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呼啸的老鹰 于 2022-5-5 20:46 编辑
7, 疯狂的房地产
今天,又送走了一批房地产开发商,心里空落落的。为了这一百多亩地,我己经忙乎了两个多月,上联下系,左右逢圆,使出浑身解数。这块地,也是目前我区最好的一块地了,更难得的,它是一块净地!没有拆迁任务。就象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象山里的姑娘,虽不浓妆艳抹,却清新可人;就象一处宝藏,等待去发现、挖掘,货真价实。错过了这村,就不会再有这店了。
我区是个偏远的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房地产开发起步较晚,过去,大老板们从不将眼光落到这偏辟一偶。这几年,国家重点抑制房地产业,大城市的房地产业竟争十分激烈,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才又一窝峰地涌向二、三级城市,都想来采摘便宜的挑子。都来了,小地方的房地产业亦被炒的沸沸腾腾。
第一次接待外面来的房地产开发商,是五年以前的事了。之前,我曾在大城市的房地产公司,做过短暂的办公室主任、销售部经理。当时,之所以外出打工,主要是看好我区房地产业还未起步,甚至都不知房地产、物业为何物,如果能做,一定赚钱。于是就出去看看,一是学学技术;二是幻想着或者奇遇着,能引进一个大老板来我区投资房地产开发,跟着挣俩小钱,沾沾光。来到大城市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后不久,很快就发现并非如我所想,这些大老板们傲慢、财大气粗。我曾十分诚恳、信心满满地建议老总说:“大城市房地产业虽如火如荼,如日中天,但同样也存在着明争暗斗,竟争越来越激烈,一块盘子开完了,下一块盘子还不知在哪儿,地价越炒越高,地盘也越来越难得,况且大城市的房产也有饱和之日,国家政策也许会有变化,应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做打算。” 老总眼晴一亮,很有兴趣地问:“那你看公司下一步怎么办呢?” 我说:“我们应该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我有两点想法,一是巩固扩大现有地盘,这是根据地;二是向周边甚至更深的二、三级城市去扩展。比如象我老家,房地产业还未起步,先入为主,谁先去,谁实惠。小地方的官们为了抓政绩,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逮住一个大老板,比伺候亲爹都殷勤。特别是信贷优惠改策更是诱人,说白了,就是以公家的钱去挣私人的钱。只要先拿出一部份资金去立项、启动,以后只管贷款。花点小钱,在小地方什么事都能摆平,小地方终归是小地方,在思想观念、政策法规、施政行政等方面与大城市毕竟不同。越穷的地方越能挣大钱,因为成本低;越穷的地方老板越吃香,因为没见过大老板,等到发展好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施政行政水平都上去了,再挣大钱就不容易了。用我们的土话说,等你摸到被头子,天都亮了。”老总问:“你们那儿现在房子卖多少钱一平米?” 我略为思索:“暂时不知道,估计也就千把元一平米吧” 老总卑夷地看我一眼:“你懂什么呀,老土!这不是你操心的事,还是把现在的工作做好!”为了保住饭碗,以后我再也不敢进言。
除了我的建议得不到老总支持以外,对公司管理我也很郁闷。老总们追求的是,员工们见到他都要毕躬毕敬,甚至见到老总的车都要行注目礼,工作中更是一点错都不能出。而我由于过去在国营企业做一把手做惯了,追求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管理。我坚信任何部门、任何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干的了的,任何工作最终都是靠人去完成的;要的是凝聚人心,使人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只要活做的漂亮,平时干嘛都行,喝酒、吹牛,和员工打成一片,随和!工作起来放的开,心情好。我极不适应在规矩和等级森严的环境下工作。我对公司随便开人极为反感,新进一个员工,工作刚刚摸到门道,因一件小事就被开了,害的我五次三番地往人材市场跑。实在忍不了了,我大着胆子,半开玩笑地跟老总说:“老总,这样开人不行,不错,人是多,人材市场门都挤破,但是老总,你想,每新招一个员工,工作刚熟悉就开了,哪么我们公司永远不都是新手吗?我们得想着法子把短工变成长工!”老总这次听进去了,但员工出错,他训人也是严厉,不留情面。没办法,老总前面训人,我在后面哄人,谁让我是办公室主任、是政工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