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梦里回味9:兵团农场第一二年生活点滴
查看: 374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里回味9:兵团农场第一二年生活点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5-21 0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梦里回味9:兵团农场第一二年生活点滴
  
  1969年的元旦后几天,凤云与冠群就到农七师师部奎屯,等工作分配。
  
  在乌苏冠群父母早就安排好的情况下,凤云冠群匆匆结了婚,管分配的人说,夫妻一起分,就得到艰苦的地方去。于是到了沙门子农场。农场序列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七师第135团。
  
  凤云与冠群分在良种繁育连。连队有天津、上海、武汉知青;有“九二五”起义的原国民党部队士兵,他们的妻子大多是从山东统一招来的;有从四川河南来的自动支边的人;再有是从江苏来的复原转业军人;分配来的大学生。人员成份比较复杂。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比较简单。
  
  从团部顺着一条大的水渠向西,两三公里,在大渠上过一座便桥再向南,就到良种连。
  
  连队南边10公里左右,有好多沙包,长了许多沙漠植物梭梭。冬天取暖、平时做饭的柴都用它。几十年才长成一棵,最高有二米多。
  
  连队给凤云家安排了一间不大的房子。傢具都与农场自然环境相关。
  
  床腿是三个用砖头垒的横档,上面的“床板”是厚厚地苇把子。桌腿也是砖头垒的,桌面是粗树枝上再抹上泥,想要好点,自己找牛皮纸粘上面,再要好点,可以放一个案板。那个年代,想要弄到一个木案板十分困难。
  
  床头正对门的地方挡着砖坯打的中空的火墙,挡住了冬天外面的冷空气。炉火与烟顺着中间的空格绕两次弯再从上面的烟囱出去,土块热了,土块吸收的热散发很慢,房间就能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温度。
  
  生活简陋。生活也不太复杂,有大食堂,一日三餐可以去食堂吃。夏天生活用水从水塘取,人与牛共用,水里不缺少生物,大大小小都有。冬天涝垻里有冰,可打冰块,放家里柴禾堆上,用时敲下一块,放水桶里化了再用。涝垻里的冰并不太多,再用水就得去较远处的树田子里,或专门放了水的田里打冰块。那种冰块打回来后,放在水桶里化了,可能会有几个羊屎蛋在里面,不要紧,捞出来,水照样用,做饭也用。凤云的胃比较地坚强,从来不会因此而吃不下饭。
  
  当年与凤云一起到这个团场的还有一个农学院的陕西学生,叫赵安泰,来往不多,因为他在很边远的连队。与凤云一个连队的有石河子医学来的何力,是上海人,何力后来与一个江苏知青后代潘月仙结了婚,凤云家就是他们谈恋爱的地方。
  
  那时文革还未结束。主要农活是拉粪到地里。一个条田长一公里,宽250米。条田由机器耕种,犁地、耙地、播种、打田埂、修毛渠都用机器。管理如拉粪、拉沙改造土壤、间苖、打顶尖、摘棉花等由人去做。晚上回连队后还得学习,十天一休息。
  
  回乌苏家或从家回连队的交通很不方便,一天只有一趟车,只能拉30多人,车的密封很不好,冬天坐车很受罪。凤云一直晕车,冬天也要把头伸到外面,一次回到乌苏后脸鼻子上冻掉了一层皮。
  
  春天的土路,有盐碱,遇下雨久久干不了,汽车走不好就会陷在路上。
  
  当春天到来后,去了连队的养鸡场。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放鸡出房,再进到那带着温热的鸡味的房间里扫鸡粪。然后是下地去割苜蓿,切细后拌上玉米面喂鸡。凤云是农村人,从小做农活习惯了,何况还有工资可领,感觉生活工作没有那么艰苦。
  
  凤云与一个四十几岁的河南妇女老韩一起养鸡,她很随和,没有多的话,也更没有牢骚话。用今天的话说,当时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苦,她却能坦然面对,知足常乐。凤云也受影响知足常乐。
  
  冠群分在大车班专为连队食堂拉柴禾面粉。一个冬天都如此,不知把南面沙包中的多少梭梭柴打掉了,用今天的话说,不知破坏了多少沙漠的植被。如今沙漠中固沙防风的主要植物就是梭梭和红柳。开春后,又被派到放马班去放了几个月的马,夏天又去了浇水班。
  
  冠群是农学院外语专业班的。班上青一色男生。当时中国正在争取非洲国家的支持,外语专业班就是为了帮那里发展农业而培养一些翻译人才。不想“文革”把这个学习搅和了,没学成。冠群相当长时间骂“文化革命”,因为当时他的前程被改变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5-21 13:00 |只看该作者
那时文革还未结束。主要农活是拉粪到地里。一个条田长一公里,宽250米。条田由机器耕种,犁地、耙地、播种、打田埂、修毛渠都用机器。管理如拉粪、拉沙改造土壤、间苖、打顶尖、摘棉花等由人去做。晚上回连队后还得学习,十天一休息。

------
那个时候啊,人们不知哪来的那么大的劲头,佩服{: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5-21 15: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云直上 于 2012-5-22 09:41 编辑
凌云享耳 发表于 2012-5-21 13:00
那时文革还未结束。主要农活是拉粪到地里。一个条田长一公里,宽250米。条田由机器耕种,犁地、耙地、播种、 ...


那是时代造就人的能力,只因当时还年轻,也一直活动着。谢谢享耳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5-21 16:27 |只看该作者
  在青云大姐心中,想必那段日子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吧?{: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21 19:23 |只看该作者
青云老师的文章,一定勾起了很多人的记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2 08:40 |只看该作者
那样的大环境,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2 09:42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5-21 16:27
在青云大姐心中,想必那段日子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吧?

烟云弟,是的,只是那激情对我而言,比较不那么激情,我比较冷静。{: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22 09:43 |只看该作者
心月 发表于 2012-5-21 19:23
青云老师的文章,一定勾起了很多人的记忆

很多的武汉知青后代,上海知青后代,有的回去了,有的仍然在这里生活着,他们都有共呜。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2 09:45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5-22 08:40
那样的大环境,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那样的大环境,很多人一直没有能够从里面走出来,我们再回去看时,住房好些了,但那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依旧。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22 09:46 |只看该作者
谢谢潘霞加精的厚爱。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6-4 16:58 |只看该作者
欣赏精彩,问好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6-5 13:39 |只看该作者
煮酒正红 发表于 2012-6-4 16:58
欣赏精彩,问好朋友。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