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美西的情报能力和大数据分析水平,开始就应该能判断出俄罗斯的大致军力水平。这事很难掺假。在今年2月俄罗斯屯兵俄乌边境时,多国的军事专家分析也是不会真打,因为开打对俄不利。当时不好判断的是,乌克兰会不会更不行,一触即溃。可后来乌克兰的顽强抵抗,使战情认知发生了逆转。而美西的深度介入,正是在这种认知逆转的基础上(最初是让司机撤出来,帮他成立流亡***)。
尽管俄方多次说是在和整个北约打,但这不过是为战场上的拉胯找点面子。美西很可能在偷着乐,前期啥重武器都没给乌克兰,只给了一些标枪、毒刺、弹簧刀等轻武器,仗就打成这样了。后来给了几套海马斯,还不含远程弹药,居然就开始反攻了?俄可是当年的喀秋莎之父!现在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已经得到确认,而且随着反攻的战果意志越发坚定。如果再这样打下去,恐怕只能看俄方的“核战底线”了。
这一仗单从战场上看,并没有达到现代战争(海湾战争)的水平,但有一点我想各军事强国一定都在认真研究。那就是未来战争应该怎么打?为啥现代战的水平没达到却研究未来战?我想它的本意是:直接针对一个核大国的战争应该怎么打?这事过去都没遇到过。下战参谋花花爱徒费小丫同学认为:应该先打星星。真是名师出高徒,一天不打架手就痒,摆个淑女造型那么难吗?如果全靠硬打,那还研究啥?直接跟孙老师学简单粗暴不就行了。
现在看乌军反攻战绩,实际也是军援控制节奏的结果。例如乌军打陆战反攻,这当然要用到“陆战之王”。可乌克兰在反攻前向美国和德国点着名要买主战坦克豹2和M1,美德均一口回绝。气的乌克兰也没办法。其实这两款坦克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产品,没啥特别先进性。不给乌克兰就是控制节奏。还有飞机、导弹等,都没给乌克兰,这不明摆着吗?常规战,俄不行;核大战,同归于尽。结果就是这,还打什么啊。现在似乎只剩一条路,那就是看哪一方“先眨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