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箫鼓鸣兮发棹歌
查看: 73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箫鼓鸣兮发棹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6-11 06: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3-6-11 06:27 编辑

孔子是不语怪力乱神,其实还要加上一个------“死”,孔子也是不谈死的,虽然也深知时光飞逝逝者如斯夫”但终生汲汲于礼乐制度的建立,公而忘私,不,公而忘死。在儒家看来人的道德的重要性远高于死亡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著作中也很少谈及人的生死都致力于强国富民的现实目标对于人的死亡这个课题并不去多想

《诗经》(当然是经过了孔子的处理)也是不谈死的。雅诗中真正值得称道的是一些政治讽喻诗,作者大多是王公贵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算是非富即贵。他们感于国势衰微,奸佞当道,黎民疾苦或自身命运多舛,无力改变现实,遂发而为诗,比较优秀的能超越个人磨难,而上升到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当然无论如何,诗中并不触及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最多不过是“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身在楚国的屈原也很少谈到死,《天问》是在放逐期间参观楚国先王宗庙和公卿祠堂之后创作的,这里却谈到了死亡。“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延年不死,寿何所止”?这是很少见的。但他满脑子忠君爱国,谈论生死在其作品中占到的比重很轻很轻。

文人满脑子“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满脑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笑的是帝王则头脑清醒一直关注人的生死秦始皇就是痴迷长生遍寻不死药有意思的是,几位古代帝王传下来的关于生命思考的诗歌质量都属上乘。汉武帝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充满对死亡的忧惧魏武帝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一样对最终不免一死的人生怅然若失

《汉书》中写到刘邦暮年情景,原文: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饮酒半酣,高祖又唱又跳,然而却“忼慨伤怀,泣数行下。”此时刘邦来日无多,开始想到万岁之后魂魄归属的事情了。

人都要死的,死的压迫让人生栖栖遑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但普通人写生命的感伤当量太小,相比之下帝王写的才惊世骇俗,因为他本来一统天下,身份贵为天子,财富无所不有,可人在暮年终于醒悟面对死亡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怎能不患得患失而感慨系之?秦始皇求不死药,汉武帝暮年何尝不是如此?

文学的觉醒来自于人的觉醒,死的戟刺触发人终极问题的思考。帝王对于生死往往高瞻远瞩看的清楚,可做臣子的一腔忠君报国的热情并没有多少精力留给生死的思考,“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而下层草民想到“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时,则肯定唱不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学者徐国荣说的好:“统一而上升的社会,为人们提供了自我价值实现的载体。使个体生命价值消融于群体价值观中,培养了一种乐观主义的社会心态,而非理性的意识形态又淡化甚至遗忘了人们的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只有当群体价值观的破裂,人们从外在世界走向自我时,才对生命的悲剧意识,恍然大悟,进入感伤主义时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6-11 07:5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古诗十九首》谈到了更多的生死问题,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优秀的古诗。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6-11 09:11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人在生活中似乎也是载歌载舞的,楼主,中国什么时候歌舞仅限于表演节目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6-11 10: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路 于 2023-6-11 10:46 编辑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3-6-11 09:11
中国古人在生活中似乎也是载歌载舞的,楼主,中国什么时候歌舞仅限于表演节目了?

这个问题好。我读书不多,似乎秦后就没了乐了,说明人口增加,思想统一,只讲礼,没有乐,人们总体生活水平下降了,细算,周后期,战争频仍,就看不到什么乐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6-11 10:35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3-6-11 09:11
中国古人在生活中似乎也是载歌载舞的,楼主,中国什么时候歌舞仅限于表演节目了?

最早的歌舞都有宗教目的,歌舞是给神看的,取悦于神明的,后来君权强大,帝王成了大祭司,皇帝成了神明的代言人,舞蹈就表演给帝王看,小民只要会唱红太阳,会跳忠字舞就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6-11 10:49 |只看该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3-6-11 10:35
最早的歌舞都有宗教目的,歌舞是给神看的,取悦于神明的,后来君权强大,帝王成了大祭司,皇帝成了神明的 ...

人们一天劳作或是战争,歌舞是奢侈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6-11 10:50 |只看该作者
耕战立国,这是几千年统治根本,歌舞是奢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6-11 10:53 |只看该作者
经过几十年和平发展,连战都快丢了,悲乎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