进电影院,在等候时,真受不了剧场客厅里充斥着的爆米花味道,齁死了。
这辈子活到这岁数,多少明白一点,就是历史电影体现的肯定不是真历史,当年口碑极佳的历史电影《甲午风云》《林则徐》,其实充满了大量惊人的历史错误,靠看一部历史电影来了解历史,无疑是南辕北辙。我很早就开始对此类电影敬而远之,我讨厌《金陵十三钗》中妓女逃难时屁股还一扭一扭,讨厌《南京!南京!》中被绑缚在江边的中国军民即将被枪决时竟齐声高喊中国不会亡的虚假演绎,讨厌《八百》中国军大呼小叫声嘶力竭的,都TM太假。国人可怜,很小意识中就被种下爱国基因,仿佛无形中一根根操控的傀儡线,群情激奋时高呼蘑菇云下无冤魂,恨不得也来个东京屠城三十万,砸日产车不过是练练手而已。好在我现在岁数大了,人变坏了,不那么听话了。今年除了这部《南京照相馆》,听说颇有争议的《731》 将在918特殊日子再度上映,掀起一波爱国狂潮,似乎大可期待。
故事还是不错的,演员表演都很到位,南京话挺标准的,唯独影片中两位男主角---苏柳昌和伊藤秀夫,两个大帅哥,因为太年轻,表演略显稚嫩,没有多少亮色。其中让我颇感欣慰的是两人产生了友情,两个大男孩因照相洗相片的技艺而加深感情,至少伊藤是认真的,很爽快地给苏柳昌开具了通行证,画面十分温馨美好,然而最终我错判了,电影将这种美好愿景撕得粉碎,当最终苏柳昌销毁了日军底片,绝望崩溃的伊藤将刀子捅进苏柳昌身体,喝问对方何以背叛自己时,苏坚定地回答:我们不是朋友!
有网友说,我们无法替先辈原谅什么。这不错,死者长已矣,但后辈大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在电影《钢琴家》中纳粹军官为藏匿的犹太钢琴家送去面包,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片中,德国军官的儿子与犹太人的儿子成了朋友,在毒气室里两只小手紧紧地攥在一起。这朋友我们完全可以做的。至少在1978年邓公访问日本,向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提出松下集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经济援助的请求时,老先生的回答是:“愿意倾我所有,全力以赴相助。”显然,这朋友,我们大可以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