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有感
一纸书来感不禁,
扶头长夜带愁吟。
谁知元鸟纷飞日,
犹剩冤禽未死心。
秋意着人原瑟瑟,
侯门似海故沉沉。
沈园旧恨从头数,
泪透萧郎蜀锦衾。
这首就是郁达夫在事业的最低谷的时候,听到了围绕着妻子王映霞的一些流言蜚语后所写的。当时的郁达夫被武汉国民政府政治部调去前线从事对敌宣传,这对于郁达夫来说,是一种自己从未想到的,也无法接受的事实。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郁达夫来到了福州天王庙抽了一支签:“寒风阵阵雨潇潇,千里行人去路遥。不是有家归未得,鸣鸠已占凤凰巢”----这段签文无疑给郁达夫再添了一把火,他怒气冲冲的回到家里,手里捏紧着签文。一场纷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两人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就是冷战,最后王映霞负气离家。最让王映霞无法接受的就是郁达夫甚至一意孤行的把“家丑”公然的刊登在报纸杂志上。
不仅如此,郁达夫还把自己的满腔怨恨、委屈、痛苦,编织成了一串串精美、缠绵、如泣如诉的诗句,甚至还荒唐的把那首签文诗也加在了〈毁家诗纪〉里。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王映霞)无法接受的。可是奇怪的是,签文诗加在里面还能够和整部诗经融为一体。---荒唐之举加荒唐组合!
更可气的是,他在妻子尽弃前嫌和他重归于好的时候,来了更绝的一手:他把自己发泄而作的这一组诗纪中的每一首诗都加上了详细注释,擅自寄给了某杂志社,从而引起了轰动海内外的连版刊物。当然也在同时给自己的婚姻挖下了坟墓----是可忍熟不可忍的王映霞怒火冲天的提出了离婚,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婚姻就此走向了尽头......可是当郁达夫后悔的时候却已经一切都为时晚矣。
这一切,能说明什么呢?说明郁达夫的才气?还是他的顽固?我无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幕幕的放映。看惯太多的任意而为,也看惯太多的扰染纷争,怜过太多家庭的支离破碎,我感到有一种很压抑的氛围慢慢的逼近。
往往一个人的鲁莽是会给自己身边所爱的人酿成无可避免的伤害,郁达夫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妻子的心,这也是为他的“毁家诗纪”奠下了基脚。现在生活中,也有太多类似郁达夫这样不计后果就鲁莽行事的人。实在是太多!。其实如果郁达夫这类的人能够多考虑一下,能够再委婉点的话,那么也就不至于造成这样的局面。这样也就不至于给自己的婚姻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了。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的理智,多一份的知足。如果我们能少一份猜忌,少一份怨恨,再少一份的苛求。我想我们的生活就一定能够真正的幸福美满。这样想来,争吵、苛求又有意义吗?有必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