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铃子 于 2025-9-9 20:57 编辑
话说,宋朝有个叫詹文的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天天熬灯点蜡,是日也读,夜也读,四书五经,注疏史学,八股诗词是样样不落,闭门不识黍和薯,一心只读圣贤书。几十年下来,光写下的废纸都几麻袋了。书堆了几间屋,笔磨秃了几大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73岁这年撞了狗屎运,居然考上了。虽然不如范进中举那般一步登天,不过好歹也从布衣换到了青衫。别说他了,就连唐朝的孟郊,科举及第后也没控制住,打马就在京城里头狂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遑论还有那些扎堆榜前等着强拉榜上人做女婿的名门大户,宝马香车美人。
所以说,有了这身衣服那可大不同了,一来不管到哪,都可以以天子门生自居,且家里的田赋地税都可以免了。有了这一袭袍子,只要自个再灵活点,上头那里多跑跑,多走动,说不得哪天就被放个实缺,正儿八经到任上独当一面。所以说,青衫就是名望,就是阶级划分。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啊!可不就金贵非常。
与之而来的,便是家里大门常打开,金银珠宝送将来,若果人老心不老,娶个老婆纳个妾,想想人生四大喜都能凑齐了,好不畅快。
这位詹文也不免俗。春风得意的晚上,和佳人促膝谈心。这才引出下面詹文登科吼的自嘲诗一首。
【登科后自嘲】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
大伙看看,这情节是不有点熟悉?宋朝那个张先八十了,照样找个十八的妙龄少女为妾。所以说,花心不论年龄,爱美至死方休。说得好听,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其实骨子里就是为了人上人,贪图穷奢极欲罢了。看看人詹文这首自嘲,有没有人读出点自矜的味道?
为此,坊间议论纷纷,有布衣甲,布衣乙,布衣丙说话了。
布衣甲说,詹文这小子,人到七十古来稀,还想大美事哪!不行,我得刺刺他。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了首戏题,赠詹文。
【戏题】
耄耋老儿须纵白,尤耽浪迹艳香楼。
烛年虽老心不老。玉叶红花夜夜收。
布衣乙一看,这言过其实了吧,詹文是纳妾,又不是天天上青楼,文化人纳妾那真不算事。人张先八十了还梨花压海棠呢!这是亦步亦趋,风流雅事。于是他也挥诗一首。
【戏题】
耄耋老儿须纵白,梨花依旧海棠收。
人生余岁足堪诩。夜夜春宵老不羞。
布衣丙是个粗人,这会眼珠子瞅着詹文的漂亮小妾都拽不开了。心想,这老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只见他抓起笔就刷刷刷,末了,笔一扔,抱头痛哭,我怎么就这么命苦呢。众人凑上前去一瞧,也是一篇诗文。
【戏题】
耄耋老儿须纵白,青衫踱步已官裘。飞黄在即何须叹,有美投怀屁个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