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散文时时评八十三】浅评青花青的《打捞记忆》
查看: 9945|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时时评八十三】浅评青花青的《打捞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5-27 14: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5-27 15:02 编辑

三天前我就看到青花青的这篇文字了。
在家用手机上网,总看到这篇文章,总想说几句,但需要复制粘贴,手机操作起来费事,就等着到网吧再说。
到了网吧就玩疯了,把这事给忘了。回去又看到了,又想起来了。

如是者三。

我注意到,青花青最近连续发表散文,我大都看了,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写手。
单说这篇。总的感受,全篇读起来很有散文诗的味道,作者情感很真挚,前半篇文笔轻盈,秀气,后半篇略带凝重。

开篇从读到舒婷的一本诗集,勾起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对照现实生活,感叹自己曾经麻木冷漠的心态,回忆起已经消失了的田园生活,曾经失落和遗忘了的乡情和亲情,立意深远、构思巧妙。

是的,是舒婷心中的鼓浪屿打动了我麻木了多年的心扉;是的,是舒婷笔下的平凡生活润湿了我干涩多年的眼神;是的,是舒婷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平和沉静从容睿智感染了浮躁而不知所措的我,我终于清醒地记得,原来,我也曾有过那些美好缤纷的记忆。
这一段过渡,读舒婷的感受写的过细,略嫌累赘。

“是舒婷心中的鼓浪屿打动了我麻木了多年的心扉。。。。。。是舒婷笔下的平凡生活润湿了我干涩多年的眼神;”

这两句话表述有点小小的修辞问题,也是语感问题。【我在跟帖里说是逻辑问题,细细推敲,不是,现改正】

扉,是门扇的意思,虽然心扉泛指内心,但从文学语言的意象上去感受,心扉说的是心里的那扇门,那么,与之关联的动词就要“开启”,“叩开”,而“打动。。。心扉”就没了意象,这个细微的差别就是语感。

第二句和第一句是同样的问题。

湿润了。。。。。眼神。——眼神就是目光,被湿润的只能是眼睛,而不可能是眼睛发出的光。

严格讲,这都是病句,因而读起来就觉得不够顺畅。

还有后面的那句“一路揣着梦想的翅膀往前冲,”——“揣着梦想”就可以了,“揣着梦想的翅膀”就是病句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用词不当。

一些文学语言,比口语华丽,但作者尚不能很好的驾驭些词语,运用起来不够妥帖,有堆砌的嫌疑,这是出现病句的内在原因。

这就不是一两个语病的问题了,是写字习惯的问题,风格问题。

醉笑以一个资深语文老师的身份指出(笑):同学们在抒情的时候,往往过多的顾及了词语的美感而忽略了语法修辞的基本要求:通顺。
顾此失彼。

说起语言风格,这句是个明显的例子:“一直很想很想问一声自己:你的家在哪里?”——呵呵,很琼瑶。

这句从语法逻辑修辞任何角度看,都没有毛病,但感觉太轻盈,“我的家在哪里?”这种灵魂深处的追问和感叹,应该凝重一些,“很想很想问一声”给写飘了。

中间几段感觉越来越好,情感深沉了,文字的画面感很强,如同展示一幅幅陈年的黑白照片,照片里,承载着的是乡情,是童年的苦乐。

坐对一山青,这是此时我拿来回忆姥姥家的最恰切的感受。姥姥家的门前是一条大河,河的那边是一座青山,山上有两棵遥遥相望的白果树,还有一个极小的小庙。
  最让我忘不掉的是河里的乐趣。每当雨季,河水陡然增多,我用小木棍拴个罐头瓶放些馒头屑垂钓,居然也能钓上来很多贪吃的小鱼。当然还有让我有滋有味不知疲倦的事,就是反复洗一件已经干净了的破抹布。从家门口到河边不足五米的距离,一天究竟跑多少来回没有人为我作过统计。
  姥姥家的隔壁是幼儿园,我记忆里学唱的第一支歌源自那里。不知谁给了一个小碟子轻敲着,咿咿呀呀地唱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小碟子敲碎了,歌声也停止了,幼小的心灵哪里知会旧日的疾苦,谁教唱的那一支歌记不清了,但是那段音符从此无法抹去。”

可以看出,写到这里,作者进入了状态,语言朴实了,没了那么多抒情和辞藻,反而愈加生动鲜活。

姥姥因病去世多年了,那房子还在,已经荒芜。只是青山不见了,劈成了填海的碎片。河流不见了,剩下一堆乱泥坑。我随后的记忆也不见了,因为有些亲情已经消失不复存在……

  坐在这城市的一隅,我的心肠似乎也被钢筋水泥同化,每天麻木地穿梭于两点一线的生活,淡忘了很多很多美好的过往。

  悲哉?哀哉?我从没有如此痛彻地思考过,我固执地以为,有些记忆是留做年老的时候拿来品味的,却原来,我错了。岁月的风尘已经不容许我的薄情与淡漠,我心底尚存的那点点柔软也无端地在这个初夏开始融化了…”

结尾这两段揭示主旨,写的含蓄隽永,深情感人。

看见好文章,醉笑就手痒,呵呵,我来略加调整,所谓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看看感觉如何:

姥姥(因病二字可以去掉)去世多年了,那房子还在,(家却)已经荒芜。(“只是”这两字也不要)青山不见了,劈成了填海的碎片;(句号改成分号,以示排比)河流不见了,剩下一堆乱泥坑;(同上,分号)我随后的记忆也不见了,因为有些亲情(似乎)已经消失(加个逗号,语气更舒缓),不复存在……

最后一句
岁月的风尘已经不容许我的薄情与淡漠,我心底尚存的那点点柔软也无端地在这个初夏开始融化了…”

建议提一下舒婷。比如这样:“岁月的风尘已经不容许我的薄情与淡漠。在这个初夏,我读着舒婷的诗文,心底尚存的那点点柔软竟无端地开始融化了…”

与开篇首尾呼应,结构上就更完整些。不知作者以为然否?


题外话:醉笑一向慵懒,给散文版写过几个评帖,都是受暮雪指派来的,如今却自告奋勇了。除了活跃版面,目的有二:

一为与大家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印证观点。二为向大家推介此文,凡醉笑点评的文章都值得一读——醉笑只评好文章。




5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5-27 14:48 |只看该作者
赵老师那个是你自己写的,纠正一下{: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5-27 14:52 |只看该作者
醉笑老师辛苦{: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5-27 14:52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5-27 14:52
醉笑老师辛苦

别叫老师,惭愧。叫四哥。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27 14:54 |只看该作者
刚写完,嗖一家伙就上房了。

谢谢置顶。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7 16:00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5-27 14:54
刚写完,嗖一家伙就上房了。

谢谢置顶。

{:soso_e113:}堪比“神七”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7 16:01 |只看该作者
四哥看文真细致,从四哥的文里学知识!{:soso_e195:}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27 16:27 |只看该作者
竹林静听 发表于 2012-5-27 16:01
四哥看文真细致,从四哥的文里学知识!

小靖好{:soso_e183:}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7 16:31 |只看该作者
竹林静听 发表于 2012-5-27 16:01
四哥看文真细致,从四哥的文里学知识!

小靖说,她也有这样的感觉,要写写才进入状态。然后把前面统统砍掉。

呵呵,够狠的。

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27 18:00 |只看该作者
嘿嘿,看来我下手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5-27 18:10 |只看该作者
  四哥的评确实很见功力的,特别是在肯定全文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眼中此文的不足,这是最难得的。都是爱字的人,交流对于提高那是相当滴有益。{: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5-27 18:10 |只看该作者
  四哥的评确实很见功力的,特别是在肯定全文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眼中此文的不足,这是最难得的。都是爱字的人,交流对于提高那是相当滴有益。{:soso_e179:}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5-27 19:03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5-27 18:10
四哥的评确实很见功力的,特别是在肯定全文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眼中此文的不足,这是最难得的。都是爱字 ...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5-27 19:12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给热心诚意切磋写作的醉笑!很喜欢这样用心的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5-27 19:26 |只看该作者
欣赏醉笑老师的评论。
青花的文字我也喜欢~~~~{:soso_e142:}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5-28 11:50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5-27 18:10
四哥的评确实很见功力的,特别是在肯定全文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眼中此文的不足,这是最难得的。都是爱字 ...

得到烟云的肯定,很高兴。

醉笑的帖子,烟云几乎每帖必复,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5-28 11:51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2-5-27 18:00
嘿嘿,看来我下手慢了。

可以来一篇,从你的角度印证一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5-28 11:53 |只看该作者
芳紫陌 发表于 2012-5-27 19:12
给热心诚意切磋写作的醉笑!很喜欢这样用心的点评!

谢谢芳紫陌。

散文也是醉笑的老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5-28 11:54 |只看该作者
心月 发表于 2012-5-27 19:26
欣赏醉笑老师的评论。
青花的文字我也喜欢~~~~

佳作相与析,不亦乐乎?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5-28 12:13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5-28 11:51
可以来一篇,从你的角度印证一下啊,

嘿嘿,还是算了。你这篇,已经很好{: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5-28 13:39 |只看该作者
又读一遍,感动,感谢。
醉笑所指都是青花缺少斟酌的地方,青花这就细细修改原文去。
另:最后一句
“岁月的风尘已经不容许我的薄情与淡漠,我心底尚存的那点点柔软也无端地在这个初夏开始融化了…”

建议提一下舒婷。比如这样:“岁月的风尘已经不容许我的薄情与淡漠。在这个初夏,我读着舒婷的诗文,心底尚存的那点点柔软竟无端地开始融化了…”

与开篇首尾呼应,结构上就更完整些。不知作者以为然否?


这一节青花坚持原文,文首已提舒婷,再提一下有些罗嗦与刻意了,读者心里会明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5-28 13:43 |只看该作者
再谈:是的,是舒婷心中的鼓浪屿打动了我麻木了多年的心扉;是的,是舒婷笔下的平凡生活润湿了我干涩多年的眼神;是的,是舒婷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平和沉静从容睿智感染了浮躁而不知所措的我,我终于清醒地记得,原来,我也曾有过那些美好缤纷的记忆。
这一段过渡,读舒婷的感受写的过细,略嫌累赘。


正是因为舒婷的文章引发我从中体会感受到生活的种种,引发我开始打捞记忆,所以这一节青花认为应该表述,况且有增大文章信息量的功效(也算是《真水无香》的读后感吧),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5-28 13:45 |只看该作者
说起语言风格,这句是个明显的例子:“一直很想很想问一声自己:你的家在哪里?”——呵呵,很琼瑶。

这句从语法逻辑修辞任何角度看,都没有毛病,但感觉太轻盈,“我的家在哪里?”这种灵魂深处的追问和感叹,应该凝重一些,“很想很想问一声”给写飘了。


这句话诚如醉笑所提,确实轻飘飘的没分量,青花还在斟酌中,没想出更好的句子。{:soso_e14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5-28 14:00 |只看该作者
看见好文章,醉笑就手痒,呵呵,我来略加调整,所谓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看看感觉如何:

姥姥(因病二字可以去掉)去世多年了,那房子还在,(家却)已经荒芜。(“只是”这两字也不要)青山不见了,劈成了填海的碎片;(句号改成分号,以示排比)河流不见了,剩下一堆乱泥坑;(同上,分号)我随后的记忆也不见了,因为有些亲情(似乎)已经消失(加个逗号,语气更舒缓),不复存在……


一,姥姥如果没生病,至今还会活着,所以“因病”二字有必要交代;二,房子,青山,河流,三者在前文中并列存在过,所以这一节有必要使用“只是”二字来做解释转折;三,看到醉笑括号里添加了“家却”二字,知其意思是说“房子已经荒芜”也有语病,这里把“荒芜”换成“坍塌”或者“破败不堪”,可否?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5-28 14:01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2-5-27 18:00
嘿嘿,看来我下手慢了。

恳请山人多多指点{:soso_e112:}{:soso_e183:}{: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5-29 06:07 |只看该作者
青花青 发表于 2012-5-28 14:00
看见好文章,醉笑就手痒,呵呵,我来略加调整,所谓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看看感觉如何:

姥姥(因病二字 ...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5-29 06:08 |只看该作者
青花青 发表于 2012-5-28 14:01
恳请山人多多指点

向你学习{: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5-29 07: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5-29 09: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5-29 09:47 编辑
青花青 发表于 2012-5-28 14:00
看见好文章,醉笑就手痒,呵呵,我来略加调整,所谓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看看感觉如何:

姥姥(因病二字 ...


一,姥姥如果没生病,至今还会活着,所以“因病”二字有必要交代;

当初我主张删去,一是这篇文章重点不是写姥姥,所以不必交代去世的原因。因为从读者的角度,不需要知道。
二是我觉得老人大多是病死的。如果不是意外,这里没必要强调。
三是语感,“因病去世”像是悼词。体会语感的一个好办法是朗读,你反复读上几遍。

二,房子,青山,河流,三者在前文中并列存在过,所以这一节有必要使用“只是”二字来做解释转折;

这段话要说的是:姥姥不在了,房子还在,但房子跟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亲人离开了,房子也就没有了生机,所以用个转折:家却已经荒芜。如果后面用转折,这里就不能用了。这个可以斟酌。

三,看到醉笑括号里添加了“家却”二字,知其意思是说“房子已经荒芜”也有语病,这里把“荒芜”换成“坍塌”或者“破败不堪”,可否?

“荒芜”用的很好,荒芜不仅是物象,也是感受,内涵丰富。坍塌或者破败台直观,都只表示房子的状态,荒芜的却不仅仅是房子,是内心里的曾经生机勃勃的家园。

个人见解。

与高手过招,心下大慰。问楼主好。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5-29 09:5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12-5-29 07:14
写得真好!

我也是觉得青花写的好,才来凑热闹的。

问知音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