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7-9-30 20:52 编辑
说完了爷们,再说说娘们。
在东北,这两个词使用频率很高。
爷,娘,是中国古代对父亲母亲最原滋原味的称呼。爸爸妈妈都是近代外来语。
《木兰辞》里就有,“阿爷无大儿”,“爷娘闻女来”。杜甫《兵车行》有“爷娘妻子走向送”,说的都是父亲母亲。
所以,爷们娘们,就是古代汉语版的Ladies and gentlemen。娘们的原义,是妈妈们。
只不过,娘在古代写作“孃”。
唐以前,娘跟孃是不同的两个字,孃是妈妈,娘是少女。五代以后逐渐才合二为一,再后来,孃字因笔画复杂被废除了。
一,严格讲,娘们指生了孩子的已婚女性。后来凡是结了婚的都叫娘们,没有贬义。旧时候,哪有“妇女”“女性”这些词儿?北方口语对已婚女人统称“老娘们”。
二,含有鄙视和揶揄之意。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爷们娘们这两个词,逐渐分化。爷们被赋予了人性中的优点,而娘们一词,被赋予了人性中的一些缺点,如琐碎,磨叽,心眼小,见识短等等,这些缺点,其实不都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有,但都归了“娘们”。这样,就出现了贬义。
三,北方农村,民间口语还在称已婚妇女为“娘们”,而女性往往使用较多:比如到邻居家串门,看见女主人在家,可以问:“你家爷们在家没?”看见男主人在家,可以问“你家娘们在家没?”,比较亲切。
特殊语境下,已婚女性自称“娘们”:这活儿你们老爷们不干,让我们老娘们干啊?
东北民风粗犷,由此可见一斑。
小娘们,则有猥亵之意。
随着文化的普及,语言越来越文明了,公开场合,不能再说“老娘们”了,不仅对女性大不敬,也显得自身没素质。
别说“娘们”,连“妇女”都含贬义了。前一段时间,我说某版都是“中老年妇女”,叫人家把我这顿骂啊,呵呵。
我的日常语汇里,就没有这个词。我连开玩笑都没说过“老娘们”。
网上常有“败家娘们”的玩笑话,是调侃,无恶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