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谁来“政审”你们?
查看: 114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来“政审”你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11-10 07: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8-11-10 07:55 编辑

                 谁来“政审”你们?

    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这也是一个令人寒噤的词。

    从简单的字面释义:所谓“政审”,大约就是政治审查审核的意思,当然若要其中细化的内容多了去。

    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很长的时间,这两个字都很热,热到足以让你飞黄腾达,热到足以让你万劫不复,这绝非夸张。

    七十年代中期,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部队征兵,企业也有名额,本人也是热血青年一枚,于是报名,一路过关各项指标基本没问题,原本以为就此穿上绿军装,也是一个当兵的人,孰料在最后时刻被拿下,问其故,人家说政审发现我有一个舅舅当年是右派。

    于是很不痛快的回家问老娘:你弟弟咋右派呢?老娘长叹一声:瞎说大实话呗。

    就此知道“政审”的厉害,基本属于刨根问底儿的。

    后来在企业里从事管理工作,渐渐懂得“政审”这玩意儿含糊不得。因为组织是纯洁的,岂能有杂质?当然,后来组织咋就不那么纯洁了,混进去了那么多坏人杂质,难道能说政审口失职不过关么?

    重庆教育口,重提“政审”二字,一下子触动了无数国人的神经。尽管后来人家出来解释,那是记者的“误读”,其实你看了他们的解释就知道原来就是:豆付一碗,一碗豆付而已。玩这种文字游戏,实在不是拉低围观者的智商,而是蹂躏了自己罢了。

    教育自然含糊不得,所谓教书育人,立身之本。有点自己的规矩这也没错,但是,这种规矩首先不能和自己的规矩对立,教育受教是所有人该享受的权利,这是一个平等的话题,已经被法律确定认可。况且,就算有一些所谓政治立场不那么坚定,品行不那么好的,你也要拉一把,而绝不该设立一道壁垒,做一个政治切割,这没有道理。一直高调称要挽救人,要教育人,要感化人,怎么一个“政审”非要把人分出三六九等呢?是不是以后还真要把人做成现实的等级划分?

    政审别人的时候,建议先政审自己,高校的学术不端,高校的各类丑闻的制造者,你们政审过吗?怎么能放进去这么多坏人?说句不玩笑的话,让这些品行不端的人去教人,能教出什么?

    看看最近浙江大学学生会和活动赞助商的这段幺蛾子,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学校对事件的表态,充满虚伪和不真实。按照学校对此事的描述,当事人绝非学生会的干部,那么重要的活动,牵涉到双方的利益,居然会是一个“临时工”行为?拜托,你们编织谎言的时候,能不能不这么打脸?

    所以,当重庆方面举起“政审”的菜刀的时候,作为旁观者不是不屑,而是充满善意的说一句:你们先把自己政审合格了,再出来政审别人,所谓打铁先要自身硬嘛。

    自己有病,确觉得别人不健康,这是病,最该治。

    用所谓“政审”来划一道线,这依稀让我们感觉,左派们那种持续的病态,又发作了,只是重拾人牙慧,未免没多大出息。老套路玩不出新花样,拜托,与时俱进吧。

    人生而平等不能只是停留在貌似漂亮的文章里,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家,应当用法律说话,而不是动辄组织的定论。《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请尊重人大立法,这是个严肃的事情,不要节外生枝,弄出“政审”令人生厌的这一套。

    受教育人如果触犯法律,自有法律制裁,但绝不意味着学校有权设立人为的高考“政审”来把关。

    这种貌似明白,其实糊涂的事情,最好少一点。

    就是这样!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11-10 08:29 |只看该作者
问好闲散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1-10 08:30 |只看该作者
再来一次运动,估计你也是“右派”。

瞎说实话。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1-10 10: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最不能容忍的是,把政审的锅让记者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10 13:44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1-10 19:05 |只看该作者
一直高调称要挽救人,要教育人,要感化人,怎么一个“政审”非要把人分出三六九等呢?是不是以后还真要把人做成现实的等级划分?------------------一碗豆腐,豆腐一碗,是在打自己的脸。闲散兄批驳得好。。。。。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11 13: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知闲散兄在企业曾经从事什么管理工作,企业用人一直有先进行思想政治方面审查的惯例,这个所谓的“政审”,你怎么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1-11 13: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校不是义务教育范畴,教育资源和纳税人的银子凭什么该用在那些已经成年、思想政治却不过关的人身上?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1-11 13: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有反对贴中观点的意思,只是多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思维探讨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1-11 17: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云在眉梢 发表于 2018-11-11 13:19
不知闲散兄在企业曾经从事什么管理工作,企业用人一直有先进行思想政治方面审查的惯例,这个所谓的“政审” ...

这个闲老师懂得,不过选择性装傻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11-12 09:37 |只看该作者
确实,这个是原来敌我斗争激烈的时候,甄别坏人的一种办法,而且很有效。

解放后这么长时间了,还有必要吗?

我知道有些敏感部门,还保留政审。普遍搞政审,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不信任。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11-12 09:48 |只看该作者
回云在和麻花,我觉得我们谈的不是一个话题了,我说的是在高校录取上,这种政审违宪,而非你们说的用人考核,用人自然要考核。但是,在受教育应当平等这个问题上,绝不能设立这道壁垒。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11-13 09: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8-11-14 08:45 编辑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18-11-12 09:48
回云在和麻花,我觉得我们谈的不是一个话题了,我说的是在高校录取上,这种政审违宪,而非你们说的用人考核 ...

你当兵被政审刷掉了,不是教育平等的问题吧?你为啥要拿来举例不当?告诉你,你没当兵的主要原因是近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11-14 08:47 |只看该作者
还有因为“不爱国”被学校除名了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11-14 08:47 |只看该作者
还有因为“不爱国”被学校除名了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11-16 17:54 |只看该作者
据说关于“高考政审”这个问题,重庆市已经做了说明,并修改了说法,称报道做的不够细致和不到位。应该是对学生政治思想的考核。
其实,政审从来就没离开过我们,不过范围已经缩小。比如,你现在报考公务员,特别是国家关键部门还是要通过政审的。
之所以很多人那么反感是因为“政审”这个词让我们想起了文革,政审的确让千千万万的人吃过苦头。
前些日子,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社论,提出要发扬“枫桥精神”,和这个“政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枫桥精神”大概是,1963年,当时时任公安部长的谢富治在浙江诸暨枫桥镇搞了一个调查,然后写了一份报告给毛爷爷,毛爷爷批示,要求试点以后全国推广。
那么,这个“枫桥经验”是啥东东呢?
据说,浙江诸暨的枫桥镇搞了一个办法,对地方发生的矛盾“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也就是说,要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听起来是个办法,起码对缓解当今地方发生的群体事件是有好处的。
可是,如果你了解一下“枫桥精神”实际发生了什么,你大概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当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所以,枫桥镇就把人分成了好几等。其中被管制的对象就是“四类分子”。
所谓“四类分子”就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俗称“地,富,反,坏”。
文革中扩大了范围成为了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俗称“黑五类”。
不管是“四类分子”也好,“黑五类”也罢,前两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出身问题定调,后边的可就没有前提了,完全可以随时加入。
按照“枫桥经验”就是要严格把这所谓“四类分子”加以看管,这个任务不是交给执法部门而是交给群众。
也就是说,“枫桥经验”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你看,这和政审是不是有共同的地方呢?
至于为什么要在现在提出“枫桥经验”?这和“高考政审”一样,吃瓜的百姓说不清楚。能说清楚也最好不说。
很多人担心我们会不会回到文革?我的看法是很难或者基本没可能。
理由是,现在的情况和那个时候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或者说不具备文革的条件。
虽然,我们的很多做法,说法,甚至思想意识还残留着文革的痕迹,但是它绝对不会成为社会认知的主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