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是《饶恕是对残酷世界的抵抗》,我就知道这一定是博大的宽容和爱心,就知道这种博大的宽容一定建立在博大的爱上面。
我感到温暖、感动,更感到心灵的震颤,仿佛懵懂得晕头转向即将走向悬崖绝壁的时候被狠狠地抽了一鞭子,让我猛回头,在清醒的同时更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无奈,并由此而萌发出些许的绝望。
我想到了圣徒。
我们非但难以做到饶恕,甚至连宽恕都早已从我们心里,从我们的意识里逃逸得无影无踪了,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爱、宽容乃至最高境界的饶恕。
饶恕,是崇高信仰的结果,在信仰危机或根本没有信仰的年代,在金钱成为唯一的信仰的年代,在信仰已被戴上浓厚的功利色彩的年代,饶恕,永远是个神话,是被众人嘲笑的愚蠢的行为,是懦弱的代名词。
在理想主义空前崩溃,饶恕已越来越难以做到的今天,难道我们心里的仇恨真的难以化解吗?难道圣徒只能成立历史或艺术品吗?
我想说,令人感动的饶恕仍存在着,尽管象凤毛麟角一样,但毕竟深深地感动着人们,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人类的善良和永恒的爱,人们应该从那些饶恕里看到自己的耻辱。
十多年前,一个中国留美大学生枪杀了他所在大学的副校长、三名教授和一名中国同学。那个副校长是全美著名的女学者,就在美国对中国留学生产生误解的时候,凶手远在中国的父母收到了副校长家属的一封信,在信里,家属们简略介绍了副校长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然后就安慰凶手的父母,因此他们知道此时他们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他们应该一起分担痛苦,他们应该相亲相爱,而这也正是副校长的愿望。信里没有一丝的谴责,更没有仇恨,流淌的全是饶恕和爱。
他们的痛苦已转化成博大的爱和蕴含着巨大能量的饶恕,这是何等的境界,感动,此时已成了毫无重量和意义的名词。
还有一个美国妈妈,在法庭上恳请法官不要重判杀死她孩子的凶手。
多么崇高的境界,无私的爱和令大多数人高山仰止的应该脸红的饶恕啊。
这正是人类最需要的悲悯。
把仇恨转化成爱,当爱的圣洁从仇恨的污泥里升起的时候,我仿佛听到耶稣在说:爱世人,爱仇敌。
我感到了爱的力量,是的,饶恕正是以爱为坚实的牢不可摧的基石啊。
世界最后一定是通过爱来维系的,法律,只是对爱无可奈何甚至残忍的呼唤,是失望,但却从不绝望。
说起文学作品,雨果《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很有代表性,为了生机,他偷走主教的银器,偷的时候,他看到了主教脸上圣洁的光芒,真应感谢雨果大师,他将这圣洁的光永远地用文字镶嵌在人们的心里和记忆里了。但这光仍没有使他收回做贼的手,当冉阿让被警察抓到主教面前对质的时候,主教“撒谎”了,他说那是送给他的,并且连同烛台也一并送给了他。
对世界充满仇恨的冉阿让受到巨大震动,从此,他成了一个圣徒,他本应该是个流氓无赖的。
爱使他圣洁。而主教的饶恕,则为这悲惨的世界又增加了一份善良,一份爱。所有人都付出善良和爱的时候,世界就不悲惨了。
佛教里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论,但当魔鬼也放下屠刀想成佛的时候,他周围的人,他的环境能接纳他、饶恕他吗?如果投善无门的他被迫丢掉佛性、善性,而不得不重归恶之海的时候,那么他岂不将以更凶残的杀戮来面对世界?他岂不是被我们所有的人害了?最终岂不是我们自己害了自己?
饶恕别人,是一种美德,其最终是保护了自己,保护了人类,是将爱带给了自己和人类。
耶稣说过:父阿,赦免他们, 因为他们做得他们不晓得。
上帝啊,那就给我们使我们晓得所做的爱的智慧吧,将恨从我们心里抽走,把爱的种子洒进我们焦渴的心田吧,上帝啊,我亲爱的上帝!让我们饶恕罪恶,就象当初你饶恕了我们一样吧!即使没有上帝,起码也象我们饶恕了自己一样吧,我亲爱的兄弟姐妹啊!
可我们实际做的是什么呢?是睚眦必报、锱铢必究,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绵延不已的怨怨相报!
我们经常说吃亏是福,其实那只是一种吃亏后无力报复的自我安慰而已,是无可奈何的心理平衡,如果他吃亏了,且也也很容易报复,他还能说吃亏是福吗?很可能他要说报复是福,是乐趣了。
饶恕是对世界残酷的抵抗,把饶恕的种子放进心里,用心培养,起码,即使饶恕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毕竟我们也在学着饶恕了!
如此,则世界的残酷程度必将渐次递减,而乌托邦也终将成为美好的现实!
2004/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