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16
|
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爬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7-25 22:13 编辑
蒯彻:【西皮摇板】淮南王他把令传下, 李左车:【西皮摇板】分作三班去见他。 蒯彻:【西皮摇板】分明是先把虎威诈,不由得吾等—— 蒯彻、李左车:【西皮摇板】笑哈哈。 栾布:【西皮流水】战鼓不住咚咚打,只打得栾布心内麻。乘此机会我就溜了吧,生死的关头屎也不叫拉。 蒯彻:【西皮流水】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胡言乱语怎瞒咱?在长安是你夸大话,为什么事到如今耍奸滑?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爬,【散板】生死二字且由他。 很喜欢马连良的这段唱词,也很喜欢时不时的哼上几句。 历史上的蒯彻(因后来避武帝之讳,又名“蒯通”)那绝对算得上个人物,他的智谋是一流的,如果韩信完全按照他的计划去做,就不会被擒,刘邦小混混也早就被灭掉了,绝不会让他坐上皇帝的宝座。 但戏剧就是玩儿,就是让观者开开心、过过瘾,剧作者随便拣几个历史人物放在那儿,就可以自由发挥,甚至可以完全的颠倒历史,胡编乱造。记得蒲松龄曾经写过一出三国的杂剧(忘记名字了),在那出戏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竟然没有逃出去,硬是被关羽给斩了,的确是观众出了口恶气,这与现在的戏说之类很相似。 其实在民间,老百姓是不管你什么忠于不忠于历史的,他们感到痛快就好,他们觉得谁是坏蛋,能够看到当场被打屁股,就会感到很舒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正义始终是要战胜邪恶的,恶人是最重要受到报应的。这种情感的诉求,在现实中往往会被郁闷在心里,无处释解,而戏剧给了他们一个宣泄的窗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歌颂清官之类的包公戏很有市场的一个原因。 再回到上边《淮河营》中的那个片段,先百度一段这之前的剧情介绍:吕后拟夺汉室,惧宗室反对,遂骗出御史张苍保管的刘氏宗谱, 当时烧毁,适淮河梁王刘通(一作刘长)命田子春向签相陈平索取宗卷,陈命张交出,张无卷拟自尽。张子秀玉早将真卷藏起, 吕后所烧乃副本;张闻知大喜,将真卷交与陈平。 刘通不知被吕后所害的戚姬是自己生母,蒯彻、李左车、栾布等前往说之。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搞不好就要掉脑袋,并且肯定没有好结果;任何人再做这样的事的时候,都会好好的思量思量的。因此,意料之中,就有人想要开小差了。 蒯彻可能想增加成功的筹码,因此一定要用绳子在系上两个蚂蚱;但问题是,这样一个联盟到了关键时刻是否还靠得住。因此,肯节上李左车还笑得出来,而栾布吓的差不多要尿裤子,只剩下溜的念头了。蒯彻看到拖下去了危险,你老栾想溜,可没那么容易,已经到了鬼门关口了,还是一起进吧。结果,被囚。 人生有很多情况下,都是需要把一些人或者一些事绑在一个战车上的,而且一旦绑上了,那就很难逃脱,即使逃脱了,也洗不干净。死在鬼门关里的姑且不说,你逃出来了,也会被刀凿火烧,九死一生。面临同样的结局,不如做个壮士,“大丈夫死即死耳,何饶舌也!”饮刀成一快,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想起了那个被拴在一起的吕奉先与陈公台,一个不想死,乞求饶命,一个可以不死,却请求速死。结果都是死,但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 “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爬”,有什么呀,不就是往死地里走一遭吗,这也是缘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