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查了下北京新增病例,已经破600了。新增多密接自然也多,最后集中隔离的,封控的甚至比“20条”前还要多。前期的“清零防疫”,已经让社会承受力濒临极限。如今“优化防疫”刚出台,疫情就开始大幅反弹,这说明在收、放之间已经没有多少可优化空间。无论躺平还是清零,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这是困局之象,究竟应该如何破局?已经没有两全之法,俺下面先来段抛砖引玉:
1、加快吸入式疫苗和其他新疫苗(注)防感染的临床研究; 2、加快中药防重症临床研究,有重点的增加中药储备和社会供应; 3、探索由全民防感染向脆弱人群防重症、防死亡过渡可行性; 4、明确感染病例转为重症的检测标准,对可能转重症者提前预警; 5、对婴儿、孕妇、高龄、重基础病患者预先做好登记,确保防感染、检测、送医便捷一条龙。
如能把重点人群保护好,重症、危重症进一步压下来,那医疗资源、死亡率、长新冠等压力也会大幅减轻。走出困局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11月18日张文宏在海口举行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说了一句挺有意思的话:对脆弱人群进行加强针接种,可以在未来人体进化过程当中获得免疫力。此话是啥意思?俺觉得就是先用疫苗把脆弱人群的命保住(防重症),然后再通过日常接触病毒逐渐进化免疫系统。是这个意思吧?
今天新闻:北京的新冠死亡1例。患者为87岁男性。11月11日出现干咳,13日诊断为轻型,19日病情恶化,因严重肺部细菌感染,发生脓毒症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病例没说有严重基础病,死因是肺部细菌感染,不是病毒。所以该病毒更像是能引发各种疾病的引子,即使是轻型,也可能造成重创。
注:新疫苗指第二代疫苗,能防奥密克戎的。因为现在病毒变异进入相对稳定期。奥密克戎从南非最初发现至今已经一年多,虽然变出了很多子子孙孙,但“家族血缘”仍是奥密克戎。因此新疫苗不仅是防重症,更重要的是防感染。中国人口多,用自然感染提升免疫代价太高,因此这是个难得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