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17-10-14 22:07 编辑
前天我在六星杂谈发了一帖《一曲红尘,一曲唱罢,红尘缱绻》的全民K歌帖,
酱油哥说:码字唱歌健身,翰林三大爱好。
一池兄说:嗯嗯!
唱歌是补码字的缺。
健身是补唱歌的缺。
码字是补健身的缺。
我回复酱油哥:正是正是,但愿这三大爱好,能成为我行走网络三大特色。
我回复一池兄:是啊,浑身是缺,拆东墙补西墙,不补不行哈。
在这里我有必要对浑身是缺做一个补充说明,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带着不完美来到这世界,又带着不完美离开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不想完美,而是没有谁能达成完美的境界,即使耗尽一生,费劲洪荒之力,完美之境犹如镜花水月,海市蜃楼,可远看,无法近逑。但不意味追求完美就毫无意义,相反追求完美的过程让我们此生了无遗憾,毕竟我们努力过,我们向往过,我们追求过。
老子云:“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人贵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浑身是缺,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知不足而后进,知不足者好学。比如我自诩有点文化底蕴,可看了电视上一些国学节目里的国学小童在诗词歌赋的竞猜上,抢答之快,让我始料未及,望尘莫及,着实令我汗颜。可如今读书之业早已荒怠,曾经多少枕边书早已束之高阁。所谓书籍是人类成功的阶梯,如今成了我坐拥书城的摆设。不提没事,一提汗颜啊,趁我还有书到用时方很少之憾,趁我还有读书补缺之雅兴和决心,趁我还有这眼力劲,我得赶紧重拾书香,再掇翰墨,试着在文山字海中凝塑我心灵的图腾,提升我的精神境界。嗯,一言以蔽之,用读书补自己文化底蕴的缺。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我一直认为,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世界上有两种风景,一种是自然的风景,一种是精神的风景。自然的风景需要我们走进山山水水,不仅要有闲暇,还要有金钱。但是,在精神的风景面前,我们有更加平等的机会。文字是精神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秀丽与壮美,绝不亚于任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读书的人,一种是写作的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欣赏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最美丽的精神风景。写作的人自然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不仅可以欣赏美,还可以创造美。”读书之余,码字写作才不枉消化和吸收读书之所得,遇见文字之幸福。读书写作,并行不悖,才能真正融入文字造化之功,文而化之成就自己最美丽的风景,不是完美,胜似完美。
狄金森有一首诗《我为美而死去》:
我为美而死去
但孤零零的躲在坟墓里
一位为真理而献身的人
被葬在毗邻的墓地上
他轻声问我
你为何而丧生
我会说为了美丽
我为真理,真和美本是一体
他说,我们也是兄弟
于是,我们像兄弟在黑夜里相逢
隔着那坟墓喋喋低语
直到那苔藓封住了我们的嘴唇
遮住了那墓碑上我们的名字
此诗非常走心,尤其这句真和美本是一体,狄金森用最美的诗境,说出了最朴素的真理。我们一生都在努力追寻真和美,用灵魂感知,用艺术塑造,它们时而若即若离,时而相伴同行,就看你以如何的心态和灵感与它们灵犀互通共融。而对于我们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写作无疑是一条通往真和美的通幽曲径,曲而不绝,绵延补缺,码字写作可谓是补我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之缺。
以上说了两项补缺的重点,再简单说说一池所说我唱歌和健身的补缺吧。我唱歌本身就有很多缺,有时气息不足,有时音域太窄,有时情感平淡不投入,总之唱歌之不足,唯有多唱多试、多学勤练才能补。我健身,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补灵魂与身体不同步之不足。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看似两者相悖,其实只是锻炼的方式不一样,结果却是殊途同归,都需要花时间在我们身上刻画努力的痕迹,都要我们循序渐进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坚持不懈,才能看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过程。
老子《道德经》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知己浑身是缺,纵然不能炼就五彩石补天阙,我也要顺着心之旅,命之运,因地制宜,因缺施补,补我不完美的缺格(人格、性格和命格),成就了无遗憾的悟道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