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度,其实,衣着对国人来说更是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人的吃往往是和穿衣联系在一起的,而衣,常常排在吃的前头。比如说吧:古人早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的一生讲究的“衣食住行”这四大类;普通百姓追求的是“丰衣足食”这一终极理想,而更有理想的追求的是“锦衣玉食”,若是富贵不还乡则是“锦衣夜行”;帮助别人是“解衣推食”;形容一个人懒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自己有大恩的当然是“衣食父母”;以前的地主老财靠侵占劳动人民的“衣租食税”过活,使得穷人家只能“恶衣恶食”地挣扎……你看看,哪样不是排在食的前面呢?
翻开《诗经》,以衣着作譬喻的比比皆是:一起来穿上战袍共同抗敌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少女想念情人时只是含蓄地想念他青色的衣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少男来说,即使街上美女如云,但是“匪我思存”,在心里萦绕的的是“缟衣綦巾”的俭朴女郎;考验情人的真心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你要是真的想念我,就掀起衣服过河来看我;在野外约会时,还不忘叮嘱情人“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宽衣解带时请斯文些,别急吼吼地把狗吓得乱吠啊!
在古典文学里与衣有关的更如恒河沙数。如果梁山伯不是被祝英台的一身男装迷惑,就不会发生化蝶的千古悲剧;如果牛郎没在小河边藏起下凡洗澡的织女的霓裳,我们今天可能看不见灿烂的银河。……
对服装最有研究的古代文人当推曹雪芹莫属了。在鸿篇巨著《红楼梦》里,曹公不惜笔墨细细描绘了各人的穿着,再现了“富贵温柔乡、花柳繁华地”的景象。你看,宝黛初会时的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把个不上进的宝二爷勾勒得活灵活现;而先声夺人出场的王熙凤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活脱脱衬出一个大家庭当家媳妇的地位。至于最后贾宝玉穿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飘逝于大雪之中,万白丛中一点红,“直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时间的长河缓缓流进了21世纪,服饰不仅是御寒遮羞之物,就像莎士比亚说的:“衣裳常常显示人品”,他还说,“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和体态也会泄露我们的经历。”一件合身体面的衣着,无疑更能体现自己美好的体态,但是,如果只是看重表面的衣冠楚楚而忽视了内涵的充实,以为穿了龙袍就是太子,很容易给人留下绣花枕头的评价;或者对人仅是只重罗衫不重人,很可能会碰到些衣冠禽兽而后悔不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