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学校都流行掐尖,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好学生早早选拔走,以前是初二,据说现在严重的地方搞到了三年级。那么掐尖生到底好不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家长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配鸡娃吗?如果配,掐尖就是好,如果不配,那么掐尖就是不好!
现在的掐尖教育,就是鸡娃教育!一点儿也不掺假。对于配不配鸡娃教育有五个硬性指标,哪个缺乏都是不配:
一、孩子的学习天赋不能低于下限:
这个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悟性,没有这两点就是不配!尤其是悟性,如果没有足够的悟性,鸡娃要面对山一样多的作业,对孩子就是折磨。如果耐心和悟性不够,去鸡娃,很可能把孩子搞出心理问题。
二、负责孩子学习的家长有不低于211的学历:
如果这一点不具备,除非孩子是天才,否则是不配鸡娃的。鸡娃教育,需要家长时刻可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助力,帮助孩子在初级的学习中指引学习方向,协助其打开悟性。这一点你以为老师会教孩子吗?他们就是想教又有时间吗?
三、负责孩子学习的家长有足够的精力陪伴孩子:
家长再有本事,都没时间陪孩子也是枉然。
四、家长懂教育:
这一点很重要,一些家长学历是不低,学识在线,但是在教育上形同白痴!就会一个逼字,这种心态搞鸡娃教育,只有亲子反目一个结果。家长懂教育的真不多,教育要严格要求,不放纵,但是又不能面面俱到,一刀切。治大国如烹小鲜,教育也是一样。
五、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你以为掐尖教育就可以不上课外教培班了吗?别做梦了,能被掐尖选上,基本都在上教培班。选上以后,同样需要。教培班的经济投入是不低的。
基于这五点,傻子都能看出来绝大部分家庭是达不到的,但是现在掐尖泛滥,是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的考量和家长是不一样的,学校认为:
一、掐尖可以提高平均成绩:
这是事实,掐尖的孩子本来就学习相对优秀,再加上各种知识填充,就算考不上清北,也能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平均高考成绩。这就是谋其上而取其中。因此,学校不断的扩大掐尖生的范围,本来一个高中掐尖生组成的素质班应该在30人,最多也不该超过50人。但是现在一搞就是120人!问题是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被掐尖?难道不是为了考个清北吗?如果只是为了985,孩子从小学就像一只拉磨的驴一样不停地学习,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这样值吗?
二、学校不用去考虑心理问题的风险:
这样过度的学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受得了的,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新问题,或者休学。对学校并没有太大损失,只是从素质班里取消一个名额。可是对于家长呢?这笔账是要算清楚的。
再说说掐尖生的现状,那些掐尖生从小进入素质班,躲开了中考。他们可能参加了中考,但是没有那种一考定命运的压力,长期在高压学习中,可是附和鸡娃条件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造成的结果是掐尖越来越严重,素质班的孩子越来越多,水平却越来越低!以前素质班的孩子就是用来拼高考盲盒的,但是这次儿子学校的盲盒生是经历了中考选拔的精英班的学生。并且这次高二期末考试来看,素质班比正常中考进来的顶级学霸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也许素质班的顶级学霸可以和正常班的学霸相比略有优势,但是很多素质班的学生的成绩也就是那么回事,只有英语群体领先优势明显。还有一些素质班最精英的孩子在单科上有明显优势。如果是这样,只能说这些成绩一般的孩子,前期那么多的学习投入是不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