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读书笔记
查看: 195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4-28 16: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读虹影《饥饿的女儿》

现在看书,极少哭了,心变得特别硬。读这本自传体小说,哭了几次。

作者十八岁生日时,父亲给她五角钱。对这伍角钱,她有很多规划,想买很多东西,女孩的东西,或者去照一张相,看一场电影。最终却什么也没干,钱太少,又太金贵。她用五角钱买了两个肉包子,一路提着,提一天也没舍得吃,提回家想与父母一起庆祝生日。她把包子放在土碗里递给父亲,说,“我己经吃过了,这两个是你们的。”“你连撒谎都不会,五角钱哪能买三个这么大的肉包子?”两句简短的对话,看得人眼泪直流。谎言漏洞,漏出纯朴善良,也漏出亲情美好。

这是一个饥饿的年代,1962年出生的她,十八岁己是1980年,情形固然比出生时有所改善,仍是物质溃乏,生活拮据。“饥饿是我的胎教,我们母女两活了下来,饥饿却烙印在我的脑子里。”那个年代的她是,对着朝天门码头的重庆城,长江流过的地方,红旗飘扬的整个国家,都是饥饿的。为一口饭,偷抢己不算丑事,吃树皮吃泥土吃饿死的孩子都有。而她,是一家人面临断炊时,母亲对父亲以外的另一个男人,半情谊半感恩的产物。尴尬的身份,令她在家里象个多余的人。虽然大家都守住秘密,言语之间不经意的闪烁,却是一团飘忽的迷雾。

一大群孩子,生活那么沉重,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之间,没时间也没心情表达情感,表达爱意。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硬挺挺的,敏感的年龄敏感的心性,呼吸着稀薄的爱的空气,情感饥渴,心灵饥渴。“在这个世界上你会遇上一个人,你无法用一种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不用语言,只用感觉,”象漆黑的夜被捅破,耀眼的光芒从另一个星球射来,吸引她温暖她。历史老师的世界,是一个与她不同的世界,读书看报聚会,听老式唱片听英美电台,说高深哲理。

刚强勇敢,是母亲留给她的品质。母亲十几岁逃婚到重庆,比她还小。象一尾跃出水面的鱼,跃出是为了挣脱,也把自己置于险境。她是自己送上门去的,老师犹豫说她还是个处女,她大言不惭回答早就不想做处女了。爱情止步于老师自杀。自杀不是那个年代特有,却在那个年代流行盛广。知识分子,革命干将,反革命头目,走不出自己,走不出门派争斗,选择自行了断。颠倒的世界,令人与人的情感扭曲变形,价值观世界观统统变形。人再强大,强不过世界,这是时代的悲剧。

生世揭秘,爱情离世,独自人流,十八岁是一团乱麻,乱得她只能逃。逃出现实,奔向不确定的命运的奇迹。坚韧是活着的唯一出路。当她安定,再回重庆南岸六号院子的家,那是一种和解,对家庭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和解。

读到”母亲从枕头底下掏出一个手拍,全是一元两元五元的人民币,那是生父为她攒的陪嫁,“泪水再次没忍住。生父己死,这个只有一面之交的父亲,她从没叫过的父亲,似乎要把一生的愧疚积攒在那些毛毛角角里。她写的她的眷念,我读我的理解,大概就是这样。

“他们之所以幸存,只靠着坚韧。这是一本让人心都掀起来的书。”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4-28 16:04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来六星,非常喜欢这个版面的名字,闲暇时也爱翻书。开个贴,把最近读书的随笔贴来分享,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4-28 16:57 |只看该作者
欢迎轻言!

宝文一定拜读,回头再叙。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4-28 17:46 |只看该作者
在读。

欢迎。

本来我说了不看帖子了。

但还是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4-28 17:48 |只看该作者
原著没看过,但被你的介绍感染。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4-28 20: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了介绍,真想去找来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4-29 12:17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推荐。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4-29 13:03 |只看该作者
作为出生三年困难时期的我,也是受过饥饿胎教的,那些一代人的记忆,共和国是不应该忘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4-29 16:08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6-4-28 16:57
欢迎轻言!

宝文一定拜读,回头再叙。

谢谢,这个欢迎仪式太隆重,实在受之有愧,都是没章法的瞎写,放下来吧,注意轻拿轻放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4-29 16:09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来读,关照好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4-29 16:10 |只看该作者
落花生 发表于 2016-4-28 20:34
看了介绍,真想去找来看看。

去年在图书馆遇到,随手借了感觉不错,问好落花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4-29 16:12 |只看该作者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6-4-28 22:17
刚才去搜索了一下,这是一部连载,已经到了十九章。有时间去读一读

是多年前的旧书,网上应该有完整版吧,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4-29 16:14 |只看该作者
阿湘 发表于 2016-4-29 12:17
谢谢你的推荐。

刚读了你的两个贴,都是文史类,对我来说是高深的学问,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4-29 16:19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6-4-29 13:03
作为出生三年困难时期的我,也是受过饥饿胎教的,那些一代人的记忆,共和国是不应该忘记的

这部作品,把个人经历代入大时代背景,让人很有共鸣。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初期的风气都有体现,有深刻的时代标记。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4-29 16:29 |只看该作者
乱翻《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阿加西.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也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作者笔下的风情,如遥远的哥伦比亚国,新奇陌生令人着迷。奔突的情节似层峦叠嶂,合上书页,心里己沟壑纵横。

(一)关于爱情

    这是一个有文人气质的男人的爱情故事。作者马尔克斯深爱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文字交付与他。拔开加勒比河道迷人的景观,淡化加泰罗尼亚繁复的建筑,忽略阿里萨二百六十多位情人记录册,剔除战争疾病性,作者只是通过他,表达一个男人的爱情观,一份成熟的感情要经历三阶段。如果三段感情归于一人,当属圆满。(因书中人名冗长,文中用他代表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她代表费尔明娜.达萨)

    爱情,是春天的一声惊雷。被震醒的人,仿佛接到上天的旨意,去赴一场生死约会。汹涌的源头,或许只是一瞥。对于一颗最初的心,一颗等待的心,一颗纤毫未染的心,一瞥己经足够。假装看书,躲在她经必的路口。满满的情书,撕了又写,写了又撕。喜悦、焦虑、失落、激动种种纠缠,只为一双眼睛与另一双眼睛重逢。没有人告诉她好奇是爱情的伪装,当好奇变成渴望,己跌入无边的深潭。

    如果爱情需要道具,请给他们一支笔。爱之火随着信封,随着山茶花,随着小提琴熊熊燃烧。私密,谨慎,小心翼翼,偷来的欢悦超过本身。最初的爱情就该这样,远离出身,远离相貌,远离婚姻在乎的种种,是两颗心的裸奔。盲目、勇敢、纯粹、坚定。甚至没看清对方的脸,却愿以爱的名义为花冠女神赴死。

    经过纯真的耕耘,成熟势不可挡。成熟,是残酷的推土机。当她接过生活的钥匙,变成自己王国的主人,在如火如荼的三年书信恋后第一眼见到他,便如摘掉面具般,将他扔了。她高贵优雅、聪颖自信,正值妙龄。他瘦骨如柴,神情猥琐,形若老人。他,是她对自己撒的一个弥天大慌。她理当属于自己的世界,那里,有门弟显赫、声誉非凡的王子正持新开的玫瑰走来。

    成就爱情只需一眼,毁灭爱情,也只需一眼。一眼有多幸福,便有多痛苦。消沉,堕落甚至死,都不能使他解脱。那么,重新开始吧,用新的恋情代替旧的。这不失一个好办法,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影子不再出现。直至一个毫无预兆的星期日,偶然重遇。她的魅力她的美,那么突出,他第一次感到了自卑。

    爱情伟大,爱的力量足以捍动世界。他决心改变,要让自己配得上她,无论荣誉还是财富。他一步步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一次次压过女人的身体。迷失迷惑又清醒,腰部以上的爱恋方为永恒,她是自己一辈子要等的人。他一直在暗处看她,看她幸福看她消沉看岁月爬上她的脸。

    他等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一分钟也等不及了。以至于在她丈夫下葬的当晚,便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与忠诚。他为鲁莽付出了代价。但是,半世纪的时光,己把他打磨得如年轻时的她。智慧成熟仿佛受了圣神启示,他凭同一支笔,醮着岁月与忠诚征服了爱情。

(二)关于婚姻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象技艺精湛的演员,尽心尽力为笔者服务,也为读者服务。如果说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用激情演绎了爱情,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则用包容注解了婚姻.费尔明娜。达萨高傲火爆并非豪门,要与一位身份显赫才华卓绝的男人联姻,这些劣势仅靠改变自己是很难得到幸福的。婚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医生做得恰到好处。

    新婚之初,乌尔比诺就表现了自己的风度。面对达萨的恐惧不适,头六天,他除了引导便是等。在那艘渡婚假的远洋航船上,他第一次打量自己的婚姻,它不是建立在爱情上。是年龄的摧促,是征服的欲望,令他们走到一起。也是在这六天,他们从内心建立起一种新关系,恋爱。爱情陪伴他们在欧洲渡过一生最难忘的两年。

    达萨成功牵起受万众瞩目的医生的手,她的成功是另一群人的失败。当嫉妒毒恶四面涌来时,这个聪明的女人用冷静智慧挡住无数背后射来的冷箭。她凭自己的魅力站立起来,人人羡慕她的光辉。她却是清醒的,繁华只是浮云。“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袍上爬满虱子。”一个肯脱去华袍的人,是能掸干净身上的虱子的。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因失去丈夫变得不通人情婆婆,旧制度的坚定守护神,让达萨吃尽苦头,好在生活里的荣誉地位成功弥补了医生的软弱,荣誉地位正是乌尔比诺的人生终极追求。写到这里,不免同情医生,这位身世显赫,受过良好教育的风度翩翩的男子,为了爱的女人,为了至上的荣耀,极少有自己。书里他似乎只发过一次脾气,那是在巴黎渡假期间,达萨想让王尔德在她的手套上签名,他阻止而她不听,说你敢去我就死给你看之类的气话。

    医生与妻因浴室一块香皂,吵到分居甚至要放弃婚姻的地步。那是他们的婚姻生活中最大的一次争吵。事情显然是她欠妥,医生不过洗完澡后说了一句:“差不多有一个星期了,我洗澡的时候都没有香皂。”而她记得只有三天。她觉得他夸大了错误,便嘴硬,说一直都有香皂。冷战三月后,男人投降,口是心非说“的确有香皂”而收场。无论多么高大尚的作品,婚姻里的矛盾都脱不了鸡毛蒜皮。随意霸道任性,这个细节简直把婚姻里的女人写绝了。医生凭自己的婚姻观信条忍耐一切: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医生出轨后,达萨抱着永不回头的决心离家出走。骄傲是一种习惯,婚姻也是一种习惯,两种习惯对抗两年,骄傲败下阵来。当医生去接达萨时,她从心里感激这个男人。自此,他们婚姻的大船便泊了港。在港湾,他们仿佛合体,不用招呼,她永远知道他的要求,他永远记得她的习惯。象一对孩子,不知彼倦的做着知己知彼的游戏。这样的时光,是婚姻对医生包容的回报,也是生活对他们最美的馈赠。


(三)时间的印痕

    在曲折回旋的故事里,尤喜作者对时间的表达。一个人是看不到时间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的,或说看不真切。六十多年时间,女主角达萨出场不算多。但每一次出场,都有特写,令她摇身一变成时间的代言人。十三岁,含苞待放的花。十七岁,骄傲的青春。二十四岁,美丽孕妇。风韵犹存。初显老态。真的老了。时间可怕,而把时间的痕迹雕刻师般刻在一张美人脸上,残酷无情,却又真实照人。

    作者用另一种方式写时间,让人仿佛听到时间行走的脚步。那“咚咚”的回声,令人害怕。他通过小便写乌尔比诺医生的变老。年轻时,尿得又准又直,随着岁月的消磨,不仅小便势头减弱,还歪歪斜斜分成许多支流,最后变成了一股无法驾驭的虚幻之泉。他通过阿里萨的头写时间,看岁月如何把满头乌发一根根拔下。死亡,是时间的终点。一位老人,即便活着,身体己腐烂一半。最惨淡的,莫过于死留给另一半的凄凉,亡者的物件影子气味乃至空着的半边床,读得人简直不敢老去。


(四)照进现实

    阅读是一次的心灵放逐,作者把我们带到哪,见到什么,都己事先安排。凑巧,他的某场安排与自身经历重叠,或某个场景勾起你的记忆,此时阅读就变成了一座桥。你从桥上走来,走进自己,仿佛端了一杯陈年的酒。

    阿里萨爱情受阻后,乘船准备去德国任职。“船的两侧没有桨轮,只在船尾装有浆叶的巨轮,便池也在那里。透过便池洞,能看到桨轮在脚下转动,卷起的泡沫和蒸汽,发出火山爆发般巨响。”读到这里,仿佛也坐在船上,有巨响轰隆而来。姨夫在水运工作,有一条船,他们家就在船上。表姐与我同学,常听她说,姨夫开船,上三峡,下南京,好生羡慕。那年暑假,姨妈接我上了船。闷热的舱内,小小的桌子小小的床,厕所正在船尾。好奇又担心,真脏啊,自来水公司的水管就连着河,也拍掉下去,每次上厕所,死死扳着舱板,或让表姐拉住。洗澡也在船尾,每次洗都战战兢兢。吃饭时很少蔬菜,尽是瓜南瓜冬瓜茄瓜,这些菜方便储存,菜里总放很多醋,在船上生病麻烦,食用醋杀菌。在船上挤了一星期,表姐说就要去三峡了,我死活要回家。想象很美好,就如此刻想起,那样的时光,依旧是美的。

    阿里萨在某个餐厅遇见达萨,不是正面,只是偷偷在墙上那面镜子里看她。为了镜中两小时相处,深情的他买下了那面古董镜。镜子,读书时的事了。陌生男生托老乡递信,还听说了他的镜子。特别害羞的男生,带着恶作剧要看镜子。普通的圆手镜,镜面早己破裂,男生宝贝样从包里取出,郑重交她,只为镜子后面的人头象她。没有过多交往,却在阿里萨的镜子里,照见了他,那个纯朴的高个子男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4-29 2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笔力不凡。

回头再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5-3 15:37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4-29 21:27
看了一。笔力不凡。

回头再看。

裹脚布很长,谢谢你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5-3 15:41 |只看该作者
读朱苏进《绝望中诞生》

不太喜欢军事题材。对军人的记忆,停留在中学阶段。一次是越战后老山前线的英雄到学校演讲,再次是一个暑假,所住学校成为某部工程兵军演驻扎地,他们在河上迅速搭起一座桥又拆了。那晚看着他们做饭的大锅,同伴在日记里深情记道:长大后,我要当一名女兵。时间心情都己遥远。

事故发生在军营。整篇读来,有地理知识的普及,有侦探小说的悬疑,有人性深处的解剖,有饥谨解渴的畅快。

作者在即将离别的房间设了条缝,他被缝迷惑,我也掉进缝里。谜团层层,揭开来,迷惑人的终是人。孟中天,没受过高等教育,军事奇才,无需任何仪器,凭直观与感觉能手绘军事地图。这项特技使他在部队青云直上,从团部参谋跃至司令秘书,党委办公室主任。

官场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稳操胜券。随着司令被查,孟中天这位权极一时的幕后红人,开除党藉降职降级转业无果,被监居在机关大院一座闲置的旧楼。在旧楼里,沿着军事地图,他研究起地质地貌地球的诞生。他高傲,认为人与人的情感只是小情感,他的使命是创造历史;他丑陋,杀人害女人怀孕。他精神强悍,渴望孤独,满脑荒诞不经。他在书藉里与名流会晤,在妄想里完成自己的理论。“取天下为己用,又弃天下为己用”,他的研究理论日趋成熟,却没人与之对抗,那是一种痛苦。军人的痛苦正是丧失了敌人。“我”的出现,为他重新打开走向世界的通道。

无论多强大的内心,都需要倾诉。倾掉沉重的积郁,接通灵光的轻盈。第一次倾诉,“我”被他自学成才的关于地学界的理论深深打动,促使“我”要帮他,帮他的光辉理论走出深闺。第二次倾诉,则展示了他为人处事高深的沉府,“人间所埋藏的各种欲望、门派、关系”就和“大地所埋藏的各种力向、裂缝、脉络”一样被他玩于股掌。他准备帮“我”在高级机关生存发展。

“孟氏构想”大陆生成学术讨论会大获成功,学术泰斗临终遗言是建议将孟中天调进地质研究所。这是“我”和他共同期待的事,他多次表明:此生将以大地为终结,永不涉足官场。权势随着黑色轿车驶进孟中天所在的老楼,司令官复原职,要他随行。权力与学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有一种人天生喜欢冒险,喜欢有危险有作为的生活,把自己发挥到极限,也等待最后崩溃。他上了车。

这就是孟中天,用强大的思想俯视世界,用卓越的才能征服世界,用欲望的私利刺痛世界,让人爱恨交织欲罢不能。他矛盾,却每一刻都真诚。他不肯活在别人的世界,只朝自己的目标迈进。人生可以有低潮,却不可以被打倒。他把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精确到某一具体座标点,明白自己懂得自己,永远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绝望中诞生,是一种破碎的美,置于死地而后生,而新生是一种柔韧的力量。

道理己被讲尽,一切皆是陈辞。这么说吧,读孟中天,很多时候,是在想念一个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5-3 15: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轻言 于 2016-5-3 15:46 编辑

读叶广芩《采桑子》

五月下了一场长雨。那日午后两点,雨疾天昏,夜幕仿佛提前来临。我拉上窗帘,在灯下读叶广芩的《谁翻乐府凄凉曲》。帘子将雨挡在窗外,任一出金家宅门的戏尽情演。

借祖福荫,这座镇国将军的府第,不理军阀乱战,不闻芦沟桥的枪声,永远高朋满座。木雕藻井的戏楼,主仆父子,兄弟姐妹,上得台来,不分贵贱长幼。生旦净未丑,你方下台我登场,那压轴的,一准是大格格。

大格格唱的是程派青衣,凭一曲《锁麟囊》在京城名媛义演中一鸣惊人,名声大燥。人生如戏,这话用在大格格身上,再合适不过。她一辈子活在戏里,活在自己的精神里。思想家梁漱溟曾说,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内心的关系,顺序颠倒不得。大格格颠倒了顺序,悲剧就难免。

出身皇家宗室,孤傲是她从母体带来的气质。心性孤傲的大格格,却对穷酸的琴师董戈百依百顺。这种依顺是陌生活力对陈旧的吸引,是唯美艺术对现实的逃避,是精神依恋对人性的重创。董戈失踪后,大格格失魂落魄回不了现实,生活困顿,人际疏离,只知唱戏。结婚生子,一个女人当有的一生她也有,却落得幼儿夭折去,夫妻劳燕飞,孤独终老。不由想起《长恨歌》里的王琦瑶,与大格格同时代的“上海小姐”,深知时代在变,人也要跟着变,在神密的情夫失踪后,学打针学护士,在弄堂开诊所谋生。虽然她的结局也免不了悲剧,虽然后来的生活与红极一时相比太过平淡琐碎,但那是真正的生活。

生活的智慧当是生活给你什么你用什么。大格格的悲剧在于没有接好生活发过来的球。她的戏本里标满工尺,她一辈子唱“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但在现实里,她并没有收、免、改,只任性地唱着心中那一出死戏。

合上书,拉开窗帘,天仍阴暗。早开的路灯照出一团团橘色,积水的路面,拉出路灯肥硕的倒影,象一支支跃动的火把。汽车驶过,溅起白色的水花,燃烧的火把,支离破碎。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5-3 15:45 |只看该作者

读张充和《小园即事》

上月张充和逝世,在微信上读到几篇关于她的文章,内容大同小异,民国最后的闺秀,一个时代的收稍。她的诗她的画她的昆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皆是时代的印记。上周去图书馆,巧遇到她的书《小园即事》,拿在手上时,好奇多过兴趣。

书不厚,除去图片,绝大多数文字成于1937年,二十四岁,时任《中央日报》副编。散文小品文小小说,从人物简介得知,这些不是她的强项,但读来,却别有味道。读着读着就笑了,读着读着就哭了,这笑与哭,都是轻微的,仿佛空气里飘着一层极淡的苦甜,淡着,却挥之不去。

第一篇《我的幼年》写于二十岁,前面都在回忆祖母,都是有味的温暖。快结尾,笔锋一转,祖母收到一封电报,读着电报祖母老泪纵横了,把我搂在怀里说:“乖乖,你从此要做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这样的表达,是平静的,却有翻江倒海的力量。《扇面》里,写和一个小瞎子的友谊,她是孤独的,从小被送给叔奶奶,对友谊渴望而珍惜,“我”曾送小瞎子一把扇子。分开后,听别人说小瞎子想我,“她有时摸到什么陌生人的手,为了指尖有点想我,便落着泪到墙上去柔和地抚弄那把小团扇,不怕是最冷的冬天。”这种友情,不是经历大风大浪的生死之交,却是童年不可或缺的记忆。也许只是编撰,读来是春风拂面的温暖,亦是冬去雪化的惆怅。读到《瘦西湖》,不免八卦地想起卞之琳的《断章》,那么美的她,当是在瘦西湖,当是在西亭桥。百度才知,《断章》在前,是的,在诗人眼里,她永远是美的,在扬州,在北平,在云南,在天涯海角。

在亲情记忆篇里,写了二姐夫周有光,三姐夫沈从文。经年的逸事,从记忆走来,从历史走来,仿佛看到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在颠沛流离里,谈笑风声,不辱使命,不由肃然起敬。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6-5-3 15: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赶上小长假,陪家人几天。没来读帖。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5-3 15:52 |只看该作者
先贴这几篇吧,这些字除了霍乱,基本都是杂乱地堆在日记流水帐里。在这里贴出来,是想与大家交流如何写读后感。最近看书,越看越没劲,写得也越来越凌乱,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但我自己看不出症结所在,希望朋友们能够指出来,在此先谢过。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5-3 16:0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3 15:49
不好意思,赶上小长假,陪家人几天。没来读帖。

恩,没关系,生活第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