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荒腔走板 声律启蒙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凡夫俗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律启蒙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5-8-18 13:46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8-18 12:39
好的声音和动作,会像“无形的笔”,在你的心里画一幅画,画里有温度,有情绪,有故事……

温度。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8-18 15:31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 卡拉扬 / Beethoven's Symphony No. 3 "Eroica" - Herbert von Karaja】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8-20 00: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整点简单的
比如
从最基础的说起
怎样写好一首古体诗
写好一首诗的要点是什么
新人小白怎样才能快速上手写古体诗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8-20 00: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或者
来解析一下诗词
比如某首诗词
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
用了什么典故
典故的出处和哪些诗词哪些诗人引用过等
这样比较方便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8-20 06:10 |只看该作者
大明白一一 发表于 2025-8-20 00:29
能不能整点简单的
比如
从最基础的说起

化繁为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吗?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8-20 20: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8-20 06:10
化繁为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吗?

说到点子上了
理论的东西很难探讨和引发共鸣与交流
比如这个帖子
跟帖的人怎么回复才能让交流继续下去呢?
即便能够交流也都是大而空的话吧
没真心不真诚最主要的并不能受益
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
如果想学这些理论买了书或者网上搜一堆一堆的
管家
能看得进去吗?
除非是专业想学习和研究
如果真是专业想学习和研究
也不会浪费大把时间在这论坛上了
你觉得呢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8-20 21: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21:10 编辑
大明白一一 发表于 2025-8-20 20:49
说到点子上了
理论的东西很难探讨和引发共鸣与交流
比如这个帖子

这是我和你认知上最大不同,我认为只有底层逻辑和基本知识才是需要认真讨论交流的。这可能是所谓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我关注你,并不把重点关注你有多大成就,而是关心是什么让你如此成功,你身上有哪些特质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8-20 21: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8-20 21:01
这是我和你认知上最大不同,我认为只有底层逻辑和基本知识才是需要认真讨论交流的。这可能是所谓的智者见 ...

举个例子吧
小学生学拼音老师是不是教怎样写怎样拼读?
一张白纸的孩子是不是从学习怎样写拼音怎样读拼音开始的?
然后才有更近一步的什么是声母什么是韵母?声母怎么来的韵母怎么来的?
然后会拼音了开始学汉字对吗?
有没有哪个老师一开始就教孩子拼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拼音,拼音的构成是什么逻辑关系?拼音的基础理论是什么?
===
这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基本知识是死的
只有唯一正确性
没有可讨论性
能讨论的是怎样去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和经验以及运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8-20 21:28 |只看该作者
大明白一一 发表于 2025-8-20 21:21
举个例子吧
小学生学拼音老师是不是教怎样写怎样拼读?
一张白纸的孩子是不是从学习怎样写拼音怎样读拼 ...

看样子,在你面前我只能做学生。上酒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8-20 21: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8-20 21:28
看样子,在你面前我只能做学生。上酒

是我废话太多了
写着写着写差皮了
我才是那个学生
你帖子知识很宽泛
我记不住学不会
所以才想让你从最基础的怎样写怎样才能写好开始教
别误会哈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8-20 21: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21:46 编辑
大明白一一 发表于 2025-8-20 21:32
是我废话太多了
写着写着写差皮了
我才是那个学生

这里涉及三个问题,一个是诗词格律,一个是声律。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积少成多,亦步亦趋熟能生巧。

在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为何有人比我学得快,这是我最关心的,ta具备了什么潜质,特质,而我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8-20 21: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22:01 编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的器是指个人的学习能力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特质,天赋秉性吗?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8-20 23:18 |只看该作者
     我谈谈我对古体诗词和对联的认知。  古体诗词和对联  玩三个东西,一个是规则,一个是意境, 在扩展就是玩起承转合。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8-20 23: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1 01:06 编辑

在岗时,我一直从事管理的,就是玩规则的,   所以规则和潜规则,我有生活体验,我不需要学。 起承转合有概念,有意识对我就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8-20 23: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1 07:11 编辑

差最后一个意境,在空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怎么玩出最高的意境或玩到极致,是个资源利用的问题,资源利用我也有实操体验,剩下就是意境,也是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8-20 23: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23:52 编辑

从哲学层面,对联 和古体诗词,我根本没有必要学。  这是理性分析。  可我的情感怎么表达?我的感性思维怎么样得到训练,我怎么感知声律,我想学唱歌,我想学着抒发情感,这是我对古体诗词感兴趣唯一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8-20 23: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23:43 编辑

早年,我发现我是个情感残障人士,我才开始关注音乐,情歌和诗词。现在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学习的动力就不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8-20 23: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1 00:01 编辑

学写古体诗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表达事物可以言简意赅,词精达意,外加做事精益求精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8-20 23:50 |只看该作者
还有遗漏吗?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8-21 00:15 |只看该作者
     从美学角度看格律设计,就是我的软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9-2 10:04 |只看该作者

诗词的“起承转合”确实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蕴含了东方智慧的哲学理念和思维模型。它描述的是一种事物发展、思维演进和叙事结构的完整、和谐、有节奏的循环过程。

这个理念可以广泛应用于诸多场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一、沟通与叙事(最直接的应用)
工作汇报与演讲(PPT结构)

起(引言):开门见山,提出本次汇报的核心观点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例如:“本次汇报旨在分析三季度销售额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承(背景与现状):承接开头,阐述背景信息、市场数据、当前状况,为核心观点提供事实依据。(例如:“这是三季度的销售数据图表,可以看到同比下滑了15%。”)

转(分析与洞察):这是转折和关键部分,从现象转入深层分析,提出独到见解、发现根本原因或提出挑战性的方案。(例如:“然而,深入分析后发现,主要问题并非市场大环境,而是我们的渠道策略出现了偏差…”)

合(总结与建议):综合以上所有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明确的行动建议或展望未来,使整个汇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例如:“综上所述,我建议调整渠道策略,具体方案如下…预计四季度可回升10%。”

讲故事与写作

起:介绍人物、时间、地点,故事的开端。

承:剧情发展,人物关系深化,冲突开始铺垫。

转:故事的高潮或转折点,出现意外、危机或重大发现,改变故事走向。

合:结局,矛盾解决,人物命运尘埃落定,主题得到升华。

二、战略与项目管理
商业策略制定

起(愿景与目标):定义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我们要去哪里?)

承(环境分析):进行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市场、竞争对手和自身资源,承接目标,明确现状。(我们现在在哪?)

转(战略抉择):这是最关键的一“转”,基于分析做出创新的、差异化的战略选择。是转向蓝海市场?还是转型新技术?这是决定成败的转折点。(我们选择哪条独特的路径?)

合(执行与整合):将战略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KPI、预算、组织架构),整合资源,确保战略落地,最终实现“起”中设定的目标。

产品开发周期

起(需求与立项):发现市场机会,提出产品概念,立项。

承(设计与规划):进行市场调研、用户访谈、产品设计,详细规划开发流程。

转(开发与测试):从规划转入实际的“建造”阶段,这是将想法转化为实物的关键转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灵活应对和调整。

合(发布与复盘):产品上线,收集用户反馈,测量数据,总结整个项目的得失,形成一个闭环,并为下一个产品周期(新的“起”)提供输入。

三、个人成长与思维模式
解决问题与决策

起(界定问题):明确你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经常感到焦虑和时间不够用。”)

承(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导致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记录一周时间花费,发现刷手机占了太多碎片时间,且任务优先级不清。”)

转(提出方案):转变思路, brainstorm 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具创造性和可行性的一两个。(“不是更努力地挤时间,而是转而使用番茄工作法,并每天只设定三个核心任务。”)

合(实践与调整):执行 chosen 方案,观察效果,并持续调整和优化,最终将方法内化为习惯,解决问题。

学习新技能

起(兴趣与目标):对某项技能产生兴趣,设定学习目标。(“我想学习摄影。”)

承(系统学习):承接目标,看书、上课、学习基本原理和操作。(学习光圈、快门、构图法则。)

转(实践与突破):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转折。拿起相机去拍,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遇到瓶颈并寻求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

合(内化与分享):将技能内化为本能,并能创作出作品,甚至教会别人,完成整个学习闭环。

四、艺术与创作
音乐作曲:许多音乐作品(尤其是古典音乐)的结构都暗合起承转合。

起:呈现主旋律(主题)。

承:巩固和重复主题,进行变奏。

转:发展部,旋律转向不同的调性,情绪产生对比、冲突和变化,推向高潮。

合:再现部,回归主旋律,在强烈的共鸣中结束。

电影与戏剧:四幕剧的结构与起承转合高度契合。

第一幕(起):建制。

第二幕(承):发展。

第三幕(转):高潮、转折。

第四幕(合):结局。

总结来说,“起承转合”作为哲学理念的应用核心在于:

完整性:它强调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过程,避免思维碎片化。

节奏性:它注重过程的节奏和张弛,有铺垫有高潮,而不是平铺直叙。

转折与创新:“转” 是其灵魂所在,代表着突破、创新和质变,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

闭环与升华:“合” 意味着回归、总结和升华,形成一个反馈循环,为下一次“起”提供基础。

它是一种帮助我们有效组织思想、有序推进项目、深刻理解过程的强大思维工具。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9-3 08:52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立的又一座高峰,它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要理解元曲,我们可以从它与唐诗宋词的对比入手,再深入其内部构成和艺术特色。

一、 元曲与唐诗、宋词的简要对比
特征        唐诗        宋词        元曲
时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形式        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句式整齐。        词,又称“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        曲,有曲牌,但句式灵活,可加衬字。
语言        典雅、精炼、规整。        精美、婉约或豪放,但仍偏文人化。        通俗、活泼、口语化、直白泼辣。
功能        主要用于抒怀、言志、咏物,是“吟诵”的艺术。        由“宴乐”发展而来,是“歌唱”的艺术,抒情性强。        不仅是“唱”的,更是“演”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内容        大气磅礴,题材广泛,但多反映士大夫情怀。        细腻深婉,多写个人情感、离愁别绪。        题材极大拓宽,大量反映市井生活、社会矛盾,讽刺现实。
作者        士大夫、文人、官员。        文人、士大夫。        文人 + 下层官吏 + 民间艺人(作者群体下沉)。
核心总结:与唐诗的“规整”和宋词的“雅致”相比,元曲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它从文人书斋走向了勾栏瓦舍(民间娱乐场所),真正成为大众的艺术。

二、 元曲的构成:两大分支
元曲通常分为两大类:散曲和杂剧。

散曲

性质:相当于元代的“流行歌曲”,是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用于清唱。

形式: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单支曲子,相当于一首短小的歌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将同一宫调(调式)的若干支曲子连缀起来,组成一套,讲述一个较完整的内容,一韵到底。相当于一组歌组成的组曲。

杂剧

性质:成熟的戏曲形式,是融合了唱、科(动作)、白(台词) 的综合性舞台艺术。相当于元代的歌剧或话剧。

结构:通常为“四折一楔子”。

折:既是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类似“幕”),也是音乐组织单元。一折戏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来演唱。

楔子:放在全剧开头或折与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作用的短小段落。

角色: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丑(丑角) 等成熟的行当分工。

简单理解:散曲是“歌”,杂剧是“戏”。我们平时说的“元曲”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由《窦娥冤》《西厢记》等伟大的杂剧作品奠定的。

三、 元曲的核心艺术特色
语言通俗,口语入曲
这是元曲最显著的特点。它大量使用方言俗语、俚语俏皮话,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活气息。例如关汉卿写“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种直白泼辣的风格在诗词中是极少见的。

形式自由,可加“衬字”
曲虽然有曲牌,但作者可以在规定的字数之外,为了表情达意或口语化的需要,自由添加衬字。这使得曲的句式更加灵活多变,节奏感更强,也更贴近口语。这是它与宋词最根本的形式区别。

例:《窦娥冤》中法场一折的曲牌《滚绣球》,正格应为11句,但关汉卿加入大量衬字,形成了长达数十句的血泪控诉,极具感染力。

题材广泛,贴近现实
元曲的视野投向了整个社会。才子佳人、忠君爱国之外,更出现了:

揭露社会黑暗:如《窦娥冤》控诉官吏昏庸、草菅人命。

反映人民苦难:如《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慨叹。

描写市井风情:如杜仁杰的《庄家不识勾栏》,写一个农民第一次进剧场看戏的趣事。

隐逸与叹世:由于元代文人地位低下,很多作品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向往归隐的情绪。马致远的《秋思》是典范。

感情真挚,直抒胸臆
元曲抒情大胆直接,痛快淋漓,爱恨情仇毫不掩饰,打破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

四、 代表人物与作品
关汉卿(“曲圣”):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其作品斗争性强,充满反抗精神。

马致远:“曲状元”。散曲《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浪漫主义爱情剧的经典。

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以其优美的文辞和对爱情的大胆歌颂,被誉为“天下夺魁”。

总结
元曲是在元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文人文化与市民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以其通俗自由的形式、广阔丰富的题材和直率泼辣的风格,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它不仅是读的诗词,更是可演可唱的综合艺术,直接奠定了中国后世戏曲发展的基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无可替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