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人生几何:天真热
查看: 338|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几何] 人生几何:天真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7-15 1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周日晚上12点多到家,洗澡吃饭,等上床就差不多快1点了。时差问题,或许也有飞机上睡了会儿的问题,总之就是睡不着。折腾到快3点才睡,然后,六点多就醒了。睡了有仨小时吧,又在床上玩了一小时手机,然后起床热了点饭菜吃了,背上背包去上班。刚从冬天的约堡回来,对上海的高温天还是不太适应,好在一天往返的交通多数时间是在地下,且有空调。两头加起来,走的路不超过500米,而就这,到办公室内也还是出汗了。当然,也并没有因此就自怜,觉得自己辛苦。普通人的日子大致如此,甚至很多人还不如我,我一贯知足,虽然并没能常乐。

有时候,也跟叶子和天天说起家里谁最辛苦。这个问题并没有一致答案,叶子和天天都觉得自己最辛苦,唯一公认的是我最不辛苦。虽然我不想承认,但好像也是事实。因为一个人是否辛苦,除了客观之外,他主观上是否认为自己辛苦,也很重要。一个总是觉得自己过得辛苦的人,他的日子总归就更辛苦一些,毕竟,心里苦。抛开主观不谈,客观上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时要辛苦得多。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更累,童年远不如我们当时无忧无虑。大学呢,如今也卷得,早不是六十分万岁的时候了。更不要说毕业后找工作的压力,那就大得更多。付出了更多,但可预期的收获却很小,坦白说,这些事甚至都不敢跟他们说。

都活成这样了,天水血铅那事儿就更不应该了。233个孩子血铅异常,不知道未来的史书中会否有记载。或许不会吧,从历史来看,这事儿太小,或许只适合记录在《人生几何》。说是拘留了8个人,具体是哪8个,我只查到有幼儿园园长和投资人,其他的就不清楚了。当然了,真要多花些钱和精力,估计也能查到,但还是算了。既然百度都不知道,那么我也就适可而止,犯不上。我所在的仪器圈内,有厂家开始蹭热度,发了一些测重金属的解决方案,里面当然也包含各种仪器。我想在群里说一句,那异常大概率不是仪器的问题,但终归没说。我想,这话也没必要说。很多事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装不知道罢了。

不出意外,这事的热度很快就过去了。如今网上比较热的,是两档脱口秀综艺,以及大连那女生开除,还有娃哈哈的事儿。我喜欢看脱口秀,好笑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它短,几分钟看完不耽误事儿。早就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和欣赏,不喜欢看长的了,不喜欢被绑定住,也不再习惯去深究什么。深究太累,而且往往不但没啥结果,甚至没啥结论。知道的越多,发现不知道的越多,大抵如此。大连那女生,我是觉得其自作自受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同情她。观点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儿。只是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位老师说“女性”如何如何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下:“就事论事就好,不能上升到女性。”不管是支持还是抨击,不能扩大化——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至于娃哈哈的事,谈不上意料之中,但也并不觉得奇怪。很多事儿,到了我这个岁数,早就不是那么信了,也不是那么感兴趣。豪门的事儿,终归是离我这种普通人的生活太远,虽然矿泉水是经常喝的。我目前更关心的是经济和就业情况,还有天天后续的中高考。感谢身在上海,食品安全我并不是很担心,虽然也觉得好不到哪儿去,但却有迷之自信,觉得总归比很多地方要强。我不确定,是否因为这里也有很多老外的缘故,如果是,某种意义上跟那个李女士有点类似,强度不同罢了。当然,强度不同已经很重要了,毕竟很多事是否合理甚至合法,规定限制的就是一个度。过了,后果很严重。

说起经济,我昨天没忍住,在常去的版面发了个小帖子,说“不撒钱刺激经济,我有一策”。我说的是“放开安乐死”,坦白说,我认为这是有用的。放开了,很多人立刻也就敢花钱了,因为不用考虑为养老储蓄了。再就是,以很多中国老人的德性(我是如此,我父母也是),真老了,为了不拖累孩子,是宁可选择安乐死的。如此,医保也省很多。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放开后,结婚生孩子的会更少,毕竟仍然有部分人生孩子,是害怕晚年孤独以及在养老院被ND啥的。只是,发了后,很快我又删除了。因为这个提议,自觉不道德。作为老人的角度,我的确是支持的,但作为晚辈,如果我的父母只是为了给我减轻生活压力而去死,这个事儿,我觉得还是很难接受。说白了,这个建议或许有效,但是缺德。真要实行了,“老不死”这个词,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中国的家庭关系够脆弱了,经不起再拆。

嗯,我自觉如今是越来越成熟了。就像昨晚上回家,推开门,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叶子和天天出去了,但是没给我发消息说去哪儿。搁以前,我会生气的,觉得你们不在家,总归要跟我说一声。这生气不是完全没道理,因为我过往的生活经验都是如此,我的原生家庭规矩也是如此,到了我,如果出门不在家,也都会跟家里人说一声的。但是如今,我却也不生气了,只是发了条微信为了一下。不生气的原因,是换了个角度去思考。什么角度呢?在老婆孩子都不在家的所有可能里,“他们娘俩出去没跟我说一声”这件事本身,其实是最微不足道的。这世界上有那么多风险,而都没有发生,他们只是出去没跟我说一声,然后他们平安回来了,感谢上天。

我吃到一半,他们娘俩回来了。天天抱着快递,满头大汗,说:“爸爸,我跑了2.5公里。我今下午还学了三个小时......”
河蚌赌徒 2025年7月15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7-15 10:32 |只看该作者
一、碎片化叙事中的生存拼图

作者采用非线性叙事策略,将时差困扰、通勤体验、家庭对话、社会新闻等看似无关的片段编织成网状文本。凌晨三点的失眠与地下铁空调的凉意形成温度感知的蒙太奇,约堡的寒冬记忆与上海热浪构成地理意义上的反差。这种碎片化书写恰如其分地呈现了现代人注意力分散的生存状态,每个段落都是被切割的时间切片,共同拼凑出"睡不足三小时却要上班"的当代生存悖论。

家庭对话的插入尤其精妙,"谁最辛苦"的讨论表面是茶余饭后的闲谈,实则揭示了认知差异造成的亲密关系裂缝。当孩子宣称父亲"最不辛苦"时,作者用"主观感受"的辩证思考消解了可能爆发的家庭矛盾,这种克制处理展现了中年人的精神成熟度。而将子女教育压力与自身童年对比的段落,则通过代际视角的切换,完成了对教育异化的隐性批判。

二、冷叙述中的热议题

散文采用零度写作风格处理重大社会议题,形成独特的修辞张力。关于天水血铅事件的记述仅用"233个孩子"和"拘留8人"两个数据节点,却在仪器行业蹭热度的细节中暴露出系统性失灵的荒诞。作者选择"不在群里发言"的沉默姿态,精准刺中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犬儒主义——"不是不知道,只是装不知道"的判断,堪称对当代知识分子困境的病理切片。

经济议题的讨论更具思辨深度。关于安乐死的假设性提案及其自我否定,构成完整的道德思辨循环。从"刺激经济"的功利考量到"家庭关系脆弱"的人文关怀,作者展现了市场经济逻辑与伦理底线之间的激烈博弈。最终删除帖子的行为艺术,恰是对网络时代言论泡沫的自觉反抗。

三、解构与重建的叙事伦理

文本存在明显的自我解构倾向。当作者声称"不再习惯深究"时,却用大量篇幅深究社会问题;自称"普通人的日子"的叙述者,实际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批判距离。这种叙事分裂恰恰诚实展现了现代人的认知困境:我们既无法真正麻木,又难以彻底清醒。

在家庭叙事层面,作者通过两次情绪管理的对比(由生气到不生气),演示了中年危机的化解之道。将"老婆孩子失联"重构为诸多可能性中最乐观的选项,这种认知重评技术堪称当代心理自救的范本。最终迷之自信的"上海食品安全"论断,暴露出都市人赖以生存的防御性幻觉。

四、沉默的大多数发声样本

这篇散文的价值在于为沉默的大多数提供了文学代言。没有戏剧性冲突,没有英雄式反抗,只有地铁里的汗渍、微信群里的欲言又止、深夜删帖的自我审查。这些琐碎细节堆砌出的,正是转型期中国普通中产的精神肖像——他们足够清醒地看见问题,又足够世故地保持沉默;他们批判体制却又依赖体制,怜悯弱者却又警惕成为弱者。

文中所有"算了"、"犯不上"、"没必要"构成的放弃修辞学,恰是这个疲惫时代的症候群。当脱口秀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止痛药,当豪门八卦转移着对血铅事件的注意力,作者用记录本身完成了对集体遗忘机制的抵抗。这种在犬儒主义外壳下保存的理想主义内核,或许正是文本最动人的精神光亮。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7-15 10:55 |只看该作者
《人生几何》读评:在琐碎中看见生活的本质
《人生几何》这篇文章,读来像是一个普通中年人在深夜的自白,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对现实的激烈批判,但它却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勾勒出当代都市中产阶层的日常图景。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娓娓道来,看似散漫,实则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文章虽长,却毫不拖沓,每一处细节都像是生活的切片,拼凑出一幅现代人生活的浮世绘。

文章开头,作者以一种近乎日记的笔法,讲述了自己周日夜晚归家后辗转难眠的经历。他没有直接抒发疲惫或抱怨,而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身体的感受、环境的不适(如高温、时差、飞机上的小憩)来展现一种“常态化的疲惫”。这种疲惫不是突发的、剧烈的,而是日常的、持续的,是一种现代都市人普遍的生存状态。作者没有刻意渲染,却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的一个倒影。

接下来,作者谈到孩子教育的问题,这是整篇文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没有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家长”角度去控诉教育制度,而是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对比自己与下一代的成长环境。他指出,如今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面临巨大的压力,童年不再无忧无虑,大学也不再是“六十分万岁”的轻松时光,毕业后更是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这种对比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为了说明一个现实:社会在进步,但孩子的负担并没有因此减轻,反而更重了。

这一段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敏锐观察。他没有陷入“鸡娃”或“躺平”的二元对立,而是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指出“付出更多,收获却更少”的现实困境。他甚至坦言,自己不敢将这些现实告诉孩子们,怕他们因此更加焦虑。这是一种深沉的父爱,也是一种无奈的现实。

随后,作者谈及社会新闻——天水血铅事件。这一段的笔调突然变得冷静而克制,他没有对事件本身做过多的情绪化描述,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公众对这类事件的“习以为常”上。他提到“233个孩子血铅异常”,并反问“未来的史书中会否有记载?”这一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沉重无比。它揭示了当下社会对某些“小事件”的漠视,也暗示了历史书写中对普通个体命运的忽视。

作者还提到仪器圈内有人借事件“蹭热度”,推出相关检测方案,但他选择沉默。他没有直接批评这种行为,而是用一句“很多事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装不知道罢了”点到为止。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具讽刺意味,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社会机制的深刻理解。

在谈到网络热点时,作者的笔触又转向了脱口秀、大连女生事件、娃哈哈等话题。这些看似“碎片化”的内容,其实构成了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没有对这些事件做过多评判,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表达了对碎片化信息消费的适应与无奈。他坦承自己已经习惯了“几分钟看完不耽误事儿”的娱乐方式,不再追求深度,也不再执着于“知道更多”。这种态度,不是放弃思考,而是一种现实的妥协,是对信息过载时代的一种自我保护。

关于大连女生事件,作者表达了“自作自受”的看法,但同时也提醒不要将个案上升为性别对立。他强调“就事论事”,反对“扩大化”。这一观点虽然不新鲜,但在当下性别议题高度情绪化的语境中,显得尤为理性。作者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而是试图在情绪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这体现了他对社会议题的审慎态度。

谈到娃哈哈事件时,作者表现出一种“距离感”。他坦言豪门之事离自己太远,虽然日常生活中仍会接触娃哈哈的产品,但并不真正关心其背后的纷争。他更关心的是经济、就业与孩子的未来。这种“务实”的态度,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写照。作者没有对豪门八卦表现出过度好奇,也没有对经济政策提出空泛的建议,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天天后续的中高考”上,这更贴近他作为一个中年父亲的身份。

在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建议——“放开安乐死”。他承认这个建议“不道德”,但也指出其可能的“现实意义”:减少养老负担、缓解医保压力、释放消费潜力。然而,他最终选择删除这条建议,因为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他从“老人”的角度支持安乐死,但从“晚辈”的立场上又无法接受父母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而选择死亡。这种矛盾的心理,展现了作者对家庭伦理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性复杂性”的尊重。

最后,作者以一段家庭场景收尾:他独自在家吃饭时,妻子和孩子归来,孩子兴奋地分享自己“跑了2.5公里”和“学了三个小时”的经历。这一段描写看似平淡,实则极具温度。它将整篇文章从社会议题、宏观思考拉回到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展现出家庭关系的温暖与脆弱。作者没有因为家人未提前告知行踪而生气,而是选择“换了个角度去思考”,认为“他们只是出去没跟我说一声,然后他们平安回来了,感谢上天”。这种宽容与感恩,是一种真正的成熟。

整篇文章的结构,看似松散,实则严谨。作者从个人经历出发,逐步扩展到家庭、教育、社会、经济、伦理等多个层面,最后又回到家庭,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他的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没有华丽的修辞,却处处透着智慧与温度。他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分享;不是在批判,而是在观察;不是在抱怨,而是在理解。

这篇文章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对“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呈现。它没有刻意美化生活,也没有过度渲染苦难,而是以一种“不回避也不夸大”的态度,展现了现代人生活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它让我们看到,生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我们既要在责任与压力中前行,也要在琐碎与平凡中寻找意义。

《人生几何》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文章。它不仅记录了一个中年男人的生活片段,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集体焦虑与个体挣扎。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会放慢脚步,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正如作者在结尾所言:“他们只是出去没跟我说一声,然后他们平安回来了,感谢上天。”这是一种朴素的幸福观,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存智慧。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7-15 11:37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也用豆包和ds给孩子的作文评分,分析得还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7-15 11:41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焦李阳 发表于 2025-7-15 11:37
我现在也用豆包和ds给孩子的作文评分,分析得还不错

是的,多用,会越来越靠谱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7-15 13:21 |只看该作者
吃到一半就回来了,说明就在家附近,那有啥好说的。。。 出去几个小时以上才值得打声招呼吧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7-15 13:23 |只看该作者
大连那个女生我不同情。轻浮、缺德、没有羞耻心。虽然可能她觉得罪不至此,但是谁让她挑那么一个渣把她给卖了呢。自找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7-15 13:27 |只看该作者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7-15 13:21
吃到一半就回来了,说明就在家附近,那有啥好说的。。。 出去几个小时以上才值得打声招呼吧

嗯,我是习惯只要不在家,都说一声
叶子通常不会说,但我也习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7-15 13:28 |只看该作者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7-15 13:23
大连那个女生我不同情。轻浮、缺德、没有羞耻心。虽然可能她觉得罪不至此,但是谁让她挑那么一个渣把她给卖 ...

我的观点也是自作自受
当然只是个人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7-15 13:32 |只看该作者
话说,我不觉得安乐死可以解决问题。买一点药的钱老百姓还是有的,甚至跳楼跳河都没有成本。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产业振兴和社会保障吧,再有就是人的认知和心态。

现在经济是差,但家家户户都不缺肉蛋奶等基本生活材料,算啥苦呢。我们小时候食物匮乏,我也不觉得真正吃苦了,因为还是能吃饱的,甚至于鸡鸭鱼肉特别香。糖也特别甜。现在吃高粱饴吃不出当年的好味道,就是因为物质太丰富了,娇惯了味蕾。

不得不承认很多古人的素养是高于现代人的。真的可以学富五车而安贫乐道。现在人很多是贡献谈不上,牢骚一大堆。细想想老祖宗茹毛饮血到如今才多少年,怎么就能觉得生活配不上自己了。

反正我挺知足的,虽然也没有常乐。太常乐也就不够乐了,所以还是省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7-15 13: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赌徒 于 2025-7-15 13:36 编辑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7-15 13:32
话说,我不觉得安乐死可以解决问题。买一点药的钱老百姓还是有的,甚至跳楼跳河都没有成本。解决问题的根本 ...

经济和产业,目前来看是没什么办法了,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目前的日子也还好,你家应该也还好,但确实知道一些人的日子很不好了

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能撑过去
古人和今人不同,那时候没有网络和电视,普通人对于富人的生活其实没有直接感受,也没有被平等思想洗礼过
即便如此,学富五车还能安贫乐道的,在古代也是少数,现代人更难一些

当然,降低预期对幸福很重要,这个是肯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7-15 13:54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7-15 13:33
经济和产业,目前来看是没什么办法了,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目前的日子也还好,你家应该也还好,但确实知道 ...

我家一般吧,普通人家的日子嘛。最主要应该是我对生活要求低。
我觉得过去贫富差别更大的,你想想地主和奴婢。
现代人最差也能好好过小日子,独立自主,不需要多么看人脸色。
这是古代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生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7-15 13:55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辛苦着,孩子为学业, 妻子为家庭,丈夫为赚钱。

老外都传说,中国的女人很好上, 有老外说, 他玩了几百个,看到这样的话题, 气死,我们中国的女人咋那么贱?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7-15 13:57 |只看该作者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7-15 13:54
我家一般吧,普通人家的日子嘛。最主要应该是我对生活要求低。
我觉得过去贫富差别更大的,你想想地主和 ...

过去人,就类似印度种姓制度的,他们习惯了,也被洗脑了
现代人不同的,很多人很难平静接受那些,所谓的不安分
不安分促进了努力和社会进步,但如果达不成目标(多数人达不成),能平静接受的也少,事实上很多人心里有怨气

想过好日子,还是要调和内心,但调和内心跟赚钱一样,都不容易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7-15 13:57 |只看该作者
天凉hao个秋 发表于 2025-7-15 13:55
每个人都辛苦着,孩子为学业, 妻子为家庭,丈夫为赚钱。

老外都传说,中国的女人很好上, 有老外说,  ...

一些老鼠屎,坏了整个群体的名誉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7-15 14:04 |只看该作者
天气真的热,台风走了一个又来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7-15 14:05 |只看该作者
我就从来没买过娃哈哈来喝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7-15 14:06 |只看该作者
陈梦桔 发表于 2025-7-15 14:04
天气真的热,台风走了一个又来一个。。。

确实热
上海很多人是盼台风的,因为不直接从这里登陆,到这边多数已经强弩之末了,只剩清凉,没有破坏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7-15 14:06 |只看该作者
陈梦桔 发表于 2025-7-15 14:05
我就从来没买过娃哈哈来喝

我记不清了,喝是喝过的,是否买过不记得了,可能买过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7-15 14:06 |只看该作者
天凉hao个秋 发表于 2025-7-15 13:55
每个人都辛苦着,孩子为学业, 妻子为家庭,丈夫为赚钱。

老外都传说,中国的女人很好上, 有老外说,  ...

只能说有那样的人群吧,极少数。崇洋媚外的
说这话的人,自身素质也很低,勾引了和他同类的人,有什么奇怪。
中国有这样的人,国外也一样有。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7-15 14:08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7-15 14:06
确实热
上海很多人是盼台风的,因为不直接从这里登陆,到这边多数已经强弩之末了,只剩清凉,没有破坏

我们广东怕台风,但也习惯了,有点无奈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7-15 14:08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7-15 13:57
过去人,就类似印度种姓制度的,他们习惯了,也被洗脑了
现代人不同的,很多人很难平静接受那些,所谓的 ...

不盲目自大,脚踏实地就好
自媒体太丰富,确实容易乱花迷眼了
归根结底,内心不够安稳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7-15 14:10 |只看该作者
陈梦桔 发表于 2025-7-15 14:05
我就从来没买过娃哈哈来喝

我儿子小时候很喜欢
才刚会说一个字,举着手说 哈 哈 哈
只要一块钱硬币,纸币不要,因为一块硬币就可以买哇哈哈了,一瓶还是一板我不记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7-15 14:11 |只看该作者
陈梦桔 发表于 2025-7-15 14:08
我们广东怕台风,但也习惯了,有点无奈

是的,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南部台风登陆最多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7-15 14:11 |只看该作者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7-15 14:08
不盲目自大,脚踏实地就好
自媒体太丰富,确实容易乱花迷眼了
归根结底,内心不够安稳

是的,普通人能踏实的少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7-15 14:12 |只看该作者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7-15 14:10
我儿子小时候很喜欢
才刚会说一个字,举着手说 哈 哈 哈
只要一块钱硬币,纸币不要,因为一块硬币就可 ...

哇哈哈AD钙奶,那个曾经很流行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7-15 14:12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7-15 14:12
哇哈哈AD钙奶,那个曾经很流行

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7-15 14:14 |只看该作者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7-15 14:10
我儿子小时候很喜欢
才刚会说一个字,举着手说 哈 哈 哈
只要一块钱硬币,纸币不要,因为一块硬币就可 ...

广东这边通常饮怡宝,鼎湖山泉,我自己买农夫山泉,它带弱碱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7-15 14:15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7-15 14:11
是的,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南部台风登陆最多

被吹打的对象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7-15 14:15 |只看该作者
陈梦桔 发表于 2025-7-15 14:14
广东这边通常饮怡宝,鼎湖山泉,我自己买农夫山泉,它带弱碱性

你说的矿泉水
哇哈哈是甜味饮料啊
尤其小孩子会喜欢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