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9-13 05:10 编辑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10】改国名?中国更有理 文:公理力
“中国”这个名称,与古代华夏民族对自身的认知和定位密切相关。
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里,世界是天圆地方的存在,而华夏子民融合的这个国家位于世界的绝对中心。
至于中国以外的地区,那叫“化外之地”,居住在化外之地的民族统统“蛮夷”的干活。
因此,“中国”内涵“中央之国”“泱泱大国”等基本含义。
从这个角度审视,雄踞太平洋西岸的这个“远东”头号大国,没有比“中国”这个命名更恰当、更贴切的了。
长久以来,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China这个英文名,来自瓷器china。
想想也是,谁能否认:瓷器、丝绸,乃古、近代中国独步世界的高档奢侈品?
那为啥英语中瓷器名的拼写就非得是china呢?很简单,china源于那会儿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地之一“昌南”的音译。笨嘴拙舌的英国佬,昌-南(chi-na),昌-南(chi-na),昌-南(chi-na)多了,见到瓷器,就china上了。
但是——世界上怕就怕这词儿,这个看似颇有道理的说法却并非正解。
据好事者考据,China这个国名有远为久远的历史!至于用china来指代瓷器,反而是较晚近的事儿。
在中国边境南边,那个古中国人称为“西天”的地儿,类似china发音的词,早就用来指代一个不知在哪儿的东方大国。
据信,在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梵文文献中,对中国的称呼是Shina或Cīna,汉译为“支那”、“脂那”、“至那”等;另有叫Cīna-sthāna、Cīna-rattha,汉译为震旦、真丹、真旦、振旦等,还有Mahā-cīna-sthāna,汉译为摩诃震旦。
那么,这些称谓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认为,都源于古代中国“秦”的音变。
另一种观点也认同:欧洲的China名称也是源于称呼中国为“秦”。
该观点认为,欧洲各语种对中国的称呼,主要有两个体系:以中文“秦”字发音为基础的China体系,和以中文“契丹”音为基础的Китай(Kitaĭ)体系。
今天去查考世界各国“中国”的翻译,不限于英语,德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马来语种等,也都是China。
另外还有基于正字法,而微改China的种种同源词。如,法语是Chine,意大利语Cina,瑞典语Kin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ína,现代拉丁语Sina,等等。
而且由于元音字母i在大多数欧陆语中读音,China(包括Chine,Cina等变体)一词的发音均与梵文的“支那”相近。英语因为发音漂变史的缘故,开音节i读成[aɪ]音,造成不读“支那”,而读“拆拿”。这就是为啥“八国联军”前后,中国一直在被列强们拆拿!
北欧及某些东南欧语言因字母组合ch的发音倾向于读k音,所以中国一词写为Kina(丹麦、瑞典、挪威),同样的例子还有希腊语的Κίνα,匈牙利语的Kína,克罗地亚语和塞尔维亚语的Kina等。
查考过世界上主要拼音语言对中国国名的翻译,你有啥感觉?
“中国”译名中“混杂”有瓷器、丝、秦等含义,真应该忽略吗?
亚洲某些语言中,如日语,甚至明显带有贬义地称呼中国为“支那”,国人也该无所谓吗?
上一帖讨论过伊朗更改国名的事儿,以及印度莫迪ZF目前正在推进更改国名,以“清除殖民历史的一切痕迹”(莫迪语)!
在公某看来,最应该“更改”国名的是中国——不是中文名,而是世界各语种的译名。
国名,恰似地名、人名等,最理想的翻译是音译,以便于不同语种间的沟通。而China的发音与“中国”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也是交流障碍的一个因素。
现在,去国外旅游再平常不过。完全不懂外语的老者,在国外说自己是中国人,来自中国等,老外只能干瞪眼。假如所有语种的“中国”发音都是zhongguo,无需说鸟语China,老外即刻秒懂。
近年来要求外国更改译名的例子,就有韩国。2005年,在中国有久远历史的地名“汉城”,在韩方要求下,中国客随主便,很快就改为“首尔”了。
日前,联合国秘书长的发言人也表示,只要印度ZF通知改名,他们就会登记照办。
其实,中国也早有案例。“北京”从英语中的Peking改为Beijing,老外的发音溜着呢,比某些带家乡口音的国人发音更标准!
另一个例子是“长江”,在老外口中曾经是Yangzi River,现在,外国仁儿也都Changjiang长,Changjiang短了,尽管发音有点生硬。
Zhongguo这个发音对老外困难吗?该词看上去比China长了一节,实际上还是个双音节词。老外发这个音无需纠结,尽管可能不那么标准(接近“中古”)。而从构词“外观”看,Zhongguo甚至有点像意大利语(元音结尾)。
甭管哪国,只要是拼音文字,让老外们“统一中国”的口号为汉语拼音Zhongguo,还可以有一个意外收获。
任何国家的国名,都是外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高频词。即使再复杂的音译,久而久之也能轻松掌握。中国人早就不再“莫三鼻给”,而顺利地“莫桑比克”了;“南斯拉夫”亦并未难死拉夫。
让老外经常Zhongguo长,Zhongguo短一番——特别是在电视等大众媒体上,正是一个让他们“免费”练习汉语拼音发音规则的过程!要不了几年,老外们就会举一反三地发现:汉语至少发音并不难嘛!学中文有那么可怕吗?
最后,很抱歉,没能写得更长一点儿,下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